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代文人咏锦溪(修订本)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昆山市锦溪古镇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历史上人才辈出。锦溪古镇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本书主要收录了明清两代江南文化名人、锦溪镇历代诗人描写家乡的诗文。这些名人中不乏古今著名的诗人、文豪和学者,如明清时期的高启、王世贞、文徵明、沈周、祝允明、吴伟业、陈鲁庵、姚承绪、沈德潜、陈竺生,以及现代的黄炎培、顾毓琇等。这些名家诗文多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的好作品。
作者简介
陆宜泰,昆山锦溪镇人,1946年生,陆氏元侯通公第七十七世孙,昆山水东陆氏第二十世孙。文史研究学者,现为苏州市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锦溪镇杰出人物馆和陈三才烈士纪念馆馆长。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挖掘、考证、研究。曾为《苏州通史》《当代苏州人才录》《昆山县志》等撰稿和提供珍贵的图片资料。先后主编《陈墓镇人名录》《清华英烈——陈三才(中英文)》《名人与锦溪》《锦溪镇杰出人物》等系列丛书共十五辑。曾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百篇。
目录
代序/蔡华同
序/陆家桂
前言/陆宜泰
再版说明
陆祚兴
陈妃水冢
陈墓小记
陆龟蒙
问吴宫辞
何中立
通神何真人遗诗
蓑衣真人祠额
蓑衣真人祠联
高启
陈墓八景
溪上采莼
谒陆鲁望先生祠即事
谒陆鲁望先生祠
陆龟蒙
溪上
沈周
陈墓八景
溪上咏白牡丹
陆容
淀山湖
祝允明
溪上题友人园居
陆洲
陈妃水冢
资福庵听笙和韵
资福塔院记
文徵明
陈墓八景
方鹏
陈妃水冢
孙一元
同石田翁溪上杂咏之
文彭
古井风亭
小江图赠诗
陆梓
陈墓八景
腊月七日同曹履齐昆仲遇李宾州通神院有作
王世贞
为小江陆君题号兼寓寿
……
序言
《历代文人咏锦溪》是
陆宜泰先生花多年心血搜
集编辑而成的一部好书,
是迄今所见的汇集古今有
关锦溪诗篇最丰富的书籍

在这些诗文的作者中,
不乏古今著名的诗人、文
豪和学者,如明清时期的
高启、王世贞、文徵明、
沈周、祝允明、吴伟业、
陈鲁庵、姚承绪、沈德潜
、陈竺生以及现代的黄炎
培、顾毓琇等。还有许多
锦溪籍诗人的名篇佳作,
与这些名人之作交相辉映

诗篇中的大部分内容吟
唱了锦溪的名胜、风物、
人事和史迹。众多吟唱名
胜风景的诗篇,除了赞赏
陈墓八景外,还有歌咏古
桥的,如南塘桥、锦溪桥
、太平桥、绿荇桥等;有
放歌湖上的,如五保湖、
矾清湖、淀山湖等;有礼
赞庙宇的,如莲池禅院、
通神道院、资福庵等。通
过这些诗篇,读者对锦溪
优美的景色和千年古迹,
有了全景式的了解和欣赏
。歌颂人物的诗篇甚多,
所颂人物中最受关注的有
三人:何真人、陈妃、陈
三才。
何真人原本是北宋末年
淮海地区的一位饱学之士
,南宋初年来到苏州城内
天庆观(即今玄妙观)当
道士,后又在锦溪的天庆
观旁结草为庵,静心修炼
。他不论晴雨寒暑,常年
披一件蓑衣,到处行走,
并摘蓑衣上之草茎为药,
医治贫病之人,所以人们
称之为蓑衣真人。他自己
曾作诗隐喻常年披蓑衣之
意:“为问先生意若何,不
论寒暑只披蓑。若人会得
披蓑意,一路相将入大罗
。”显然,这其中有道家哲
理的体现。宋孝宗慕其名
,曾亲临锦溪,向他请教
抗金治国之道,并亲书“通
神庵”三字赐给他,还封他
为“通神仙人”。因此,南宋
初期,他名扬淮泗和江南
一带。及至元代,本镇乡
绅在通神庵的原址上重建
一座颇具规模的道教庙宇
,取名为通神道院,而那
块宋孝宗御题的通神庵匾
额,却依然高挂在三清殿
上。1948年春,我和槃亭
中学的几位同学游览道院
时,还曾亲见此匾。所以
,明清诗人们在歌咏通神
道院的同时,也对何真人
的事迹大加称颂。正如文
徵明在《通神御翰》一诗
中所写:“尘世神仙事渺茫
,绿蓑谁识老佯狂。华夷
日月寻常语,掉首当年动
帝王。”
陈妃是宋孝宗的妃子,
死后葬于锦溪的碧波之中
,人称陈妃水冢,锦溪的
镇名也因此而改为陈墓。
在众多歌咏陈妃水冢的诗
文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
意:
其一是陈妃的葬处。经
过元朝近百年的统治,陈
妃事迹湮没不彰,到明代
,人们对她究竟葬于何处
,已众说纷纭。归纳起来
,有两种说法比较普遍:
一说是葬于通神道院南面
的江中,另一说是水冢在
五保湖中,俗称独圩墩的
便是。大体而言,明代大
多持前一种说法,如高启
《陈妃水冢》:“江底有龙
成穴地。”到清代,逐渐倾
向于后一种说法,如姚承
绪《陈墓(并序)》:“埋
香何处访佳人,五保湖头
水似银。”
其二是陈妃安葬的时间
。本书诗文中的说法与县
、镇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
,都认为是在“孝宗南渡”“
绍兴南渡”之时。详究起来
,这个说法似与史实不符
。因为,当年南渡的是宋
高宗,而非宋孝宗。高宗
南渡时的年号是“建炎”,而
非“绍兴”。况且迄今并无任
何史料或遗迹能证明宋高
宗南渡后曾途经锦溪。至
于宋孝宗,南渡时他还是
一个孩童,当然不会有妃
子与他一起渡江。所以,
认为陈妃葬于“孝宗南渡”时
的说法明显有误。不过,
诗歌作为文艺作品,不同
于历史著作,我们不应因
为某一史料的失实而贬低
其艺术上的光辉。这些吟
唱陈妃及其水冢的诗篇,
都是文情并茂的好诗。
黄炎培和顾毓琇两位老
先生在诗中歌颂的陈三才
,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抗日
刺汪民族英雄。他在谋刺
大汉奸汪精卫未成后被捕
,汪逆要他书写悔过书,
他断然拒绝,因而慷慨就
义于南京雨花台。黄老诗
句“壮哉三才人中龙”“呜呼
!杀贼不成兮,君当为鬼
雄”和顾老诗句“西泠桥边云
掩月,雨花台上气冲天。
痛除汉贼计谋泄,陈氏三
才志节坚”,正是对这位民
族英雄崇高精神的最好写
照。抗战胜利后,家乡父
老曾在昆山为其立祠。
1946年成立的陈墓槃亭中
学内也设有“三才厅”以纪念
他。北京清华大学的英烈
纪念碑上庄严地镌刻着他
的英名——陈定达(三才是
其字)。现在,锦溪镇上
又设立了“陈三才烈士纪念
馆”,人们纷纷来这里凭吊
英烈。这位豪气冲天、忠
骨傲霜的英烈,为锦溪的
史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
纵观全书,我不仅从流
丽多彩的诗篇中感受到了
故乡锦溪水乡那秀美的景
色和风韵,而且从中了解
到这个江南古镇的历史变
迁和社会习俗,以及她那
深远厚重的文化积淀。感
悟赞赏之余,不禁提笔写
下此文。适逢宜泰邀我为
本书作序,便以此文交稿
。但是,拙文粗陋,如称
为“序”,自觉汗颜,故以“
代序”名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4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