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八万里(老潘走神州)/老潘看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美)潘维廉 |
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者潘维廉1993年自驾探索中国的东南地区,1994年开车向北到内蒙古,向西到达青海,又进入西藏,然后驶经华南地区回到厦门。25年之后,2019年潘维廉再次踏上环游中国之旅。本书以潘维廉2019年重走中国为背景,以他在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遇为主要内容,结合他的亲身感受,真实、真情地讲述了20位人物的生活变迁故事。他们或居偏远山区,或居超级都市,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奋斗拼搏,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故事。他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透过人物记录可以看到巨变中的中国。 作者简介 潘维廉(William N.Brown),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美籍教授,厦门大学管理学院OneMBA学术主任,管理学博士。 潘维廉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的外籍授课教师之一。1993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1954-2014年十大“功勋外教”,CCTV“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新航道“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形象大使。 1988年,潘维廉辞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职务,举家来到厦门,至今已在中国生活了30余年。潘维廉热爱中国,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向西方介绍真实的中国,迄今已创作了十余本用英文介绍中国城市和地域文化历史的著作,如《老外看福建》《魅力厦门》等,并担任《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丛书主编之一。 目录 1 唐海荣——莫干山的企业家 2 刘云光——一位关爱青少年的厦大校友 3 景旭华——一位家庭事业双丰收的青岛妈妈 4 叶楠——中国西部的“点灯人” 5 杨英——从厦大教授的保姆到身家百万的慈善家 6 格日乐——靠做小吃供女儿上大学的蒙古族母亲 7 张放——内蒙古环保抗争的记录者 8 赵璇——来自西安的退休教师 9 卜文俊——西北地区的魏氏砖雕传承人 10 张建龙——从农民工到宁夏的“牛魔王” 11 辛宝同——从自立自强到助人脱贫的宁夏小伙 12 王增豪——服务西藏的青年志愿者 13 达娃旺堆——从西藏农奴蜕变成企业家 14 夏江平——绿化世界屋脊的女企业家 15 吴琼——为服务西藏而读书 16 徐立道——既讲究自食其力,又懂得彼此帮助的云南农民 17 朱庆福——从江西大山里走出来的摄影师 18 陈桥弟——亲历广西阳朔巨变的普通人 19 林睿琦——华为高级副总裁 20 Luey——华为的年轻力量 序言 整个80年代,我一直是 《中国建设》(现名为《今 日中国》)杂志的忠实读者 ,借此了解中国扶贫战役的 最新进展。我对杂志笔下的 报道并不尽信,但心中仍对 扶贫战役充满希望,因为中 国的目标就算只实现一小部 分,也能帮助好几亿人口摆 脱贫困,或许还能激励其他 国家效仿。 不知不觉,通过阅读来 了解中国的变化已有10年, 我不再满足于纸上的中国, 决心亲自去看看。1988年 ,我携家眷来到厦门大学学 习中文。我们从洛杉矶出发 ,换乘了3架飞机,在空中 飞了约50个小时到达香港, 之后又在船上待了18个小时 ,才终于抵达厦门。第一次 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们惊讶 极了,这个与台湾岛隔海相 望的经济特区道路竟然坑坑 洼洼的,交通更谈不上便利 。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 现这里停水断电如同家常便 饭,商店的货架经常空空如 也。但人们活得积极乐观, 因为他们觉得生活从未如当 下这般美好,对未来也满怀 信心。 学了两个月中文后,我 就被请去教授为期一年的 MBA课程。刘平主任表示: “我们要打造中国排名前10 的商科课程!”一开始,我 不大情愿搁置中文学习,而 且还是一整年,没想到我又 教了第二年、第三年。转眼 间,我已在讲台上站了34年 。当然,总有一天我会重拾 中文。 当年的我对中国的未来 充满信心,但认为这场变革 大约还要历时五六十年,换 言之,我们现在的努力无非 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 了。 毕竟,在那个时候,我 花了450美元,等了3年时 间才装上一部固定电话。 2021年,厦门已经崛起, 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 突破7000亿元,而这放在 30年前,基本无人敢想。 我并不是从枯燥乏味的 数据去窥探中国梦的实现情 况,而是从整个国家人民生 活的点滴改变中去见证奇迹 的发生。 1989年1月,我第一次到 农村去观察农民和渔民的生 活,那里距离厦门不过50英 里,却让人感觉仿佛连时光 也倒退了50年。我一路体验 了好几种交通工具,有公共 汽车、载客摩托车、农用拖 拉机和自行车,接着又徒步 穿过稻田,沿着山间小路上 上下下。农村的贫困我早有 所料,令我惊讶的是村里人 的乐观开朗不输城里人。他 们待人和善,热情好客。 我在村中逗留了两日, 借住的农民家并不富裕,他 们提供的饭食却颇为丰盛, 让我十分惊讶。几个月后我 才知晓,为了招待我这个陌 生人,他们把本打算留在春 节(两周后)吃的美食都拿 出来了。这怎能教我不喜欢 上福建和福建人民! 后来我写了不少文章, 讲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变化 ,却有外国人反驳我:“中 国只有沿海地区在发展,内 陆还是老样子!”“你怎么知 道?”我问道,“你从来没去 过。”“没错,”他们承认,“ 但你不也没去过!” 他们说得有道理。于是 ,1993年,我买了一辆15 座的面包车,经过一番改造 后,开始在那年夏天探索中 国的东南地区,总行程约两 万公里。那是一次艰苦的自 驾之旅,但顺利归来给了我 们勇气,让我们把目光投向 西藏。1994年夏天,我们 从厦门出发,一路向北开到 内蒙古,向西穿过戈壁滩到 达青海,爬上5231米高的 唐古拉山隘口进入西藏,出 藏后驶经华南地区回到厦门 ,总行程约四万公里。 当时,即使走的是大段 的国道,路况也十分糟糕, 不是泥土就是碎石。在四川 ,恰逢一场大雨把国道的部 分路面冲下悬崖,害我们受 困整整3天。在那样的偏远 地区,农民们披星戴月,在 田间从早忙活到晚,才能收 获一丁点作物,而要将蔬菜 瓜果拉到市场去卖,需要经 过陡峭的山路,它们往往还 没来得及运到市场,就烂在 路上了。但偏远地区的人们 也很乐观,因为中国已经在 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的医疗和教育。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单 靠经济发展不足以消除贫困 ,因为财富如涓涓细流,没 那么容易“滴落”到穷人身上 。尽管初期的援助十分必要 ,但长此以往,会让人们养 成依赖性,导致“精神贫困” 。因此,中国的目标是为最 偏远地区的人民提供基础设 施和支持,培养他们自力更 生的能力,从而摆脱贫困。 “要想富,先修路。”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脱贫 攻坚战的胜利,秘诀很可能 是这场战役既是自上而下的 ,也是自下而上的。邓小平 说过:“先富带动后富。”这 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之振 奋,他们自愿投身脱贫战役 ,深入最贫困的地区,帮助 人们了解时局,抓住新的机 遇。 结束四万公里的自驾之 行后,我不再怀疑中国能兑 现许下的承诺,即,到新中 国成立70年之际,消除绝对 贫困。但当2013年,习近 平主席亲口告诉湖南的苗族 村民,他相信中国可以在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时, 我仍感到震惊不已。 我想,世上再也没有人 比习近平更了解这背后的挑 战。1988年夏,年轻的习 近平从厦门调到福建宁德任 职,这是全国18个贫困区之 一。看到宁德贫困落后的面 貌,习近平十分揪心,他将 反映宁德情况的录像带寄到 北京,里面讲述了夫妻俩穷 得两人穿一条裤子等令人潸 然泪下的故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