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压岁钱的游戏(一位投资人爸爸写给孩子的9堂财商课)
分类
作者 陈景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压岁钱如何支配才合理?
做家务要不要给孩子金钱奖励?
如何培养孩子自我决策的能力?
如何分清“想要”和“需要”?
如何拥有“睡后收入”?
企业经营成本都有哪些?
如何选股?如何看懂上市公司财报?
是不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工作?
本书作者在女儿4-13岁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十余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财商培养。
作者以对财富的认识与实践故事为例,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用孩子能理解并接受的方式,谈及财富的本质、消费观念的确立、家庭资产配置等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话题。
此外,本书谈论的不只是关于财富的积累,更多是关于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和人生价值的培养。
作者简介
陈景清,曾任外资企业高管,目前为红茶品牌“元兴红”、材料品牌“超途”的股东、创始人。
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上对管理、金融以及心理学的学习实践,使得其在投资领域如鱼得水。从2010年投资股市开始,到2020年底,10年间投资年化收益率超过20%。
雪球App专栏作者,ID:谋自在。
目录
序言 伴随一生却被忽略的财商教育
第1章 撕纸的快乐
——认识钱的本质
小游戏一:按摩与踩背
游戏的意义:认识钱是劳动交换的媒介
理解了钱,也就理解了分工与协作
家长担心:从小跟孩子谈钱是否合适?
不要给孩子灌输金钱万恶论
小游戏二:预售十次卡
初识商业模式:预付费获得现金流
健身房的利润之谜
第2章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消费概念的确立及如何避免成为“守财奴”
富养与节俭,选哪个?
小游戏三:购买生日蛋糕
压岁钱到底属于谁?
小游戏四:学钢琴的抉择
第3章 “我们做生意去!”
——从物品交换到销售
销售给我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小游戏五:体验跳蚤市场
小游戏六:竞选大队委
学会销售,让孩子从小克服畏难情绪
第7章 “我要买玩具!”
——延迟满足,投资、理财的基础课
一场平等的家庭会议
小游戏七:买玩具的权利
“想要”和“需要”的区别
把孩子当朋友,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延迟满足是财商培养的重要一课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而不是对他的控制力
财务自由的前提是先情愿不自由
第8章 “钱会生钱吗?”
——10周岁时给她l万元,退休时会变成多少?
小游戏八:钱生钱
复利的魔力
为何富不过三代?
第6章 “卖别墅还是卖店铺?”
——有关资产配置的讨论
小游戏九:别墅和商铺的抉择
从投资角度思考别墅与商铺的价值
留着“母鸡”下蛋
第7章 “体验店长”活动
——初探企业经营
小游戏十:体验店长
和女儿算账
如何增加销售额,提升盈利能力?
幸存者偏差
第8章 “炒股”是游戏还是投资?
——股票投资让你慢慢变富
准备在股市里游戏还是投资?
别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吃饭的本事
投资要趁早
小游戏十一:第一次选股
区分损失厌恶心理和理性的越跌越买
小游戏十二:精确分析
买股与买衣
股市投资简单三步
不使用财务杠杆,避免被迫卖出股份
普通人的股市投资成长之路
第9章 “是不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工作?”
——充满激情、愉快地工作
金钱只是工作的副产品,并不是工作的全部
是否该遵从父母的安排?
股市投资与日常工作
后记 学会投资,更从容地面对“上有老下有小”
序言
伴随一生却被忽略的财
商教育
在中国,大部分孩子在
未成年之前,钱的主要来源
就是压岁钱,因此我把与女
儿之间的金钱游戏称为“压
岁钱的游戏”。虽然关于压
岁钱本身的讨论只是本书涉
及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但我
想大部分中国人对钱的认识
,或许就是从压岁钱开始的
。压岁钱除了具有货币的特
性,更多地承载了长辈对晚
辈平安祝福的含义。这本书
谈财商教育,也是在谈如何
让下一代更加平安、幸福。
我自然也希望我的孩子
能够平安幸福,可当女儿呱
呱坠地,还未满月时,我这
当父亲的就服从公司安排到
外地工作了,近半年都未见
女儿。太太全职在家,女儿
的生活主要由她照顾。从外
地回来后,我和太太做了一
下分工,女儿的生活和学习
由她照顾,我负责赚钱和陪
女儿玩。女儿2岁之前,我
只觉得看护好她是我的一种
责任。随着女儿越来越大,
开始跟我交流了,我才慢慢
意识到女儿在我心中的分量

爸爸、妈妈帮你保管压
岁钱
我们属于中年(34岁)
得女,之前每逢过年都是我
们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包压
岁钱,有了孩子的第一年,
我们带她回老家,就得到了
近一万元的压岁钱。自然,
这个压岁钱无须孩子同意,
就归我们所有了。孩子2岁
时,已经喜欢这个红红的红
包了,可是她并不知道里面
钱的意义。此时我就想,难
道我们就一直跟她说“爸爸
妈妈帮你保管压岁钱,以后
给你读书用”吗?或是等送
红包的人离开后,就立马从
孩子手里收走?
银行也曾邀请孩子到银
行参与理财体验活动,但我
知道,无非是让孩子办张银
行卡,将钱存进银行里。银
行的那点利息,都不够孩子
买一包糖果。很多父母甚至
也没想过将这点利息取出来
给孩子,只是告诉孩子这个
钱留着以后用于读大学。这
简直成了父母将压岁钱从孩
子手上“骗”走的一个手段。
我自己从来没有在银行存过
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金额
也是仅够日常周转,我也不
想让孩子养成到银行存款的
习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树
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呢?
孩子上幼儿园后,开始
上英语课,上了中班后开始
学习钢琴,之后还有语文、
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课
程的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
,除了应付考试外,有不少
长大后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没有学过弹钢琴,我们可
以不弹钢琴;没有学过打网
球,我们也可以不打网球;
但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
开“钱”,甚至可以说,一个
人由生到死,都与“钱”相伴
。但国内小学、中学都鲜有
关于财商方面的课程;校外
,除了一些保险机构或银行
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而做的
所谓的“理财培训”外,很少
有真正针对孩子财商方面的
培训。而且一般情况下父母
也很少意识到需要给孩子传
授这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
父母会认为跟孩子谈钱不好

大概率来说,下一代会
比我们这一代收入更高,物
质生活更加丰富,用于维持
温饱的开支比重可能会越来
越低。可收入高了,并不一
定意味着有钱;收入高了,
有了新的需求,也可能意味
着更高的开支。如何能让他
们在经济上更加自由,让钱
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为钱所
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金融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
,不会随着人的长大忽然获
得,只有极少部分人会在读
大学时选择金融专业。因此
,很多人并不清楚该如何更
好地管理自己手里的钱。很
多人认为的理财,更多是一
种盲目的从众行为,看见别
人买股票、买基金挣钱了,
便也跟着去买,至于为什么
股票、基金能挣钱,什么时
候该进,什么时候该出,又
有多大的风险,则知之甚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
不是理性的行为,更像是一
种赌博,这样的人最容易在
股市动荡中被“割韭菜”。这
不是我们希望的健康的、能
长期持续的理财。那些我们
吃过的亏,犯过的错误,不
能再在孩子身上重演了。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许多时候,决定我们选
择的不是短时间思考的结果
,而是潜意识里多年养成的
习惯。正如我们开车时,遇
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思考
该踩油门还是刹车,全凭下
意识的动作。我们生活中的
各种选择,表面上看是思考
后的结果,但之所以选A不
选B,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
育和养成的习惯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
从小养成的正确的消费
习惯,从小培养的金融素养
,可能会对长大后的孩子产
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教孩子金融
知识,很有可能骗子、传销
、奸商会教他一套“知识”,
也可能债主或警察会“教育”
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
的例子:大学生用裸体自拍
照换取网络贷款、被P2P平
台(钱宝、e租宝等)套路
贷、被拉入非法传销组织、
背上各种名目的高利贷,甚
至还有卖肾换手机的新闻…

我有一位很熟的朋友,
是从部队转业后在政府上班
的公职人员,已近退休,一
辈子勤勤恳恳。他转业前在
部队是正团级,到地方后也
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资
待遇还是比较好的,但他的
收入都来源于工资。他来自
农村,日常生活中也比较节
俭。
可有一天我们却吃惊地
得到一个消
导语
手把手教你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和孩子共同成长。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人生观。
培养孩子6种财富思维,锻炼8大底层能力,让孩子从小和钱做朋友。
本土化,无文化差异。相比外版财商书,本书案例更符合中国本土情况。
后记
2001年,我30岁,那时
候已赚了一点钱,在老家县
城买了房子结了婚。但我在
上海工作,妻子在老家担任
小学教师,夫妻分居两地。
那时候的我就遥想,如果40
岁时能实现财务自由,该有
多好。其实那时候想的财务
自由也是非常粗浅的——只
要钱够养活一家,只要夫妻
不分居两地,甚至是钱够我
回到老家生活,不需要再出
门打工,可以做点简单工作
,吃着粗茶淡饭,也算财务
自由了。
时间来到2011年时,我
其实算是达到了10年前的财
务自由目标。此时我的工作
地点已从上海转至广州,又
从广州转至南京。妻子在
2004年已辞去小学教师的
工作,陪在我身边,成为全
职太太。我们后来不仅将广
州的房子卖了,连老家县城
的房子也卖了。这时候,女
儿出生了,已经不太可能去
享受10年前想的、回到老家
吃粗茶淡饭的生活了。
后来,女儿上了学,有
一次学校要填一个表格,表
格上有父母的职业,我们夫
妻俩就开玩笑,总不能在父
母栏上填写:母亲失业在家
,父亲待业在家。夫妻俩都
不工作,无论经济上是否能
承担,在精神状态上也是不
能接受的。当然,因为我们
在南京生活,又需要在南京
买房,加上女儿上学后各种
培训班的开支,显然我们攒
的钱也无法承受夫妻俩都不
工作。
2011年有一本书《富爸
爸穷爸爸》出版,我看了这
本书后很有感触。一方面是
因为作者的很多想法能引起
我共鸣:另一方面我以前有
关财务自由、有关投资的想
法比较零散,这本书让我重
新系统地开始规划自己的理
财、投资计划。我开始看更
多的有关金融、投资方面的
书,确定将投资作为下半辈
子的主要成长方向。
在伴随女儿成长,培养
女儿财商的过程中,2013
年,我自己也从一家工作了
近15年的企业中辞去了高管
的职位,开始让钱为我“工
作”,拼“睡”后收入。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
》一书中说过:“一个人,
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
幸恐怕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
少困苦与挫折,而在于他虽
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
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
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
往迎来中匆匆度过一生。”
辞职后的我,一开始有
些茫然。首先是每天不用去
上班了,表面看是有了大量
的时间,实际上是感觉时间
过得很快,一天下来毫无成
就感。不像以前上班,总有
很多事情需要解决,感觉一
天之内做了许多事情。一段
时间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
态,开始每天看投资方面的
书籍。在看书的同时不断加
大资金进入股市,通过股市
中的实践,不停地验证、思
考,两年后建立了自己的投
资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
断修正自己的投资体系。当
自己感觉对股市投资已比较
有把握后,我把卖别墅得到
的钱也大部分投入了股市。
我看过的投资相关书籍
包括:本杰明,格雷厄姆的
《聪明的投资者》,约翰,
S戈登的《伟大的博弈》,
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
》,霍华德,马克斯的《投
资最重要的事》,马克。泰
尔的《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
资习惯》,罗伯特-哈格斯
特朗的《巴菲特之道》,彼
得·考夫曼的《穷查理宝典
》,菲利普·A费舍的《怎样
选择成长股》,艾丽斯,施
罗德的《滚雪球》,沃伦·
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东的
信》,劳伦,C邓普顿和斯
科特·菲利普斯的《邓普顿
教你逆向投资》等。
幸运的是,截至2019年
末,辞职6年后,我的持仓
股市值已是初始投资额的35
倍,浮盈已超过我之前15年
职业生涯拿到的所有工资。
除了股市投资外,我还作为
创始人参与投资了两家企业
,虽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
但创立的第一家企业“元兴
红”已成功活过了6年。“元
兴红”的理念与我的投资理
念是一致的,“元兴红”只卖
原产地的正山小种红茶,以
后即使扩大,也只会经营无
农药残留、无香精、无重金
属超标的安全红茶,不会去
投机,不会扩充到黑茶、绿
茶等其他茶叶品种。就如我
股市中的投资原则,只专注
于了解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几
家上市公司,买入和卖出限
制在这几只股票以内,在公
司基本面没有恶化的前提下
,坚定地长期持有。
我们追求财务自由,要
避免天天幻想“自由”,却不
为实现财务目标真正努力。
另外我们要意识到,追求财
务自由过程中,要明白财务
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需
要学会放下财富继续增长、
欲望同步膨胀的枷锁,来获
得身心自由。有了财务基础
,才能让我们更自在地享受
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无须为了钱逼迫自己从事
不喜欢的工作。财商好的人
,有经济理念,在情感、时
间上的付出都有自己底线,
绝不透支自己,让自己陷入
痛苦。
有一个放水的水龙头,
比有一缸水重要,这就是拥
有财商与财产的区别,后者
越用越少,前者用完了还能
再来。
本书中讨论了一些投资
,但我们要清楚,无论哪种
投资,能做的最好投资是自
我投资。多读书、多学习是
自我投资的重要手段。我跟
女儿之间的游戏,也正是对
女儿学习的投资。
避免富不过三代,不仅
是为了财富的传承,更重要
的是为了理念的传
精彩页
沃伦.巴菲特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是我最大的灵感来源,我从小就从他身上学到了尽早养成正确的习惯,储蓄是他教给我的重要一课。”当被问及他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时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时,他说:“许多父母会等到孩子十几岁时才开始谈论理财,其实他们本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谈论理财。”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孩子们在3—4岁时就已经能够理解金钱的基本概念,到7岁时,与未来财务行为相关的基本概念就会形成。
我女儿2岁左右时,特别爱撕纸,无论拿到的是一张报纸还是一张白纸,她都兴奋地把它撕碎。有一次她抓到了一张钱,很自然地要开始享受撕纸的快乐。我看到后,赶紧拦下她,用一张旧报纸替下了这张钱。在女儿撕报纸的刺啦声中,我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该如何给她解释这张“纸”与其他纸是不同的,是不能撕的呢?
我当然可以跟她讲这张是“钱”,钱是可以拿来买东西吃的,钱还可以买游乐园的门票,如果不买票,她就坐不了旋转木马……“钱”是非常重要的,多少人一辈子都在苦苦赚钱,多少人因为钱失去了自尊,甚至为了钱不惜以身试法。但钱是哪里来的,又去了哪呢?当然,女儿还小,不会有赚钱压力,但我得让她从小明白钱从哪里来,钱该怎么花。
小游戏一:按摩与踩背
女儿4岁左右,开始学习数字了。那时我工作比较忙,回到家后,我常常趴在沙发上,这时女儿往往爱爬到我身上,这是我一天中特别开心的时刻。在享受和女儿共处时光的同时,我还是习惯性地想,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女儿了解关于钱的知识呢?
有一次我跟女儿说:“你帮爸爸踩背,踩10分钟,爸爸给你1块钱。”女儿看着我,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继续解释:“有了钱以后,你可以到超市买东西吃。”女儿一听到可以去超市买东西吃,立刻很开心。当然,一开始主要是可以玩。我教她用手帮我按摩脖子、按摩背,按摩脖子还可以,但她哪有力气按得动我的背啊。我就让她爬到我背上,用她的小脚丫帮我踩背。这下她可高兴了,又踩又跳的。我怕她摔倒,也不敢让她多玩,差不多10分钟后,就告诉她可以了。女儿还不干,闹着说:“还要玩,还要玩。”我只得再让她玩一会儿,玩累了再休息一下。
起身后,我给了女儿1块钱,告诉女儿这是她的劳动收入。她妈妈在边上起哄,说着:“怎么才1块钱?”批评我“剥削童工”。
拿到钱后,女儿更多的是好奇,对着钱左看右看,不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我告诉女儿准备带她一起去超市,女儿开心地说着:“去超市咯,去超市咯!”我们换好外出衣服,牵着手一起去了超市。
到了超市后,女儿兴奋地拿起一样东西对我说:“爸爸,就买这个。”我告诉她得先看看价钱,教她识别商品前面的价格标签,顺便教她价格签上的数字。看到价格超过1块,我就告诉她:“女儿,你的钱不够,买不了。”我们在超市转了很久,对着超市商品上的价格签,发现都是超过1块钱的,买不了任何东西。
女儿的心情从兴奋转为失望,甚至有点委屈,开始不耐烦了。趁她没哭之前,我告诉她:“1块钱太少啦,买不了东西,要多赚点钱,加起来才够买东西。”
她的希望又被点燃了,便开始催我回家,要给我继续踩背赚钱,我只得回家趴在沙发上,继续“享受”按摩。连续几天,我下班回家后,都有人给我做“按摩”。她妈妈心里不平衡了,凭什么有人给我按摩她没有?于是,她也要女儿给她按摩,甚至开始“哄抬物价”,10分钟变成3块钱了。
到了第四天,女儿攒够了可以上超市买东西的钱。到超市后,她特别谨慎,挑了好久,左看看,右看看,拿起来后,过一会儿又放下,最终用她的劳动所得买了一包很小包的薯片(她赚了15块钱)。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