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杨金鑫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本书是心理学博士、影视制作一级导演杨金鑫对母亲这一群体展开认真研究之后,针对女性成长的话题有感而发的作品,旨在聚焦母亲、帮助女性成长、为母亲纾困。作者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话题,描述和分析了母亲的社会困境、母亲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图破解母亲这个角色的所有密码,带领女性读者一起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成为真正有力量的母亲。
序言
杨金鑫博士和她的朋友带酒来我家,我们吃酒聊天
,然后她说她写了一本书,要我写个序。
吃了人家嘴软,看来得写。
其实,我和杨金鑫是多年的朋友,若她看得上我,
不吃酒我也得写。何况又吃了酒。
我知道她的见识,她写的书,一定不会辜负读者。
让我写序,那是她给我面子。
杨金鑫原先是我的同事,我在上海电视大学,她是
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一级导演,我们属于一个集团—上海
远程教育集团。但毕竟不在一个部门,工作性质差距很
大,所以当时联系不多。后来她离开电视台,进入影视
行业,我们的联系反而多了,常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
,还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在一次有关旅游文化经济的大
型会议上,各种各类各色专家教授,朝堂庙堂江湖野生
的,轮番上台,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
之玉,几乎摩肩接踵又咳吐成雨。她靠后上场,隐几而
坐,侃侃而谈,容貌昳丽而字字珠玑,神态自若而句句
真言,台下一众大佬本来或交头接耳,或低头刷屏,或
委顿惫懒,此刻都焕然一新,聚精而会神,又聆听而失
神—杨金鑫以她的见解和洞察力,以及逻辑清晰的表达
力,洒脱不拘的台风,让这些经济、金融、旅游、文化
的专家们黯然失色。我讶然平时和我们在一起嘻嘻哈哈
、谦逊内敛的她,在台上竟然如此自信自在,言必有中
。事后一想,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她读书多,善思考
,明事理,通人性。学问至此,本就俯瞰世间诸般事务
,谈一点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不似沧海而倾一瓢、九
牛而遗一毛?
现在,她放在我案几上的,是这本《我们现在怎样
做母亲》。我几乎是带着强烈的期待来读的。我知道,
以她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的功底
,一定又可以超拔同侪,超越市面上那些谈教育的诸多
同类著作,而自有一番奇峰峥嵘。
从严格意义上说,杨金鑫不是现在市场上的什么“
儿童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专家。太多的这
类专家,其实就是“圣母婊”(我曾说现在很多网红类
教育专家都是“圣母婊”冒充的),他们往往不能看到
问题的本质和本质的问题,更不能提供真切有用的方法
路径,只用他们所谓的“爱心”—那种“滥好人”才有
的、泛滥成灾的、无原则、无是非、无底线、无差别的
所谓的“爱”,包打一切: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
用爱来激励他;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用爱来感化他;孩
子不爱读书怎么办?用爱来引领他;孩子叛逆怎么办?
用爱来柔化他……总之,要和颜悦色,要循循善诱,要
晓之以理,要动之以情,“爱”,就是这些伪专家解决
一切教育问题的“银样镴枪头”。他们就是这样毫无用
处,你还不能说他们不对—爱,能不对吗?老实说,对
这类书,我已经厌倦了。
以“母亲”为主题的书,太容易陷入这种泥潭了,
太容易写成“母爱鸡汤”了,太容易写成“一切都对却
对一切都错”的废话书了。但是,杨金鑫的审美高度和
学术深度使她从根本上就杜绝了这种可能—写那样的文
字,她已经不是那个“软件系统”了,不是那种话语方
式了。她是用“思想”来直面教育,而她关注的,恰恰
是教育思想,是教育中的“思想”。她当然关注教育中
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但她的目标,则是透过这些现
象,抽丝剥茧,层层掘进,让我们看到真问题,并用“
思想”去照亮这些问题。她对世事的洞察、客观冷静的
分析、严密的逻辑化表达,使这本书超越了那些所谓情
感类、教育类书籍,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严谨的社会学著
作—确实,它就是一本根植于社会学的教育学著作。
我曾经说过,人类教育史上那些对教育的真知灼见
,大多不是出自“教育家”,而是出自思想家、哲学家
。像孔子、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阐释
和理解,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而是
因为他们是思虑深刻的思想家。杨金鑫其实没有从事过
一线的教育,不是教师身份,她谈教育,不是依赖经验
,而是依赖对人性的洞见和对社会的洞察。教育,离不
开对人性的把握;教育,就是对人性的依循。
其实,教育的真问题,不外乎两点。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训练“人力”,还是养育“
人心”?是使人成为一个功能性存在,还是努力避免人
的工具化命运,使人成为主体性存在?孔子讲“君子不
器”,庄子讲“大木不才”,《学记》讲“大德不官”
,不从这样的角度看教育,永远都是隔靴搔痒,而且会
把教育功利化,把人功能化,这就不是教育,而是训练
,甚至是驯化了。
第二,最根本的教育手段,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
心性。至少都是根植于人类心性。一切有为法,都是梦
幻泡影,无心性,不教育。
杨金鑫这本《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提出了十种
母亲身上本来就具有但可能还未被发现的“母之力”,
共情力、表达力、软实力、自我赋值能力……引领每位
母亲都成为有力量的母亲。她不是提供给母亲们育儿技
巧,而是打开母亲的心性智慧。所以,与其说杨金鑫这
本书是一本讲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书,不如说是教
母亲自己成长、
精彩页
写给母亲的情书
——诚实地爱自己,是人生的初恋
2023年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 · 戈尔丁(Claudia Goldin),获奖理由为表彰其“推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克劳迪娅 · 戈尔丁利用200多年的数据来展示—虽然历史上男女之间的薪酬差距可以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差异来解释,但当今社会,这种差距主要存在于从事同一职业的男性和女性之间,且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出现。对成为母亲的女性劳动力的关注,也是她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学界,探讨性别、妇女的公平问题往往被认为是非主流议题,诺奖对克劳迪娅 · 戈尔丁的肯定,昭示相关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
1928年,10月。秋意正浓。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个女子学院—纽汉姆学院和格顿学院—举行了一场以“女性与写作”为主题的演讲,演讲者是弗吉尼亚 · 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一定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演讲—台上是著名的女作家,台下是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的、极为少数的、金字塔尖的女性,讨论的是关于女性与写作的话题—用今天的话说,肯定火花四溅、金句频出。但后世为伍尔夫作传的人记录:对这场演讲有印象的听众寥寥无几。一位学生依稀记得当时心中颇感失望;另一位则因为室内光线昏暗,加之伍尔夫的声音悦耳动听,整个演讲她从头睡到尾。而在伍尔夫的日记里,对这次演讲的感受也颇为复杂:“我感觉自己上了年纪,已经定型。她们中没人尊重我。每个人都十分热切、十分自我,大概也并不敬畏岁数、声望。敬重之类的情感少得可怜。”
或许是因为没有得到她期待的回应,又或者是她觉得关于这个话题,她还没有作出足够充分的表达。剑桥演讲几个月后,卧病的伍尔夫迸发了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当时畅销、后世长销的《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的初稿。在书中,她对复杂世界高度浓缩,提出了简洁直观的核心论点:“假如女性要写小说、要写诗,就必须一年要有五百英镑的进账,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附锁。”
写小说或者写诗,可以看作女性想去做、去创造的任何事情,其需要的前提是:“五百英镑”,是经济的独立; “一间自己的房间,附锁”,是思想的自由和行为的不被指点、打扰。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时空穿透力的论断,仿佛是一盏恒定发光的明灯,但同时,伍尔夫找到并且点亮这盏灯的智识跋涉则更为引人入胜。在书中,她假托“我”就是“玛丽 · 贝顿”或者其他任何的名字,要去一个化名为“芬瀚”的学院去演讲。“我”走在草坪步道上,司铎现身制止—女性应该走碎石子步道; “我”去图书馆借书,一位满头银发、慈祥和蔼的绅士用低沉的声音含着歉意告诉“我”,女士们只有在一名校务委员会委员的陪同之下,或在持有介绍信的情况之下,才能被准许进入图书馆。
这,是伍尔夫在这本书中思考、跋涉的起点。
在被制度和观念束缚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怎么做?是不是会立即为踏入草坪步道的行为认错?是不是赶紧去找校务委员会委员陪同或者去开介绍信,再进入图书馆?
伍尔夫没有认错,没有去开介绍信。相反,她在问,是不是这些规约错了—当观念和制度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时候,受伤害的责任,要么被归置在抽象的东西上,要么由受害者本人承担。从这里出发,她指出了不平等,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女性自身的写作局限。
在我的这本小书的前言里,用如此长的篇幅记述经典文本的经纬蹊径,确有蚊蝇意欲攀附骥尾之嫌。但在写作这本关于母亲的书的过程中,并非伍尔夫的论点,而是她点亮明灯的过程启发并且引导了我的思考。
当妈太难了。现今,女性自我成长都跌跌撞撞、亦步亦趋,成为母亲,又落入了一个“拼妈”的时代。很多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都显示,母亲在家务劳动和家庭教育中花费的时间,远远多于父亲。在教育内卷的赛道上,更多时候冲在最前面的是母亲。北京有“海淀妈妈”,纽约有“上东区妈妈”,首尔有“天空妈妈”,寰球同此凉热。走出家庭,在母亲的角色身份之外,自我成就的渴望常常遭遇职场对母亲的隐性歧视。母亲要保持良好外在形象做“辣妈”,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要情绪稳定、无怨无悔地对孩子和家庭付出,要能一个人带领起一个团队规划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因为“为母则刚”,你不刚,就不是合格的母亲。
以色列学者奥娜 · 多纳特(Orna Donath)以“后悔成为母亲”为主题撰写了《成为母亲的选择》(Regretting Motherhood)。其实,书名直译过来是“后悔的母亲”,英文版的书名更为匹配她所书写的内容,中文版的书名规避掉了冒犯,也磨损了她的犀利。在重点采访23位母亲之前,她进行了大量访谈,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后悔成为母亲吗?很多母亲都非常震惊:啊,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吗?我们不是一直听到“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这样的论断吗?成为母亲之后,母亲是一个多么神圣而伟大的称谓!说后悔?这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