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孩子,我想成为更好的父母”系列图书是为3~18岁孩子的父母编写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共5册,把孩子3~18岁这个年龄阶段分为5个时期:3~6岁(幼儿园时期)、7~9岁(小学低年级时期)、10~12(小学高年级时期)、13~15岁(初中时期)、16~18岁(高中时期),结合每个阶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统解答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典型问题,提供养育孩子的科学观念、有效方法。 《孩子,我想成为更好的父母陪孩子走过16~18岁》包括教育启动梦想、梦想引领学习、学习连接未来、未来源自关爱、关爱点亮生活等五章,在日常家庭场景中演示亲子对话,用温馨的插画、清晰的表格加以说明,帮助家长理解、掌握正确的对孩子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启动梦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未来社会,家长和孩子应该具备的五种能力 别再跟着孩子了 成长、成熟与成功 感觉孤独,但并不孤单 被爱和爱人 心灵的富足,乃生命的终极追求 从自愿自觉到坚忍不拔 决定人生质量的,是我们面对选择的方式 后喻时代,青少年教育的挑战 第二章 梦想引领学习 生涯规划,高中生和家长的必修课 帮孩子把兴趣、乐趣转变成志趣 优势能力,决胜未来的竞争力 选“好”专业不如选“对”专业 第三章 学习连接未来 用成长型思维面对挫折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让计划不再纸上谈兵 告别拖延的轻推智慧 考前减压攻略 孩子为什么厌学 第四章 未来源自关爱 自信,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不要让焦虑冲破天花板 走近青少年抑郁 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第五章 关爱点亮生活 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数字时代”的网络使用智慧 警惕校园中隐秘的角落 每个孩子的青春时代都需要挚友相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参考文献 序言 序一 当今时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都在发生着 很大的变化,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 会和挑战。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权威;互联网覆盖各行各业,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沟通方 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出国留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走出国门的孩子愈来愈低龄化…… 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父母如何做才能成为合格的 父母? 中国有句古话叫“功夫在诗外”,讲的是一个人能 够写一首好诗,并不是全靠作诗的技巧,或者靠背诵唐 诗三百首、宋词六百首,其实更加重要的是这个人在诗 之外的眼界、胸怀、价值观和人生阅历等,这些对作诗 会有很大的影响。这句话用在教育中我也非常认同,那 就是“功夫在学外”。 我见过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成功的家庭,发现这 些家庭的家长并没有把工夫都花在孩子各门功课的学习 上。如果家长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的功课上,甚至不给 孩子业余活动时间,不带孩子去了解世界,也不培养孩 子的读书习惯,就算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也不意味着他 们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家长真正需要在意的应该 是孩子怎样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怎样保持身心健 康,怎样面对遇到的挫折、困难,怎样在失败面前成长 起来,怎样学会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些都很重要 ,这才是“学外”的功夫。 其实,如果把家长看作一个职业的话,家长就需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胜任这一职业所需的观念、知识 、方法、能力等。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 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努力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 方法,并借助各种平台互相分享和交流。养儿育女的过 程就像是一段与孩子同行的旅程,父母时而在前引导孩 子,时而在旁陪伴孩子,时而在后守护孩子。 在旅途中父母和孩子彼此照应,共同前进。正是有 了父母的引导、陪伴和守护,孩子才能安全、健康地成 长。同时,父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在面对具 体问题时,要能够判断如何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 康。除此之外,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要为孩子树立榜 样,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勇气,锻炼孩子的自主 能力,培养孩子接受失败并重新奋发的能力等,这些都 非常重要。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只有适应变化和 拥抱变化,才能跟上甚至引领时代的潮流。面对孩子的 教育,家长需要有一种使命感,因为你的孩子不仅仅是 你自己的孩子,还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家长需要思考培 养孩子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需要反思家庭对孩子会产 生什么影响。因为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关乎一个家庭 ,还关乎国家、民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一直相信成长的力量,新东方自1993 年创建以 来,没有一刻停止过成长的脚步,在家庭教育领域亦是 如此。如果家长追求成长,尤其是精神和心灵方面的成 长,就会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滋养孩子的成长。如果 家长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自身却停滞不前,就不可能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受到阻 碍。所以,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结果, 做新时代的新父母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成长。 新东方愿意与各位家长朋友携手共同成长!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序二:当父母的意义 当翻看这套“孩子,我想成为更好的父母”时,第 一感觉就是今天做父母好难,要工作,要养孩子,还要 学习如此多的养育知识。既然这样难,那人们为什么还 要做父母呢?只有明了当父母的意义,才能够享受做父 母的快乐,才能够真正拥有一颗为人父母的平常心。 在大部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生养孩子有着重要 的文化意义和生存意义。一是传宗接代,让家族的血脉 得以延续,在这一意义上,孩子的成长就具有了代际相 传的使命感,优秀的孩子可以光宗耀祖。所以,很多父 母倾其所有将孩子培养成才,在众人面前感受着“有出 息的孩子”带来的荣耀。二是养儿防老,把生养孩子作 为一种代际的利益交换,父母年轻的时候养孩子,年老 的时候由孩子陪伴和养老送终。这两种生养孩子的意义 在今天依然延续着,持有第一种观念的父母常常有着巨 大的压力,唯恐孩子“不争气”;持有第二种观念的父 母,会把孩子紧紧拴在自己身边,不希望他们远走高飞 。本质上,这两种对“做父母”意义的理解都不是以父 母自身和孩子自身为出发点的,而是以家庭为出发点的 。 现代社会,“做父母”有了新的意义。不少年轻的 父母表示,当父母的意义就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 !在参与的过程中,父母的生命本身有了意义,养育过 程中有种种困难要克服、有大量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还 有带着泪花的喜悦。做父母的意义就是陪伴一个小小的 、和自身有着血肉关系的生命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 走向独立!在这一意义上,做父母就是一个过程,是陪 伴、参与,以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持有“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的理念,父母的心态 会发生变化,会对孩子的到来和 导语 对父母而言,孩子未成年的18年既漫长又短暂,尤其是从3岁起,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逐渐浮现。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与教师都肩负重任,不同的是,合格的教师都经历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而绝大多数父母却仅仅依靠简单的“祖传”经验和原始的本能反应面对“野蛮生长”小生命,这显然不能满足当代家庭教育的需求。怀着对孩子无限的爱,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父母们都暗自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知识让爱更有力量。因此,我们为可敬可爱、勤勉好学的父母们编写了这套书,为父母们提供“知识库”,希望父母们在对父母而言,孩子未成年的18年既漫长又短暂,尤其是从3岁起,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中的问题逐渐浮现。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与教师都肩负重任,不同的是,合格的教师都经历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而绝大多数父母却仅仅依靠简单的“祖传”经验和原始的本能反应面对“野蛮生长”小生命,这显然不能满足当代家庭教育的需求。怀着对孩子无限的爱,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父母们都暗自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