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是一本冥想指南及印度哲学普及读物。与如今常见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现代瑜伽不同,在瑜伽的起源地古印度,“瑜伽”一词的本意指的是冥想和呼吸练习,后来随着更多瑜伽类型的兴起,这类瑜伽就被称为“王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心灵练习方法帮助了无数人,其对身心健康的功效也被现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证实。
本书是“瑜伽奥义丛书”的卷三,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如同直接聆听大师的授课,适合广大希望学习冥想的人和瑜伽老师、瑜伽爱好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瑜伽奥义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印)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是一本冥想指南及印度哲学普及读物。与如今常见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现代瑜伽不同,在瑜伽的起源地古印度,“瑜伽”一词的本意指的是冥想和呼吸练习,后来随着更多瑜伽类型的兴起,这类瑜伽就被称为“王瑜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心灵练习方法帮助了无数人,其对身心健康的功效也被现代以来的科学研究证实。 本书是“瑜伽奥义丛书”的卷三,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如同直接聆听大师的授课,适合广大希望学习冥想的人和瑜伽老师、瑜伽爱好者。 作者简介 张励耕,198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出版译著有:《维特根斯坦文集·第六卷·心理学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文集·第七卷·心理学哲学笔记(1948—1950)》,《二十世纪分析哲学史》(卷一为第一译者,卷二为独立译者)。持有瑜伽基础教学资质。 目录 总序 译者导读 王瑜伽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最初的步骤 第三章 生命气 第四章 灵力生命气 第五章 对灵力生命气的控制 第六章 制感与专注 第七章 冥想与三摩地 第八章 王瑜伽概要 帕坦伽利的《瑜伽经》 导论 第一章 专注:在灵性上的运用 第二章 专注:实践 第三章 力量 第四章 独存 灵性与心灵 实际灵性的迹象 心灵的力量 术语表 序言 一、根本性的问题 无论身处任何时代、任 何地方,总有一些根本性的 问题不断困扰着我们。有时 它们会以比较简单的形式出 现,比如“你是谁?”“你从 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这样的“保安三问”;有时会 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样子,比 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爱是什么?”“灵魂到底是什 么?”“宇宙是否就是我们肉 眼看到的样子?”“变动不居 的世界中是否有不变的东西 ?”等等。无论具体形式如 何,也无论对日常生活的留 恋和面对更高级的存在时的 怯弱如何阻止我们去直面这 些问题,我们在内心最深处 都明白:它们是最为根本性 的,绝不是无意义的妄想。 但令人极为困惑的是,发达 的科学技术、繁琐的宗教仪 式、浩如烟海的书本,最终 都无法在这些问题上给出完 全令我们满意的回答,更不 用说对财富、权力、名望和 享乐的追逐了。我们仿佛被 困在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中 ,最终不得不选取某种并不 满足的答案接受下来,甚至 把内心最深处的疑惑隐藏起 来,假装它们不存在,在昏 暗的自欺中匆匆走完这趟人 生之旅。 既然这些问题不会随着 时代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 变化,我们也会很自然地发 现,古老的智慧对它们的回 答往往更直接、更富于启发 性。很多事情的确会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演化,但对这些 根本性问题的解答则不然。 与向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求 助相比,去古老的思想中寻 求答案可能是一条更有希望 的道路。但另一方面,作为 现代人,我们也会苦于无法 拉近和古人的距离。古往今 来,语言、说话方式、生活 形式、思维习惯等都发生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究竟该如 何越过这些障碍、直击思想 的核心呢?语言、文献、历 史等都是和思想有关的,但 也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只有穿过这些沼泽,才能得 到思想的宝珠。所以,用现 代的方式表述出来的古老智 慧的精髓,才是我们真正想 要的。 其实,从来都不缺乏做 出这样努力的人。在人类的 思想史上,古今之间的对话 也始终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样一个从未有过如此 巨大而深刻变革的时代,这 种对话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 。而在做出这样努力的人中 ,辨喜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 之一。 二、辨喜及其思想特点 辨喜(Vivekānanda,也 译作“维韦卡南达”,1863— 1902)是著名的印度教僧 侣、哲学家。尽管他只走过 了不到四十年的生命历程, 真正用来进行自己事业的时 间只有不到十年,却是向西 方乃至世界传播印度瑜伽和 吠檀多(意为“吠陀的终结” )思想的第一人。他师从在 印度极具影响力的瑜伽士罗 摩克里希那(Ramakrishna ,1836—1886),并在 1893年赴美国芝加哥参加 世界宗教大会而一举成名。 此后他一方面在西方传播古 老东方的思想、文化和哲学 ,主要采取演讲或讲座的形 式,然后由弟子或其他人员 记录下来并出版;另一方面 在印度建立组织,推动罗摩 克里希那思想的实践和印度 社会的改革。他的思想在印 度和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 大的震撼,包括甘地、阿罗 频多(Arabinda,也译作“ 奥罗宾多”)在内的无数人 深受他的影响,世界上很多 地方都成立了与他有关的传 道会或研究中心。 为什么辨喜的思想具有 如此强大的力量呢?这个问 题需要亲自阅读他留下的文 献、接触他的理念才能解答 ,但译者在此可以先概括介 绍一下,与人们通常印象中 的印度思想相比,他的思想 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 魅力。 …… 六、致谢与恳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译 者自身能力有限,特别是缺 乏梵语和印度学文献方面的 科班基础,因而在涉及一些 难题时,只能依靠相关的二 手研究给出尽可能准确的翻 译和注释(书中的注释除了 标明“原编者注”的之外,均 为译者所加),这也导致本 丛书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倘若再经过十年的学术积 累,译者或许能更好地完成 ,但出于尽早介绍辨喜思想 的紧迫感,还是促使译者最 终决定在现有的水平上开展 这项工作。 译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得益于中国印度学前辈们辛 勤的拓荒工作,特别是金克 木、巫白慧、季羡林、黄宝 生等先生的巨大贡献。可以 说,如果没有他们的研究与 翻译作为指引,像我这样一 个缺乏相关学术背景的人是 不可能进行此项工作的。此 外,译者还得到了多位学者 和同学的帮助,可惜在此无 法列出所有名字,只好一并 向诸位表示衷心感谢。尤其 感谢责任编辑小熊,她为此 付出的心血丝毫不亚于我, 这套丛书也可以说是我们共 同努力的结晶。 同时也恳请大家对译文 和注释中的错误或有争议之 处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改善 相关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更 好地推动思想的交流与传播 。 导语 将瑜伽推向世界的大师亲授记录。跟随大师的讲解,学正宗的印度冥想,方法和原理俱全。本书出自《辨喜全集》第一卷中的《王瑜伽》《帕坦伽利的<瑜伽经>》以及第二卷中的部分章节。本书的主题王瑜伽属于一种重要的修行实践,包括通常所说的与呼吸、冥想有关的练习;既有各种具体的技巧和方法,也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涉及对宇宙和人的基本认识。辨喜在《王瑜伽》一书中既全面地阐述了其理论基础,也详细地介绍了练习的具体方法。 精彩页 我们的所有知识都以经验为基础。从较少的一般性到较多的一般性,或者从一般到特殊的所谓推理知识,也都以经验为基础。在精确科学中,人们很容易发现真理,因为它诉诸每个人的特殊经验。科学家不会让你去信仰任何东西,但他拥有一些从自身经验得到的结果,并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而当他要求我们相信他的结论时,他就会诉诸人类的某种普遍的经验。在每一门精确的科学中,都存在着对于全人类而言的共同的基础,这样我们能够立即看出由此得出的结论的对错。现在的问题是:宗教有这样的基础吗?我将从肯定和否定这两个方面做出回答。 在世界各地被传播时,宗教常被说成是基于信仰和信念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宗教只是由不同的几组理论构成,这些理论又是基于信念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所有宗教都在互相争执。有人说,存在着一个伟大的存在者,祂1坐在云端,支配着整个字宙,而这样说的人要求我仅仅由于他断言的权威性就相信这些。同样,我可能有自己的观念,而我也要求别人相信它们,可当别人要我给出理由时,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和形而上学在如今的名声很不好。每个受过教育的人似乎都会说:“看啊,这些宗教不过是一些理论的集合,连评判它们的标准都不存在,每个人都在宣扬自己钟爱的观念。”不过,在宗教中还是存在着普遍信念的基础,支配着不同国家中不同教派的各种理论、观念。深入这样的基础就会发现,这些理论、观念都基于普遍的经验。 首先,如果分析世上所有的宗教,你会发现它们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经典的,一类是没有经典的。拥有经典的宗教是最强大的,而且拥有最多的追随者。没有经典的宗教几乎都消失了,而一些新生宗教的追随者也很少。但在所有宗教中我们发现了一种共识:它们教导的真理,都是某些特定的人的经验的结果。基督教徒要你信仰他们的宗教,要相信基督,相信基督是神的化身,相信一位神、一个灵魂,相信那个灵魂拥有更好的状态。如果我要求基督教徒给出理由,他们会说自己就是相信这些。可如果你去看看基督教的源头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基于经验的。基督说他见到了神,使徒们说自己感到了神,如此等等。同样,佛教的基础也是佛陀的经验。他体验到某些真理、看到它们、与它们相连接,然后向世界宣扬它们。印度教徒也是如此。他们经典的作者被称作仙人(rsi)或智者(sage),这些作者宣称自己体验到某些真理并宣扬它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一切知识的普遍、坚实的基础是直接经验(direct experience),这也是世上所有宗教的基础。老师们都看到了神,看到了自己的灵魂,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永恒,他们宣扬的就是自己看到的东西。唯一的区别是,在绝大多数宗教中,尤其是在现代,人们提出了一条奇特的主张:这些经验在当下是不可能的;它们只对少数人来说才是可能的,而这些人就是后来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宗教的创始人。如今这些经验已经变得过时了,因此,我们现在只能把宗教放置在信仰的基础上。我完全否认这样的看法。如果在世上任何特定的知识领域内曾经存在过一种经验,那么这必定意味着,这种经验不仅曾经有无数次是可能的,而且永远可以被重现。齐一性(uniformity)——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总是还会发生——是严格的自然法则。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