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藏茶文化口述史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生动、翔实地记载了近百年来藏茶的种、制、运、销等历史文化,以相关人员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主要内容,以藏茶的核心产区四川雅安蒙顶山一带的藏茶发展情况为主体,记述了藏茶产业的发展,和自古以外,藏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民族团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以藏茶为纽带的中华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情谊与文化交流。雅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名优茶产区之一,也是目前可考的最早进行人工茶树栽培的地方,茶业历史文化深厚。本书的作者团队以“口述历史“的形式,采访、编写,集成这本书,本书收集和整理了雅安藏茶的文化历史和现当代发展轨迹。
目录
茶马古道和藏茶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财富
口述历史 传承藏茶文化
“非遗”再晋级 可喜可贺
第一部分 国企岁月与民企发展
1.从军人到茶人,从计划到市场(口述人:米燮章等)
2.结缘藏茶七十年(口述人:李文杰 梁文雪夫妇)
3.藏茶世家藏茶缘(口述人:李鸿启 李劼等)
4.相濡以沫,与茶相伴六十年——缅怀我的父亲母亲(口述人:董敏雷、郝逸红)
5.藏胞、藏商与藏茶(口述人;次仁顿典)
6.我在天全茶厂的那段时光(口述人;杨中兴)
7.藏茶涅槃天地宽(口述人:欧阳文亮)
第二部分 国家级“非遗”保护与传承
8.“非遗”十年话藏茶(口述人:陈书谦)
9.扛起藏茶大旗,弘扬老牌茶号(口述人:李朝贵)
10.传承藏茶技艺,弘扬兄弟友谊(口述人:甘玉祥)
11.传承、拓展与品牌建设——我和吉祥三部曲(口述人:梅树华)
12.今生注定是茶缘(口述人:卫国)
13.匠心茶人代代传(口述人:明玉兰)
14.和睦和谐和龙茶(口述人:伍仲斌母子)
15.蔡蒙旅平,藏茶义兴(口述人:郭承义)
16.守护本山茶,传承匠人心(口述人:张荣蓉)
第三部分 藏茶文化研究与传播
17.南路边茶口述史田野调查回忆——缅怀我的恩师杨嘉铭教授(口述人:谢雪娇)
18.藏茶对藏地生活和革命事业的重大贡献(口述人:降边嘉措)
19.茶马古道与康定情歌(口述人;郭昌平)
20.走进茶马古道(口述人;蒋秀英)
21.我与荥经茶马古道(口述人;周安勇)
第四部分,见证川藏茶马古道
22.古道茶缘(口述人:董祖信)
23.宜东古镇见闻记忆(口述人:陈登才 罗翠兰)
24.临邛茶与茶马古道(口述人:胡立嘉)
25.艰难困苦的背夫生涯(口述人:李攀祥)
26.老茶农一家茶缘(口述人:张国勋)
附录 雅安藏茶文化大事记(1907-2019)
后记
序言
茶马古道和藏茶文化是
我们的共同财富
地缘也好,人缘也罢,
虽然同陈书谦老师相识较晚
,却是一见如故。聊雅安、
聊康巴、聊藏茶、聊茶马古
道、聊民族风情,自然有说
不完的掌故传说、趣闻轶事
。窦存芳教授是后起之秀,
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来到四
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后与藏
茶碰出火花,此后一发而不
可收,组建中国藏茶文化研
究中心,连续承办三次藏茶
与茶马古道高峰论坛,邀请
国内知名的人类学、社会学
、茶学专家参与,成果颇丰
。如今他们合作的《中国藏
茶文化口述史》又即将出版
,一定要我作序。我就以与
此有关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
享,以示认同、赞许和祝贺

开始接触、研究茶马古
道和藏茶文化,源于19年前
的一次长途实地考察。
2002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
由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云
南迪庆三地联合举办的藏、
川、滇茶马古道考察研究开
发活动。短短半个月的调研
,对我来说却是终生难忘。
在这期间,我和著名作家马
丽华作为此次考察活动的总
策划、领队,与全国各地的
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分
别从四川成都、云南中甸出
发,沿川藏线的雅安、泸定
、康定、道孚、炉霍、甘孜
、德格、江达;滇藏线的德
钦、盐井、芒康、左贡,到
达藏东重镇昌都。在昌都举
办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之后,
再分南北两路,从八宿、波
密、林芝到拉萨;与从类乌
齐,丁青,那曲到拉萨的会
合。一路上,雨雾缭绕的茶
园、高耸的皑皑雪山,蜿蜒
的壮美河谷……在我们心中
掀起阵阵波澜。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了
解到茶马古道实际是穿行于
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
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
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载体
,以马帮、背夫为主要运输
方式的古代商道。它作为一
条连接西藏与其他地区的古
代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
、元、明、清,不仅促进了
古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更成
为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的大通道,为巩固西南
边防、维护祖国统一、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我们沿茶马古道西行,
到达千里之外的拉萨,大家
一路感叹,这条曾经的汉藏
茶马交易古道实在蕴藏着太
多的历史奥秘,我们一生也
未必能真正看清它、读懂它
。作为《沿着茶马古道西行
康区》的作者,我与广东花
城出版社《随笔》编辑海帆
在这次考察中最难忘的是第
一站——雨城雅安。
说起雅安,我们甘孜人
最熟悉不过。无论过去在成
都读书,还是现在从北京退
休定居成都,每次要回家乡
“圣地”甘孜,雅安都是我的
必经之地。
那次的考察之路,第一
站就是雅安市的名山县(今
名山区)。名山的蒙顶山是
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栽
培茶树的地方,这里不但出
产曾经专供皇室的贡茶,而
且也是过去茶马互市中传统
藏茶(边茶)的主要生产基
地。蒙山以夏禹足迹所至而
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
“仙茶”久负盛名并列诸经史
。早在蜀国望帝杜宇以前,
四川先民就发现了茶叶,经
过药用、食用,而成为重要
饮品,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
史。到了唐代,蒙山茶被列
为贡茶之首,诗人白居易有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
旧是蒙山”的赞誉。据《元
和郡县志》记载;“严道县
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
贡茶,为蜀之最。”
到了宋代,茶叶生产已
遍布川西各地,名茶四起,
品名众多,其中一部分“用
于博马,实行官营”。据文
献记载,宋代熙宁十年
(1077)设置的二十个买
马场,都在成都府辖区的眉
、蜀、彭、绵、汉、嘉、邓
、雅等州域内(《宋会要,
食货》),产茶量以雅安四
周居多。
名山有一座新雕刻的一
男一女石雕像,象征汉藏民
族团结,巍然屹立于十字路
口。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全
国唯一存留的宋代管理茶马
交易的“茶马司”遗址,院子
里耸立一座石碑,介绍了茶
马贸易的历史。宋神宗熙宁
六年(1073),陕西(即
西北)的茶马道受阻,北路
马源告竭,这就是所谓的“
马道梗塞”,朝廷随即把茶
马互市的重点转移到西南地
区,在川西开辟了西路马源
。黎州(今汉源)和雅州在
当时既是通往涉藏地区的要
道,又是茶马互市的中心。
宋朝规定“专以雅州名山茶
为易马用”(《宋史·兵志》
),并在名山设置茶马司统
一管理茶马交易,把原来民
间零散的茶马交易集中起来
,使之成为有组织的市场。
从此,大渡河以南和以西的
藏族等各族同胞纷纷来此交
易,每年单就官府所得额定
马匹达2万匹之多。据史载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仅黎州一处茶马互市的
马匹就达3341匹。
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
尤喜雅州、名山等地的茶叶
,所以宋朝规定这两地的茶
专用于博马(换取战马),
不得它用。于是在昌都、雅
安、汉源、康定之间,形成
了以茶马交易为中心的民族
贸易往来,这里也是茶马互
市重要的经济区。
到了明代,茶马交易又
开始兴旺发达。明洪武十七
年(1384),“四川碉门(
天全)茶马司以茶易马,骡
五百九十六匹”(《明太祖
实录》卷一六九)。天全、
雅安等地是明代茶马交易的
主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