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意大利政治思想史(上下)/西方国别政治思想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暂无下载
介绍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在内容上既能体现长时段、全方位视角,又能突出不同历史时段特点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著作。突出政治概念诠释与政治史语境相结合的编史理念,尝试全面、独到地论述意大利政治思想史,是中国学者对意大利政治思想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上册分两编,分别阐释了古代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的演变、近代早期城邦国家观念的新生等问题,下册分两编阐释了17-19世纪国家统一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左右摇摆的20世纪国家政治意识等问题。
作者简介
周春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马基雅维里思想研究》《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取譬”与“是”——从判断系动词看中西方文化哲学的生成和框架》《道德的合理性与国家权力的合法性——西方马基雅维里思想批评史寻迹》《英国诗人历史学家西蒙兹的性格文化史研究——由(米开朗基罗传>(惠特曼研究)引出的历史思考》等。另有《实在主义的形而上学》《马基雅维里——一个被误解的人》等译著多部。
目录
上册
第一编 古代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的演变
导论
第一章 古罗马政治共同体理念溯源
第一节 Polis与Republic:两种概念表述下的国家观
第二节 早期斯多葛学派的城邦理念
第三节 西塞罗的整体国家观
第二章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体观与权力观
第一节 混合政体论的肇端与发展
第二节 美德与理性:政治统治的约束与保障
第三节 罗马法学家视角下的政体观与法律观
第三章 罗马共和国与周边地区关系理论
第一节 罗马帝国意识理念的形成与确立
第二节 公民权:共同体下的身份认证
第三节 约瑟夫斯论题:一个流散民族的视角
第四章 帝国时期政治共同体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晚期斯多葛学派的实践伦理性
第二节 整体国家观下的双国度理念
第三节 藐视权力的自由意志论
第五章 帝国晚期及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第一节 基督教神学对整体国家观的冲击
第二节 基督教神学的理性与自由意志观
第三节 混合政体观的延续
余论 政治认识视角的双重转换
附 古罗马著作拉丁文英文对照表
第二编 近代早期城邦国家意识的新生
导论
第一章 从中世纪晚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国家”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 中世纪晚期多元化思想体系中的“国家”观念
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家”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国家”观念
第二章 国家统治权力的合法性
第一节 以德治人:开辟合法统治的新路径
第二节 “德性政治”决定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第三节 布鲁尼论政体合法性
第三章 国家与公民关系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想中的公民观
第二节 人文主义者政治实践的路径
第三节 重估公民积极生活的价值
第四章 国家机器的运作与完善
第一节 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构想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政治现实主义者对现实政治的考量
余论 意大利人文主义国家政治理论三点未尽之问题
下册
第三编 17-19世纪国家统一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
导论
第一章 民族主义思潮
第一节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意大利民族主义的思想源泉
第三节 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潮的艰难发展
第二章 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多重选择
第一节 激进的共和主义:马志尼主张成立代议制共和国
第二节 理想的联邦主义:焦贝蒂构建教皇领导下的联邦国家
第三节 温和的自由主义:加富尔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王国
第三章 对现实各种国家政治问题的回应
第一节 “自由的教会,自由的国家”
第二节 从议会“联姻”政策到“多数派进化论”
第三节 从“形式统一”到“精神统一”
第四章 帝国、殖民理论
第一节 意大利殖民的国内国际背景
第二节 殖民运动的合理化理论
第三节 对帝国使命与殖民权力的质疑
余论 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何去何从
附 18世纪末至19世纪意大利政治史年表
序言
经过全体编撰成员的集
体努力,《意大利政治思想
史(全二册)》与读者见面
了。借此,有必要就写作的
理念、方法和结构做个概略
性交代。这部政治思想史著
作力图体现三个学术亮点:
第一,写一部以国家政治共
同体理念为中心线索的意大
利政治思想史;第二,写一
部在方法论上做到政治思想
概念诠释与政治历史情境还
原相结合的意大利政治思想
史;第三,写一部在内容上
既能体现长时段、全方位视
角,又能突出不同历史时段
特点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史。
一、国家政治共同体理
念主线
本书不想重走以往通史
类政治思想史著作中存在的
教科书式面面俱到的老路。
因此,如何选择一条书写的
中心线索,并以此线索为导
航勾勒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的
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国家
问题历来是政治思想史研究
的焦点。一个明显的情况是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及国家
问题时总离不开国家政治共
同体的观念。同样,意大利
政治思想史的重要特征及内
容之一就是国家政治共同体
观念的演变。
回溯西方在国家政治共
同体方面的观念史历程,柏
拉图的那本政治著作希腊文
名为“πολιτεια”,也就是“城
邦制度”的意思。现在中文
将柏拉图的“共同体”译成“
国家篇”会引起一些误解。
英文通常将那本著作译
为“Repub-li。”,这是比较
合理的译法,因为城邦政治
本身就是众人的政治即政治
治理的共同体。柏拉图的哲
学认为,一物之所以为此物
,必有其存在的结构或道理
,只不过我们难以从终极的
意义上认清这个结构罢了。
与哲学家从整体的角度去设
想那个事物存在的理念一样
,政治思想家的任务就是要
把政治共同体的性质搞清楚
。于是柏拉图做了理想化的
共同体构想,后人据此译作
《理想国》。柏拉图《理想
国》曾指出:“我们的立法
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
特殊幸福……它运用说服或
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
和谐……”柏拉图设想:城
邦按正义原则运行;城邦由
法律维系着;城邦里有阶级
的分层;每个公民受过教育
后适应城邦的政治生活,各
按其地位行事,如此等等。
这里所描绘的就是一幅政治
共同体的图景。
现在我们通常将亚里士
多德议论城邦政治共同体的
那本书译作《政治学》
(Politics),其实希腊文的
原意还是指城邦制度,确切
地讲是指城邦政治共同体。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
开宗明义论道:“我们见到
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
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
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
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
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
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
取某一善果。既然一切社会
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
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
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
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
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
团体就是所谓‘城邦’(πολιs
),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因此,如果一定要用
国家来指称亚里士多德的政
治共同体的话,也应当确切
地将其理解为城邦国家政治
共同体。显然,城邦政治共
同体要高于和先于个体的存
在。亚里士多德假设,任何
政治都与这样一种本性相关
,即整体先于个体,整体大
于个体总和,“就本性来说
,全体必然先于部分”,从
而,“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
后于个人和家庭],在本性
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城
邦共同体是个体的完整形态
。比如说一粒稻谷当其长成
一束稻穗的时候,真正意义
上的一粒稻谷才显示出其意
义。那一束稻穗就是城邦政
治共同体。公民是城邦共同
体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
直到城邦政治共同体的出现
,政治遂达到了最完善的程
度。
既然城邦“先于个人和家
庭”,那么决断城邦事务的
准则就不应该代表个人和家
庭的局部利益,而应是整个
城邦或全体公民的利益。那
么通过何种政治手段来维系
城邦的利益呢?亚里士多德
与柏拉图不谋而合,也提出
既合乎理性又关涉现实利益
的法律手段,“法律是以合
乎德性的以及其他类似的方
式表现了全体的共同利益,
而不只是统治者的利益”。“
当大家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
人格时,要是把全邦的权力
寄托于任何一个个人,这总
是不合乎正义的。”亚里士
多德说:“法律恰恰正是免
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
智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于
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
私的权衡。”这样,亚里士
多德已把城邦治理准则、法
律的特性、自由公民平等人
格等政治要素都归结为理性
本性的驱使。亚里士多德还
首次提出对全体公民都适用
的自然法思想,“政治的公
正,或者是自然的,或者是
传统的。自然的公正对全体
公民都有同一的效力,不管
人们承认还是不承认。……
出于自然的东西是不能变动
的,对一切都有同等效力”
。综观亚里士多德的一生,
对城邦政治共同体的研究是
他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百余篇关于不同城邦
政治体制的著作中,现残留
的只有《雅典政制》一篇。
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著述还具
体展示了城邦政治共同体的
各方面内容,例如公民通过
多种途径来感受城邦政治制
度并参与城邦政治实
随便看
Copyright © 2004-2023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