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构鲁迅和延安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袁盛勇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鲁迅和延安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领域,至今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本书力图在大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下探究鲁迅思想、鲁迅文学和延安文学的形成、发展与特质及其在与现代中国文学和文化发生互动关系时的流变与作用。主要对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和传统文化意识、科学思想认知,对鲁迅作为文化自觉的先驱者的特色及其局限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延安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延安文学创作中集体创作方式与民间的关系、延安文学观念中的悲喜剧意识嬗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上述内容对重新认知鲁迅和延安文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袁盛勇,1970年生,湖南新化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土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批准号:18ZDA280)首席专家。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于玲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等。在《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曾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和收录。专著有《当代鲁迅现象研究》等4部,主编《延安文艺研究年鉴2015-2016》等著作近20种。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论著曾获第三届王瑶学术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前言 引言 现代性视域中的文学重构 上编 重构鲁迅 第一章 鲁迅留日时期的“复古”倾向 一、民族主义与“复古”倾向 二、鲁迅式“复古”倾向 三、个性主义与“复古倾向” 四、作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结晶:个性文化 第二章 实效至上·科学精神与理想人性——鲁迅留日时期对于科学思想的认知 一、实业救国与实效至上 二、对于科学精神的推重 三、“致人性于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同一 第三章 文化自觉与“国民性”批判 一、鲁迅:文化自觉的先驱 二、“国民性”批判的困惑 三、政治性:鲁迅思想的重要维度 第四章 鲁迅思想的遗憾——从他与周扬的根本分歧谈起 一、文化观念:鲁迅与周扬的根本分歧 二、权威化、一元论与鲁迅思想的缺失 三、个人主体性和鲁迅思想的偏至 第五章 鲁迅的另一面——言与思与行的不一致 一、鲁迅:言与思与行的不一致 二、言与思与行不一致的极端形态:“我要骗人” 三、“我要骗人”:作为一种伟大的德性 四、“我要骗人”与鲁迅后期苏联观 下编 重构延安文学 第六章 重新理解延安文学 一、延安文学的命名 二、后期延安文学 三、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第七章 民族主义与延安文学观念的形成 一、民族主义:延安文学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逻辑起点 二、民族-现代性:“民族形式”论争中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呈现 三、阶级-民族主义与“党的文学”观的出场 四、“党的文学”: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 第八章 集体创作、民间与延安文学现代性 一、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新写作方式的诞生 二、集体创作与后期延安戏剧作品的形成 三、“民间”的改造和借用 四、后期延安文学语言 第九章 延安文学观念中悲剧喜剧意识的嬗变 一、悲剧意识的消解 二、“爱战胜死”:纪念高尔基 三、喜剧意识的提升 四、“大团圆”形式 致袁盛勇谈《重构鲁迅和延安文学》(代跋) 序言 年龄大致相仿的一些学 界同行,早有相互切磋、相 互砥砺、共话人文理想之志 愿。所以,本丛书的构想与 策划,其实已持续数年。 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多 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成长 于改革开放年代,有启蒙创 新之情怀;在知识结构、学 术视野、文学理念、价值理 想、人文诉求等各方面,也 呈现出相似的代际特征。经 过长期的积累与历练,不少 学者取得了各自的标志性成 果,有的甚至作出了对学科 发展具有突破性价值的成果 。从总体上看,这批学者在 即将知天命之年,开始步入 富有创造力的学术黄金期。 本丛书的策划与编选,正是 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 展态势之判断,对这批学者 的学术探索进行主动的呼应 与支持。 经过通盘考虑、反复协 商并征求多方意见,本丛书 编委会决定邀请在中国现代 文学研究领域实力深厚、影 响较大、1970年前后出生 的高校学者作为本丛书的作 者。目前,已有段从学(西 南交通大学)、符杰祥(上 海交通大学)、贾振勇(山 东师范大学)、姜涛(北京 大学)、李永东(西南大学 )、刘春勇(中国传媒大学 )、孟庆澍(首都师范大学 )、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 )、袁盛勇(河南大学)、 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十 位学者加盟。编委会认为, 这十位学者,学养深厚、功 底扎实、思路新颖、视野开 阔、研有专长、优势突出、 特色明显,其成果具有探索 性、多元性、前沿性和引领 性,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丛书的出版,对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拓展、深 入、提升与创新,将大有裨 益。 本丛书的主要学术目的 或曰学术理想在于:第一, 整体展示,集体发声,形成 学术代际与集束效应,追索 “学术乃天下公器”之人文理 想;第二,凝练各自特色, 展示自家成果,接受学界检 验;第三,拒绝自我满足意 识,砥砺前行、奋发有为。 是故,经丛书各位作者协商 、讨论,一致同意将丛书名 定为“奔流”,取义为:致敬 前贤,赓续传统;奔流不息 ,创造不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 想虽然丰满,现实往往骨感 。丛书的构想、策划之所以 延宕数年,实乃种种因素之 限制,尤其出版经费一时之 难以筹措。有幸的是,恰逢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 言文学学科获批山东省“双 一流”立项学科。在山东师 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教 授、党委书记贾海宁教授、 一流学科带头人魏建教授以 及院高层次著作编委会的鼎 力支持与推动下,山东师范 大学文学院决定予以积极支 持。 正是由于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的慷慨资助,本丛书 才有机会得以问世。为此, 丛书各位作者对山东师范大 学文学院深远的学术眼光、 襄助学术发展的魄力,表示 深深的敬意与由衷的感谢。 同时,感谢人民出版社的大 力支持,尤其感谢责任编辑 陈晓燕女士的努力与付出。 丛书即将问世之际,感 慨颇多。春温秋肃,月光如 水。愿学术同好:行行重行 行,努力加餐饭;月光穿过 一百年,拨开云雾见青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