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哲学史大纲(精校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考证了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次递演进的脉络。因其方法和见解的创新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
目录

再版自序
第一篇 导言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 那时代的思潮(诗人时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传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义
第五章 一以贯之
第五篇 孔门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传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杨朱
第八篇 别墨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 论辩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 墨学结论
第九篇 庄子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与性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 所谓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序言

我们今日要编中国古代哲学史,有两层难处。第一
是材料问题:周秦的书,真的同伪的混在一处。就是真
的,其中错简错字又是很多。若没有做过清朝人叫做“
汉学”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错误。第二是形式
问题:中国古代学术从没有编成系统的纪载。《庄子》
的《天下》篇,《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诸子
略》,均是平行的纪述。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
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
究过西洋哲学史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
现在治过“汉学”的人虽还不少,但总是没有治过
西洋哲学史的。留学西洋的学生,治哲学的,本没有几
人。这几人中,能兼治“汉学”的,更少了。适之先生
生于世传“汉学”的绩溪胡氏,禀有“汉学”的遗传性
;虽自幼进新式的学校,还能自修“汉学”,至今不辍
;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兼治文学哲学,于西洋哲学史是
很有心得的。所以编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难处,一到先生
手里,就比较的容易多了。
先生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才满一年。此一
年的短时期中,成了这一编《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
可算是心灵手敏了。我曾细细读了一遍,看出其中几处
的特长:
第一是证明的方法。我们对于一个哲学家,若是不
能考实他生存的时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来源;若不
能辨别他遗著的真伪,便不能揭出他实在的主义;若不
能知道他所用辩证的方法,便不能发现他有无矛盾的议
论。适之先生这《大纲》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
了全书三分之一,不但可以表示个人的苦心,并且为后
来的学者开无数法门。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国民族的
哲学思想远在老子、孔子之前,是无可疑的。但要从此
等一半神话、一半政史的记载中,抽出纯粹的哲学思想
,编成系统,不是穷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适之先生认
定所讲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发达史,不是中国民
族的哲学思想发达史,所以截断众流,从老子、孔子讲
起。这是何等手段!
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古代评判哲学的,不是墨非儒
,就是儒非墨。且同是儒家,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
人,又非荀子。汉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诸子;近人
替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这都是闹意气罢了!
适之先生此编,对于老子以后的诸子,各有各的长处,
各有各的短处,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是很平等的。
第四是系统的研究。古人记学术的,都用平行法,
我已说过了。适之先生此编,不但孔墨两家有师承可考
的,一一显出变迁的痕迹。便是从老子到韩非,古人划
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等家的,一经排比时代,比
较论旨,都有递次演进的脉络可以表示。此真是古人所
见不到的。
以上四种特长,是较大的,其他较小的长处,读的
人自能领会,我不必赘说了。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
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编成一部完全的《中国哲
学史大纲》,把我们三千年来一半断烂、一半庞杂的哲
学界,理出一个头绪来,给我们一种研究本国哲学史的
门径,那真是我们的幸福了!
中华民国七年(1918)八月三日蔡元培
导语
作者自信,观者盛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后人称《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具有“示范”、“典型”、“典范”、“划时代意义的书”,也可以说,这部书使中国史学开始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基本观念。
精彩页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如果能仔细研究,定可寻出那种学说有许多前因,有许多后果。譬如一篇文章,那种学说不过是中间的一段。这一段定不是来无踪影,去无痕迹的。定然有个承上起下,承前接后的关系。要不懂他的前因,便不能懂得他的真意义。要不懂他的后果,便不能明白他在历史上的位置。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这两种前因、时势和思潮,很难分别。因为这两事又是互相为因果的。有时是先有那时势,才生出那思潮来;有了那种思潮,时势受了思潮的影响,一定有大变动。所以时势生思潮,思潮又生时势,时势又生新思潮。所以这学术史上寻因求果的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
中国古代哲学大家,独有孔子一人的生年死年,是我们所晓得的。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当西历纪元前551年,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当西历前479年。孔子曾见过老子,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大约生于周灵王的初年,当西历前570年左右。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我们可把老子孔子以前的二三百年,当作中国哲学的怀胎时代。为便利起见,我们可用西历来记算如下:
前八世纪(周宣王二十八年到东周桓王二十年,西历纪元前800年到700年)
前七世纪(周桓王二十年到周定王七年,西历前700年到600年)
前六世纪(周定王七年到周敬王二十年,西历前600年到500年)
这三百年可算得一个三百年的长期战争。一方面是北方戎狄的扰乱(宣王时,常与狁开战。幽王时,戎祸最烈。犬戎杀幽王,在西历前771年。后来周室竟东迁以避戎祸。狄灭卫,杀懿公,在前660年),一方面是南方楚、吴诸国的勃兴(楚称王在前704年,吴称王在前585年)。中原的一方面,这三百年之中,那一年没有战争侵伐的事。周初许多诸侯,早已渐渐的被十几个强国吞并去了。东迁的时候,晋、郑、鲁最强。后来鲁、郑衰了,便到了“五霸”时代。到了春秋的下半段,便成了晋楚争霸的时代了。
这三个世纪中间,也不知灭了多少国,破了多少家,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只可惜那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的情形,已无从详细查考了。我们如今参考《诗经》《国语》《左传》几部书,仔细研究起来,觉得那时代的时势,大概有这几种情形:
第一,这长期的战争,闹得国中的百姓死亡丧乱,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如《诗经》所说: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唐风·鸨羽》)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参看《出车》《杕杜》)。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小雅·何草不黄》)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王风·中谷有蓷》)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兔爰》)
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苕之华》)
读了这几篇诗,可以想见那时的百姓受的痛苦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