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本色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胡同庆//王义芝//张锋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凡是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无不惊叹敦煌艺术的灿烂辉煌,但大家在瞻仰庄严肃穆的佛菩萨像、观赏壁画中多姿多彩的飞天时,并未真正体味到敦煌艺术的精彩。敦煌之所以精彩,不仅是因为敦煌艺术中塑绘了大量形态各异、生动细致的佛、菩萨尊像,色彩鲜艳、构图灵动的壁画和珍贵翔实的藏经洞文书,还因为这些雕塑、绘画和文书不仅反应了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信仰、道德观念,也反映了当时敦煌人乃至当时代的中国古人的日常社会生活。这些才是敦煌最精彩之处。
本书吸取几十年来敦煌学界的研究成果,从敦煌艺术中提取佛教艺术、人生道德、天文地理,敦煌人的民俗风情、游乐活动等关键词,以及敦煌莫高窟在近代被发现、被诈骗、被盗窃,导致文物流散的历史,用通俗化的文字和丰富形象的图片,全面介绍敦煌文化。
作者简介
胡同庆,男,1954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84年从四川乐山奔赴甘肃敦煌。曾为《敦煌研究》资深编辑,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具象美学和古代社会生活史,已出版《品味敦煌》《敦煌古代游戏》《魅力敦煌——从美学角度赏析敦煌艺术》《敦煌古代衣食住行》《盛女敦煌——揭秘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往事》《敦煌壁画中的养生》《敦煌文化(普及本)》《敦煌佛影:敦煌北朝佛教艺术面面观》《华丽敦煌——敦煌龙凤纹饰图录》等20部著作;发表《莫高窟早期龙图像研究》《敦煌晚期壁画中的天国图像》等140多篇论文。另外还发表了不少诗歌、游记和杂文。
目录
第一章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
敦煌壁画中的众佛形象
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画像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宇宙观
第二章 唯道德不可破
青山绿水的自然观
众生皆是亲属的生态观
如何看待生命给予的苦痛
成为什么样的理想人格
“五戒”与“十善”
利他与利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忠君孝亲,仁慈爱民
第三章 上测天文下绘地理
《全天星图》和《紫微垣星图》
敦煌古历日,现存最早最丰富的历书
《沙州都督府图经》,中国现存最早的图经
《五台山图》,现存最早最大的形象地图
天人合一的《三界九地之图》
第四章 壁画里的人间烟火
可以饮酒的敦煌僧尼
象征地位的帝王官吏服饰
各具特色的西北民族服饰
花样繁多的面食
蔬菜清新瓜果香
坞堡宅院
传统风格的中原建筑
丝路商旅多艰险
河水阻隔有桥梁
出入关隘的通行证:过所
第五章 讲卫生的敦煌人
施医药疗救众生病
洁齿刷牙之奇俗
香药洗浴治病防病
苦水or甜水
打扫清洁很重要
如厕、沐浴不可忽视
第六章 敦煌人的缤纷娱乐生活
弈棋虽好,可不要沉溺
来场乐舞以忘忧
妙趣横生的魔术
历史悠久的斗鸡游戏
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
倒立与叠罗汉
踏青、登高、滑沙
第七章 敦煌壁画里的龙飞凤舞
半尊半卑的龛梁龙
龙王礼佛图
团凤团龙,各领风骚
被释迦降伏的毒龙
显贵呈祥凤鸟纹
第八章 壁画里的魔怪
魔王波旬
各抒己见的魔子们
魔女变老妪
气焰嚣张的魔军
第九章 敦煌是这样营建的
乐僔见佛光而开莫高窟
古代颜料标本库
莫高窟开凿大法
敦煌彩塑的制作工艺
敦煌壁画绘制大法
谁营建了莫高窟
第十章 敦煌文物流散之殇
王圆禄与藏经洞的发现
斯坦因,敦煌盗宝第一人
伯希和,劫宝的汉学家
华尔纳,臭名昭著的敦煌文物盗窃犯
官家盗窃团伙
听之任之的腐败官场
附录
附录一 小辞条
附录二 敦煌艺术小辞条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与图版出处
序言
有人比喻敦煌是大漠戈
壁中的一颗明珠,实际上敦
煌现在只是一块刚被剖切开
一点点表皮便露出晶莹光芒
的美玉原石。人们对敦煌石
窟艺术的了解,通过几十年
来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虽然
已取得众人瞩目的丰硕研究
成果,但就像王安石在《游
褒禅山记》所云:“入之愈
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敦
煌艺术的认识,尚处于刚进
入洞穴的初级阶段。因此,
对敦煌石窟艺术的探讨,正
如已故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
所云:“敦煌学博大精深,
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
神。”
敦煌石窟并不只是指的
敦煌的莫高窟,而是指以莫
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郡境内
的所有石窟。它包括今甘肃
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
千佛洞,瓜州境内的榆林窟
、东千佛洞、水峡口,肃北
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
、一个庙等石窟。在古代,
这些石窟都位于敦煌郡境内
,其内容及艺术亦同属一脉
,因此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自前秦建元二
年(366年)乐僔开凿第一
个洞窟,历经十多个朝代,
绵延一千六百多年,才造就
了灿烂辉煌、驰名中外的敦
煌艺术。敦煌石窟艺术是一
种由洞窟建筑、雕塑、壁画
三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体
艺术,是反映人类思想和人
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
。从洞窟建筑形制来看,敦
煌的洞窟形制多种多样。既
有来自西域的令人联想到帐
篷的穹窿形龛顶,也有似乎
受到中原汉墓影响的长方形
盝顶;既有供僧人坐禅修行
的禅窟,也有供佛教徒右旋
绕塔巡礼观像的塔庙窟(中
心塔柱窟),还有供善男信
女顶礼膜拜的佛殿窟(殿堂
窟)。其中禅窟和塔庙窟源
于印度的“精舍”“僧院”和“
支提窟”,而佛殿窟的覆斗
形窟顶则源于中国古代的“
斗帐”。
从彩塑内容来看,敦煌
石窟的佛教造像多姿多态。
既有释迦牟尼说法像,也有
释迦牟尼的禅定像、苦修像
、思维像;既有释迦、多宝
并坐像,也有交脚弥勒菩萨
像;既有胁侍菩萨像以及佛
弟子像,也有天王像和金刚
力士像。这些造像,既有圆
塑,也有高浮塑,还有模制
的影塑。影塑中既有合十或
捧花胡跪的供养菩萨,也有
在天空中挥洒香花的飞天。
另外,龛梁两侧出现了中原
传统形式的龙首、凤首装饰

从壁画内容来看,敦煌
石窟的绘画题材更是丰富多
彩。既有佛、菩萨像,也有
佛、菩萨的侍从伎乐、飞天
和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力士,
还有大量的千佛画像。既有
宣扬释迦牟尼“前生善行”的
本生故事画,也有宣扬佛教
因果报应的因缘故事画,还
有介绍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
佛传故事画。既有来自印度
神话中的阿修罗、那罗延天
、摩醯首罗天、毗那耶迦天
、鸠摩罗天以及日天、月天
等诸天神王,也有来自中原
传统神话中的伏羲、女娲、
雷公、辟电、风伯、雨师、
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飞廉、
开明、乌获等神灵。另外,
还有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藻
井、平棋、龛楣、边饰等装
饰图案,以及大量的僧侣、
王公贵族和侍从奴婢、少数
民族人物等供养人画像。
洞窟的主体是佛的塑像
,位置显著。一般情况下,
两侧都陪衬有弟子、菩萨的
塑像,共同成为佛教徒顶礼
膜拜的对象。壁画是石窟艺
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石
窟寺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用形象的图画向佛教
徒宣传、阐述佛教义理;二
是以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来感
染信徒。也就是从内容上和
艺术形式上与洞窟、塑像紧
密结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
、独立的宗教世界,使人们
走进洞窟犹如走进佛国,“
人佛交接,两得相见”,在
艺术美感的潜移默化中,“
动人心志”,诱导人们信奉
宗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在灿烂辉煌
、丰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面前,有的人眼里只有几身
大佛、几身菩萨的形象,也
有人注意壁画中供养人的服
饰;有的人喜欢壁画中的动
物或山水,也有人欣赏壁画
中多姿多态的飞天;有的人
欣赏壁画中的灿烂辉煌的宫
殿,有的人关注壁画中的故
事内容和相关背景,也有人
关注壁画中流畅的线条和斑
驳的色彩,等等,各有所爱
,各有自己的收获。
人们在昏暗的洞窟中瞻
仰庄严肃穆的佛菩萨像,看
到壁画中多姿多态的飞天,
听到许多寓意深远的佛教故
事,感受到敦煌艺术的神奇
。然而,敦煌之所以享誉全
世界,不仅是因为敦煌艺术
中塑绘了大量的佛、菩萨尊
像以及婀娜多姿的飞天和许
多精彩的佛教故事。最重要
的是,敦煌壁画和藏经洞出
土文书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当时人们在想什么、做什么
,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信仰、
道德观念,以及日常社会生
活。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
老病死、医疗卫生、休闲娱
乐等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
,在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中
也有描绘或记载,而这些才
是敦煌最精彩之处。然而,
目前有关介绍敦煌的通俗读
物多是介绍敦煌飞天和壁画
中的佛经故事,全面介绍敦
煌文化的通俗读物很少。本
书尽可能吸取几十年来敦煌
学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通
俗化、大众化。书中丰富的
内容,配上形象直观的图片
,从不同角度多方面介绍敦
煌文化,不仅有知识性,同
导语
敦煌壁画不只有辉煌的艺术价值,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还藏着敦煌人的人间烟火。当时供养人长什么样子?《五台山图》到底精彩在哪里?当时人们都有哪些美食可享用?敦煌的僧尼真的可以饮酒吗?魔术、斗鸡、球赛、叠罗汉、踏青、滑沙……敦煌人的休闲娱乐竟是如此精彩?!
敦煌研究员副研究员胡同庆,从莫高窟到榆林窟,从凡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解读敦煌壁画的文化底蕴,梳理敦煌壁画的文化脉络,讲述敦煌壁画背后的故事。
精彩页
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画
敦煌莫高窟自公元366年凿壁开窟以来,历经多个封建王朝的更迭。莫高窟壁画内容博大精深,富丽多彩,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山水花卉、飞天佛像,以及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场景的画作,是数千年佛经故事、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敦煌壁画中有关佛教的故事画主要有佛本生故事和佛本行故事两种。匠人们将广为传颂的经典佛经故事雕刻于石壁之上,一度只能通过文字或口口相传的佛家经典故事栩栩如生地在石壁上再次呈现,向普罗大众与善男信女们传递其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涵,具有极大的传递性与感染力。
劝人积德行善的本生故事画
佛本生故事是敦煌壁画题材之一,表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为菩萨时要教化人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敦煌壁画中现存各时期的本生故事画近20种,包括北凉第275窟的月光王施头、尸毗王割肉贸鸽、毗楞蝎梨王身钉千钉、快目王施眼;北魏第254窟的萨捶舍身饲虎;257窟的九色鹿舍己救人;隋代第419窟的须达拿太子本生;中唐第112窟的金毛狮王不伤猎人;晚唐第85窟的设头罗健宁变鱼救灾民;五代第98窟的郁多罗求法献皮血;宋代第55窟的流水长者驮水救鱼;等等。这些本生故事主要宣传积德行善,故事曲折,情节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
如北魏第254窟南壁的《萨捶舍身饲虎》,画的是古印度某国有3个太子,最小的名叫萨捶。有一天,三人出游山林,见一母虎带数幼虎,饥渴交迫,行将死去。萨捶欲以自己救此饿虎,所以先让二兄返回,自己则横卧虎前,但饿虎无力啖食,萨坶又爬上山岗,以竹刺喉出血,投崖饲虎,饿虎舔血后啖食其肉。
又如北魏第257窟的《鹿王本生》,故事说有一天,一个行人掉入河中,恰逢九色鹿从河边经过,救起溺水的人。为感谢九色鹿救命之恩,行人跪地请求,愿做奴仆。九色鹿说:“无须报恩,只是万万不可泄露之所在。”行人发暂遵其所言,然后离去。这天夜晚,此国的王后梦见美丽的九色鹿,便要求国王设法捕获九色鹿,剥其皮毛做裘衣,取其犄角做拂柄。于是,国王命人张榜悬赏:若有捕获九色鹿者,愿分国家一半的财富作为赏赐。行人见利忘义,进宫告密,并领国王人山捕鹿。此时,九色鹿正在山林中安睡,全然不知,惊醒时已被国王率领的围猎队伍包围,无法脱身。于是,九色鹿便毅然走到国王面前,向国王述说了自己曾经如何救了行人、行人如何发哲的,并感叹现在自己竞被此人出卖。国王听后,深为触动,谴责行人的卑鄙行为,同时下令全国禁止捕捉九色鹿。最后,行人遭毒哲报应,全身长疮,暴病身亡;王后也因私欲未达到,又羞又恼,恚愤而死。
这幅壁画的构图为画面中央绘国王与九色鹿对话。画中的九色鹿与国王分站南北两侧,“王鹿对话”成为连接两组情节的交点,以揭露告密者、谴责叛徒为故事的高潮,这也是九色鹿故事的深层内涵。
又如北周第299、301、438、461窟出现的《眈子本生》。据佛经说,迦夷国有一对盲人夫妇,膝下有一儿子名琰子,睽子自幼便“至孝仁慈奉行十善”。成年后,眈子随父母进深山修道,“以蒲草为父母作屋施置床褥,不寒不热恒得其宜”。父母饥饿时,便去摘“取百种果蔵”;父母口渴时,便身“着鹿皮衣提瓶行取水”。但有一天,迦夷国王进山狩猎,正遇眈子披着鹿皮衣在溪边汲水,国王拔箭射鹿,误中睽子。琰子死前说自己身命虽然不足惜,只是死后留下衰老且双目失明的父母无人照顾,甚是放心不下。国王为此悔恨不已,要留在山中供养睃子的盲父母。琰子的至孝和国王的仁爱感动了上天,让睽子重生,父母复明。这个故事就表现了孝亲思想和仁爱思想,是佛教故事与中国本土传统伦理思想吻合的故事画,有利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9: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