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多元与对话(弗朗索瓦·于连与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吴攸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相遇、交流的重要场域,本书从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出发,探讨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问题的跨文化思考。于连以中国为“哲学工具”来撬动欧洲思想的根基,提出“经由中国,反思欧洲”的“外部解构”研究范式,中国艺术、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成为他反思、丰富与发展西方理论的重要理论与灵感来源。“多元共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理想范式,中西双方应在不断交流之中发掘彼此的“未思”,开拓出中西对话、文明互鉴的理想路径。
作者简介
吴攸,江苏镇江人,先后求学于南京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得欧洲国家社会与文化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著有Un siècle de révolution: Le r?le des intellectuels comme initiateurs et soutien du processus des mouvements des femmes en Chine, en Grande Bretagne et en France de 1850 à 1950(2013),在Babel、Critical Arts、Archiv orientálni、Interventions、《中国比较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社会科学战线》、《南京社会科学》、《外国美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8)。担任Journal of New Techno-Humanities(Elsevier)副主编与Critical Arts(Taylor & Francis)编委。
目录
引言 “多元共生”文化理想下的中西思想对话
一、中国作为反思方法
二、中国作为异域资源
三、全球化、多元共生与中西文化的交往对话
四、在中西思想对话中推动中国理论话语转型
第一章 弗朗索瓦·于连阐释中国问题的路径
第一节 “作为方法”的汉学研究
一、经由中国,反思欧洲
二、中国作为哲学工具
三、从“对象”到“方法”:对话主义立场的建构
四、研究中国,就是研究世界
第二节 超越西方汉学传统的方法论之争
一、始于王夫之的方法论之争
二、《驳于连》与大论战
三、西方汉学界的“反思派”
第二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思维
第一节 跨越中西思维间距的势与功效
一、势与功效:在中西思维之间
二、战略上的功效(军事、政治)
三、美学上的功效(书法、绘画、诗学)
四、历史的大势与效力
五、跨越中西思维的功效观
第二节 道德奠基与中欧伦理的新对话
一、中国道德观:帮助欧洲哲学重入道德的理论工具
二、道德奠基的共通性与对话性:由孟子的“不忍之心”出发
第三节 中西时间观的跨文化审视
一、西方的时间观:可切分的“时-间”
二、中国的时间观:过程而非“时-间”
三、中国时间观对西方的启示
第三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智慧
第一节 圣人无意:哲学和智慧
一、哲学与智慧
二、“显”与“隐”
三、非此非彼,虚位以待
第二节 中国文本与意义策略
一、“暗示性”的意义策略
二、“影响”与“说服”
第三节 “迂回”与“默化”
一、“默化”与“事件”
二、“迂回”与“进入”
第四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国艺术
第一节 迂回中国观其“美”
一、在中西美学传统之间
二、美在“显”与“隐”之间
三、“形式”与“气韵”
四、透过中西美学“间距”的反思
第二节 中国画论的跨文化阐释
一、中国文人画与两极相通的“道”
二、在中西画论之间打开“去相合”的间距
第三节 中欧之间风景思想的思考
一、从“风景”到“山水”
二、可居的“山水”
三、追寻另一种精神的可能
第四节 中国的“淡”之美学
一、“淡”作为内在价值
二、“淡”作为艺术理想
三、“淡”作为圣人理想
四、中国之“淡”与西方之“未思”
第五章 弗朗索瓦·于连论中西对话
第一节 “间距”即对话
一、差异和间距
二、从间距到共同
三、跨域间距的中西对话
四、“间距”即对话
第二节 中西对话与文化孕育力
一、孕育力危机:全球化与文化萎缩
二、孕育力激发:发掘间距
三、培育孕育力:开发“之间”的文化资源
四、孕育与对话
第三节 中西对话与可理解的共同体
一、文化交融:全球化与文化同质性风险
二、文明冲突:全球化与文化异质性碰撞
三、可理解的共同体:从间距到共同
四、和而不同:建构可理解的共同体
结语 中西互鉴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
一、法语文论与中国问题
二、中国问题的世界性意义
三、在中西对话中建构中国文论话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弗朗索瓦·于连主要著作一览表
附录二 主要术语表
序言
中国是什么?这个问题
或许有点愚蠢,或许压根就
不用问:中国是屹立在世界
东方的主权国家。但在阅读
吴攸博士这部书稿的过程中
,这个问题不但成了一个问
题,而且还成了一个真问题
、好问题、大问题。通过阅
读吴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
的可能答案是:中国既是研
究对象,也是研究方法,更
是一种智慧形态。
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最
为不言而喻:中国有数不清
的人在研究中国,西方研究
中国的人也难以数计。早在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就
成了西方学者的研究对象,
翻阅一下秦家懿编译的《德
国哲学家论中国》(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版)就可以了解一个大概。
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
》评价过孔子,在其《美学
》里甚至还提到中国的缠足

与上述研究思路不同,
吴著的主角是于连,其突出
特点是将中国视为“方法”。
最初看到这样的思路时不免
有点奇怪:中国何以能够成
为“方法”呢?这不能不说是
于连最富有创造性的地方,
也是吴著最为值得重视的地
方。
于连在不同著述中反复
强调,中国不是研究的对象
,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工
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西方文化的发展和反思其
“未思”。在这一意义上,于
连的研究路径无疑是非常具
有开拓性的。吴著指出,于
连言明自己的方法论既非“
东方主义”,也非“异域情调
”:“我称之为‘外部观看’。”
因此,无论是“外部解构”还
是“外部观看”,指向的都是
在中欧思想、文化和艺术“
间距”之中的折返,体现出
寻求“多元共生”的对话主义
汉学研究路径。诚然,于连
提出“经由中国,反思欧洲”
的“外部解构”研究范式,主
张中西双方互为“外部”和“
他处”的思想对话,其目的
是为了“返回”欧洲,而不是
“留在”中国。可见,于连主
张的以“中国作为方法”的“
迂回一进入”路径,体现出
强烈的欧洲本土文化意识,
其提出的中西对话也是基于
欧洲立场的对话主义路径。
吴著的这个论断非常精准。
吴著深入分析了于连将
取道中国、返回欧洲作为重
要哲学研究方法的两个原因
。第一,中国之于西方是完
完全全的“异托邦”,因而提
供了足够的文化“间距”来为
欧洲构建一个反思空间。在
中国近代之前的悠长历史之
中,中、欧的思想文化互为
漠不关心的“外部”“他者”和
“他处”,在19世纪中国被迫
口岸开埠、西学东渐之前二
者鲜有交集。就语言来看,
汉语脱离印欧语系,与欧洲
的语言彼此陌生;就文化而
言,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受到
欧洲的历史与传统的影响,
古代中国与欧洲几乎处于平
行发展的轨迹,二者之间的
“间距”无疑是适宜的。第二
,传统中国文化不仅与欧洲
文化的发展轨迹鲜有交集,
且其发展水平和规模体量又
与欧洲文化相乘,因而二者
可处于对等的地位相互观照
。于连认为中国思想文化是
一种由本土生发的、高阶段
的思想文化形式,中国文化
因其纯粹、发达、无疑点的
特质,能够享有与欧洲文化
平等对话的地位,是反思欧
洲思想的理想外部参照物。
应该说,这些分析都持之有
故,言之成理。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吴
著透彻地分析了于连“中国
方法论”的文化哲学意义,
即倡导一种“多元共生”的文
化理想。吴著深刻地指出,
于连一再强调文化的复数性
和可通约性,他将中国视为
欧洲的理想外部参照,不仅
提出绕道中国、反思欧洲,
还强调从中国出发来充实对
多样性的世界文明的认识。
他既反对西方文化霸权逻辑
之下的“轻率普世主义”,又
反对以文化割裂为特征的“
偷懒的相对主义”,而是强
调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对话性
,于是自然而然地来到“和
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寻求具
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方案。
可见,于连将中国视为“方
法”,他的研究总结出许多
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较之于
欧洲思想文化的优越之处,
从而能更进一步地剖析中国
问题对西方知识生产的参照
和启发。
我非常欣赏吴著提炼概
括的如下论断或理论命题:
“从中国出发来充实对多样
性的世界文明的认识。”我
觉得这个命题其实隐含着一
种更加深刻的思想,那就是
“中国是一种智慧形态”。这
一思想似乎被于连偶然涉及
,但他尚未明确提出,有些
地方讲得还不够准确。比如
,当于连表彰“中国智慧”的
时候,却将西方思想称为“
哲学”。这其实是一种常识
性的误解,因为谁都知道,
所谓的“哲学”就是“爱智慧”
的意思,表明西方哲人认识
到所谓的“哲学”其实是对于
“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哲学
与其说是一种书斋学问,不
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真的
没必要为了抬高中国“智慧”
而贬抑西方“哲学”。
写到这里,我想到自己
1995年购买的一本书,是
中国台湾学者韦政通写的,
正标题叫作“中国的智慧”,
副标题叫作“中西方伟大观
念比较”(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8年版)。作者在“自序”
开篇讲到,他读到了周勋男
译的、阿德勒博士的《西方
的智慧》(Great ldeas
from the Great Books),
所以想仿照其体例撰写一部
《中国的智慧》。从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