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阎崇年史学论集》收录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满学研究方面的成果。《燕史卷》汇集作者30多年来有关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相关具有学术性的文章,文章反映了作者不同时期的研究兴趣,多篇文章论证细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代表了目前北京史研究的水平。 目录 《燕史卷》 北京城史溯源 北京城市的历史演进 北京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古都北京:天地之合,文脉之汇 北京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都城迁移的大十字形趋势 北京“十二为都” 议 明永乐帝迁都北京述议 清初四京与都城三迁 清代的京师 北京皇城正门析辨 京师慈寿寺塔考 清净化城塔名辨正 于谦六百年祭 于谦《石灰吟》考疑 论戚继光 工匠:精巧技艺与高尚精神 北京方志探述 张吉午与康熙《顺天府志》 附录 《北京文化史·自序》 后 记 精彩页 拙著《阎崇年史学论集》,经责任编辑从我发表学术论文中,遴选80篇、附录5篇,按类组合,分成五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中)、《清史卷》(下)、《满学卷》和《燕史卷》,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笔行于此,体会有三。 第一,学习历史的重要。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生命时间太短,生活空间太窄,亲身阅历太浅,交往师友太少。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时间延长到千年、空间拓展到全球、师友延展到人类?一个好办法,就是读历史。人类在自然、社会和自身演进中,兴与亡、君与臣、官与民、正与邪、胜与败、荣与辱、浮与沉、合与分、喜与悲、健与病等,留下记忆,传给后人。历史上圣人、贤人、智者、勇者之德功言行,既有成功宝典,也有失败殷鉴。茹古涵今,知行知止,淡泊寡欲,平满安流。学习成功者的智慧与修养,鉴戒失败者的贪婪与骄纵。从历史中学知识、长经验、悟智慧、润品德。 第二,历史研究的难点。学术研究,难在其始,苦在其中,乐在其后。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是衡量史学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尺。一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据充分的学术论文,胜过10本平庸之作。学术论文,贵在开创:说别人没有说过的义理,用别人没有用过的资料,写别人没有濡墨的论著,能够经得住时间不断的考问。这才是一篇高水准的学术论文。愚实在不才,却心向往之。 第三,研究历史的方法。史学是一门科学,需遵循科研路径。读书人多算作“士”,许慎《说文解字》“士”云:“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这里说了读书、做事的两个过程:“始一终十”和“推十合一”。我做一个补充,就是“从一贯十”。我治史的体验是,始一终十、推十合一、从一贯十,这可以譬喻治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一终十,就是“博”,所研究专题的视野、史料,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推十合一,就是“约”,研究论题的水平,达到创新专精,为前人世人所未发未解。第三阶段:从一贯十,就是“通”,如《淮南子》所说,在“四方上下”“往古来今”中求索,亦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从“博”经“约”到“通”——贯天人、通古今。然而,古往今来,众多学者,或在“始一终十”时停步,或在“推十合一”时辍止,而能走完上述全程者,稀矣,少哉!是为治史成功者赞言,亦为自己之不才镜戒! 治史的基本方法,依然是问题、考据、顿悟、论述。 以上赘言,是为总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