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解了作者结合积极心理学、0KR、教练技术等相关理念提炼的一套方法,该方法从个人和组织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设计有“心流”的工作,从而激发内驱力,提升认知和组织协同能力。该方法经“数字化”后被称为“芯流飞轮”。
本书是为创业团队的科学发展而写,内容涉及思维模式和高效协同,适合所有想提升绩效的个人和组织参考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流(OKR工作法)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李沛遥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讲解了作者结合积极心理学、0KR、教练技术等相关理念提炼的一套方法,该方法从个人和组织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设计有“心流”的工作,从而激发内驱力,提升认知和组织协同能力。该方法经“数字化”后被称为“芯流飞轮”。 本书是为创业团队的科学发展而写,内容涉及思维模式和高效协同,适合所有想提升绩效的个人和组织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沛遥,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字节跳动-飞书OKR首位签约合作顾问,上海芯流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讲师,上海市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担任多家公司咨询顾问,陪跑和赋能成长期企业,与市场头部培训机构均有合作。曾先后在中国平安、中国太平、中德安联等世界500强公司工作,有20多年管理和授课经验。 目录 第一章 芯流飞轮的由来 第一节 自我觉醒 一、此生为何而来 二、在人生低谷,我靠做事硬扛 三、积极心理学,让阳光照进心里 四、用心流降熵 五、用OKR升维 六、有心流的OKR才是活的OKR 第二节 组织进化 一、你的组织是什么颜色 二、字节跳动的六要素 三、OKR不是“万能药”,还需因地制宜 四、组织的操作系统——芯流飞轮 五、两个季度跑通OKR,21天唤醒自驱 第三节 教练循证实验 一、实验工具和内容 二、实验结论 第二章 个体——认知飞轮 第一节 相信 一、电脑有操作系统,大脑也有 二、重启大脑的操作系统 三、潜意识里影响决策的三个因素 第二节 联结 一、网状激活系统 二、把想象变为现实 三、第一次创造——利用预想 四、第二次创造——知行合一 第三节 觉察 一、“元认知”是你的第三只眼 二、动机是你的动力源泉 三、舒适区是你的牢笼 四、“内在对话”产生信念 第四节 专注 一、先有目标,后有感知 二、人会移向最清晰的图像 三、改变的钥匙——心流密码 四、在地平线后,预见自己的未来 第三章 组织——协同飞轮 第一节 目标聚焦 一、战略共谋 二、“一号位”与“减一层”复盘 三、战略共识会 第二节 透明协同 一、撰写 二、共识 三、追踪 四、复盘 第四章 教练——自驱飞轮 第一节 三大原则 一、目标明确 二、过程投入 三、结果成就 第二节 八项要点 一、制定OKR时 二、追踪OKR时 三、复盘OKR时 第三节 芯流教练——心法实例 一、做自己的教练——游泳 二、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 三、教练GROW模型 四、怎样监督下属完成行动闭环 五、用相信传递相信,用觉察唤醒觉察 六、在工作中找到心流 七、目标、态度、习惯,三者统一 八、开“黑盒”的标准步骤 九、管理者的三个角色 十、关于“陪跑”的三个问题 附录A OKR工作法——以字节跳动为例 一、人才飞轮 二、信息飞轮 三、面临的挑战 四、启示与思考 附录B 十问十答 一、如何才能找到更远大的目标 二、如何让自己有好的心流 三、同一时期可以给自己写多少条心流 四、“心流密码”是低频长期的好还是高频短期的好? 五、如何让心流密码对自己产生影响 六、传统制造业有哪些成功的OKR推行案例 七、如何训练自己并引导团队一起训练 八、如何让自己的潜意识相信设立的目标是可行的 九、OKR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 十、如何给自己的KR设定完成时间 附录C 一、成长型思维&心理资本量表 二、美德与品格优势量表 后记 序言 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心 流" 在职场这个舞台上,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目 标,不断奋斗,但是否真 正感受到了内心的幸福呢 ?我一直推祟“心 流”(flow)理念,这是一 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心 灵体验。今天,我格外欣 喜,因为我的学生——本 书的作者李沛遥,运用多 年在企业中推行积极心理 学的实践经验,为读者呈 现了一部探讨“心流”、 OKR与工作之间深刻关系 的精彩之作——《心流: OKR工作法》。 OKR,即“目标与关键 结果”,在现代职场中被 视为一把利器,可以引导 人们迈向成功。然而,李 沛遥在本书中以别样的视 角审视OKR,并不简单地 将其视为机械的执行工具 ,而是将其融入积极心理 学,引导读者从内心去理 解和追求目标,这使得 OKR不再是冰冷的管理工 具,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 内涵的工作智慧。 回溯中国历史,“庖丁 解牛”的故事带给我们的 启示颇为深远。庖丁之所 以能够运刀如神,不仅在 于刀的锋利,更在于其心 境。他能够理解“牛”的本 质,每次“解牛”时都能进 入一种专注的“心流”状态 。这种“心流”正是我们在 工作中所追求的那种投入 、专注、沉浸的美好心境 。 在追寻幸福的生命旅 程中,工作占据着我们大 部分的时光。因此,如何 在工作中找到“心流”是我 们共同关切的问题。李沛 遥深入挖掘积极心理学原 理和目标管理,将“心流” 巧妙地注入OKR的管理实 践。 本书不仅是一本工作 管理指南,更是一本关于 个体心灵探索之作。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 院院长 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 人 导语 一本研究如何走进自我内心,找到有心流的目标,再用OKR把“想像”变为“现实”的书。 一本研究如何凝聚一支团队,集众人自驱之力、高效协同,达成目标的书。 一本给“一号位”的进阶实践指南,适合每个人阅读,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一号位”。 后记 2022年4月,上海疫情 形式严峻,生活、工作被 迫停摆,我萌生了一个想 法——出一本书,把过去 几年“陪跑”企业的所思、 所悟、所得集结成书。 目标明确后,郁闷的 心情一下豁然开朗了,于 是我每天早上5点就迫不 及待地起床了,然后一头 钻进自己的小书房,直到 晚上11点不得不上床睡觉 时才停笔。日复一日,每 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 所,我就在琢磨书的内容 和结构,比如主题是否明 确,内容和案例是否合适 ,章节之间是否均衡等, 每天都沉浸在“心流”之中 。 一个多月后,我终于 把初稿交给清华大学出版 社的编辑,不料却被告知 :书稿欠完善,部分内容 可能要大改。 幸运的是,出版社的 编辑都很认真负责,书稿 来来回回改了数月,毫不 夸张地说,真是三易其稿 啊。如今,本书能够顺利 出版,我要感谢一路以来 帮助过我的家人、老师和 朋友。 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 ,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不 可能心无旁骛地完成本书 的写作。尤其是我的弟弟 李杨,本书的核心模型“ 芯流飞轮”就是我们在一 起探讨时灵光乍现的成果 。 感谢清华大学经管学 院的朱武祥老师,是他为 我指明了写书的目标。 感谢清华大学社科学 院院长彭凯平老师和积极 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 昱鲲老师,是他们带领我 在积极心理学的专业上更 加精进。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 的编辑不厌其烦地帮忙校 正文稿。 感谢给我提供有益反 馈的吴群芬老师、Daicy 、自国美、张玮琪、zara 、高士尧。 感谢陪跑企业的“一号 位”和小伙伴们!由于保 密的需要,书中的案例都 做了匿名处理,隐去了你 们的名字,望见谅! 作者 2023年12月20日 精彩页 芯流飞轮的由来 在这辈子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你生活在你的经验的后果中。现在,你收到邀请,可以成为你的经验的前因,那就是有意识地生活,即清醒地行走。 第一节自我觉醒 一、此生为何而来 2008年,我进入一家世界500强外资公司担任中国区培训总监,办公地点在上海黄浦江边的一栋法式别墅中。每天工作之余,我喜欢泡一杯咖啡,然后走到办公室的大落地玻璃窗前欣赏窗外宽阔的黄浦江。那时,年轻的我觉得有分量的头衔和不错的薪资就代表了完美的人生。 那年初夏的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团队中的一位成员在巴厘岛溺水身亡,需要马上派人处理。出国旅游本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没想到发生了这样悲惨的事情。死者家属提出将遗体运回老家安葬,于是公司指派我和另一名同事陪同死者家属前往巴厘岛处理此事。一个月后,我们终于办好了各种手续,了结了此事。 回国后,我觉得自己“病”了。这位年轻下属的意外离世让我感到生命竟是如此脆弱。我开始思考每天为了车子、房子以及名片上越来越长的title(头衔)而奔忙真的有意义吗?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要怎样才会觉得满意?我这一生为何而来?我到底是谁? 我发现自己活在他人建构的观念里,活在社会集体意识的期许里,从未真正地为自己活过。 那年,我的生命开始觉醒。 二、在人生低谷,我靠做事硬扛 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了,即将迎接儿子诞生的我失去了工作。 我陷入了迷茫,在日记中写道:“我逐渐失去了目标,那是一个可以支撑我排除万难且让我享受其中的目标。是时候好好地反思一下了,失去目标之后的烦躁和坏脾气已经使我不堪重负,我要重新找回自我!” 偶然间,在一本书里,我发现了一根可以解救我的“稻草”。我有了一个简单的信念:虽然看不到前方的路,但只要每天坚持做这6件事,人生就不会继续向下滑。我把这6件事安排在每天的两个时段来完成。 早上: (1)坚持有规律地起床,培养主导性执行能力。 (2)凌晨冥想,培养正面思考能力。 (3)做好目标管理,培养以目标为中心的人生管理能力。 (4)大量读书,培养知识管理的能力。 晚上: (5)坚持不懈地运动,培养体能管理能力。 (6)写人生日记,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 就这样,在人生的谷底,我开始了一个人的征程:每天4:30起床,打卡完成一天要做的6件事,为此我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打卡本,经常在上面写写画画,例如下面这句话: “每天早晨我们被生活推上审判席,每天晚上我们通过上帝的审判”(Each toolaaing puts man on trial and each evening passes judgment)。 ——罗伊·L.史密斯(Roy L.Smith) 这段征程,我走了3年多。事后来看,这样的打卡虽然能够减轻我的焦虑,也让我养成了一些良好习惯,却不能让我真正持久地获得成功。因为我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做这些事,而是强迫自己做,一旦外界情况好转,这些靠硬扛而养成的习惯就像春天的冰雪,会迅速地消融。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