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逝。北平治丧活动结束后,孙中山先生遗体暂厝北平西山碧云寺。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将孙中山先生灵柩由北平运往南京安葬,国民政府特派林森、郑洪年、昊铁城为迎榇专员赴北平设立迎榇专员办事处,为移榇南下做准备。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国民政府成立奉安委员会,北平和南京同时开展了迎榇和奉安的准备工作。为了让民众了解孙中山奉安的重大意义,国民政府特别组织了南北两列迎榇宣传列车,沿途开展宣传。一九二九年五月,南京中山陵主体工程竣工;二十六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自碧云寺起灵,二十八日抵达南京。从五月二十九日到三十一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举行了三天公祭。六月一日凌晨四时,灵柩从国民党中央党部起灵,十二时整,奉安大典告成,从此,一代伟人长眠于南京紫金山。
奉安大典结束后,奉安委员会以孙中山先生奉安为旷代大典,所有葬事筹备、迎榇、奉安一切经过,亟应编集成篇。一九二九年七月十六日,第十八次委员会议决议组织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传贤、孙科、叶楚伧、于右任、孔祥熙为委员,指定梁寒操为编辑主任,郑洪年、高秉坊、孙璞、符熙腾、夏光宇、刘毅夫、曾克端、朱子爽、李鸿音、沈卓吾等担任编辑。很初定名为《奉安专刊》,嗣经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改为《奉安实录》。同年九月九日,召开抢先发售委员会议,设办事处于铁道部,议决设秘书一人,专任干事一人,干事若干人。原推梁寒操兼任秘书,因其无暇兼顾,议决由专任干事沈卓吾兼,另有干事庄智焕、萧大铸、叶天倪、张焘四人。《实录》的编纂“历一百零五日,初稿完成”,一年后付印出版,共出平装本一万三千六百八十册,精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