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t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世界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事件之一,对于“中国模式”的探讨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界经久不衰、热烈讨论的议题。
\t对中国区域创新发生机理和演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国模式”的进一步理论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开发区为介入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依托市场、服务产业的本土创新路径。
\t开发区等“产业政策特区”本来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而后又被赋予推动科技创新的使命。如今一批发展领先的开发区已经从工业园区转型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那么这些开发区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的?
\t本书基于广州开发区的实证,揭示了“制内市场创新”的模式——国家放权、政府培育、市场创新。国家划定经济特区、政策性产业空间来推进市场化改革。在这些区域,政府先是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经过一定的初始资本累积后,为了使其取得更大竞争优势,政府开始积极地扶持科技创新,更为关键的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促使创新活动在市场激励下发生。
目录 \t第1章创新与创新园区
\t1.1创新
\t1.1.1概念界定
\t1.1.2从引进、消化、吸收到本土创新
\t1.1.3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市场的创新模式
\t1.2创新的地理属性
\t1.2.1世界是平的、创新是尖的
\t1.2.2创新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t1.2.3创新与经济地理的结合
\t1.2.4创新与城市地理的结合
\t1.3开发区及其科创转型
\t1.3.1开发区,一种政策性产业区
\t1.3.2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t1.3.3国内开发区的研究进展
\t1.4小结:开发区,一个很好的研究介人点
\t第2章珠三角的创新发展与创新空间
\t2.1从“世界工厂”到“创新湾区”
\t2.1.1珠三角的创新发展成效
\t2.1.2从全球到地方,再到全球
\t2.1.3“全球一地方”的互动作用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