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共享”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由瑞士人发明。他们在全国组织了“自驾车合作社”,这在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非常实用,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比在平地国家建立网络更容易。
后来日本、英国等国争相效仿,但都未形成规模。日本主要是因为汽车制造商不支持这个计划,日本人喜欢拥有一辆自己的私家车。而英国尽管政府支持,但汽车租赁费用低廉,从而阻碍了“汽车共享”的发展。
汽车共享业务是典型的舶来品,第一家上市公司是2011年4月25日在美国上市的ZIPCAR公司。目前在国内商业化运营汽车共享的品牌有易多汽车共享、EVNET两家公司,汽车共享是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的复合性业务,属于新兴行业,在中国更是很少有人知晓。但中国是人口大国,在人均社会资源非常有限,大型城市限车、限号的情况越来越严格,以及买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等大背景下,汽车消费将是一个困扰社会的新问题。
汽车共享属于公共交通出行的补充,是满足自驾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国外有数据统计,一辆共享的汽车可以解决14个人的自驾出行需求,非常适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优化路面交通资源配置。通过汽车共享的运营,使大型城市既不用建设太多的停车位,也能满足市民自驾出行的需求,是适合现阶段中国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车辆共享运营商越来越多地选择第三方品牌来增加收入和提高竞争力。交通传媒,也称户外广告媒体,是一种战略。目前市场上的大型汽车共享运营商有加拿大的汽车共享公司和英国的都市汽车俱乐部,小型汽车共享运营商有澳大利亚“扎特”拼车公司。对于未来的应用,许多汽车共享公司投资插入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