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故事精讲系列”之一,收录了“一年复始话春节”、“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充满象征意味的诞生礼”、“大年和小年的传说”、“过年为什么放鞭炮”、“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吃年夜饭关门趣话”等民间民俗故事近七十则,故事通俗精彩,发人深省。这些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神话故事使读者能够粗略体会到中国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收录了“一年复始话春节”、“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充满象征意味的诞生礼”、“大年和小年的传说”、“过年为什么放鞭炮”、“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吃年夜饭关门趣话”等民间民俗故事近七十则,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以及各种民俗风情的来龙去脉。
一年复始话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中华民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过春节也叫过年。
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像个大壁虎,有头有尾,脚向四面伸开。在中华民族一个流传颇广的民间传说中,“年”是个怪兽,它行比风快,声如雷响,见人吃人,见畜伤畜,尤其到了隆冬季节食物匮乏时,“年”就出来骚扰了,害得人们不得安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一年只许它出山一次。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人们就躲在家里不出门,彻夜不睡,随时准备和“年”拼斗,因为谁也不知道“年”什么时候会闯进来。过年就像过关一样,因此把“年”叫做“年关”。
有一次,“年”又出来了,来到一个村庄里,正好村子里一户人家正在烧一堆竹子,炸得啪啪乱响,“年”不知何物,赶紧逃跑。它转身看见人家绳子上晒了一件红衣裳,红颜色闪得“年”眼睛睁不开,扭头便跑。它想闯进一家弄些活物填塞肚子,谁知那家的烛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吓得它赶紧躲进深山老林中,再也不敢出来了。
从此,人们掌握了“年”的许多弱点,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因此,每到“年”出来时,人们就在门上贴红纸、放鞭炮、敲锣打鼓,还在屋子里点上油灯。
“年”被人们赶跑了,但过年的习俗还是保持下来了。直到现在,每到春节大年初一这天,人们见面都要互相恭喜,互相“拜年”。按照古时的说法,是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呢!
既然没有被“年”吃掉,平安无事,何不弄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呢?这就叫做“过年”。再到后来,正月第一天便成了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成为“新年”了。
说起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
远古时,有个叫万年的青年人,聪明、勤劳、肯动脑筋。他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现树影移动,泉水有节奏地下滴,这些使他受到启发。他想通过测日影、滴水计时的方法来把节令弄准,因为当时节令乱,农时不准,影响生产。
万年经过精心观测,拿出了草历:“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就在“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时,万年请天子给定个节名。天子日:“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万年认为自己拿出的仍是草历,还不准确,需继续观察,精心推算。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万年终于把太阳历定准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天子时,已是一位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老者了。天子见此十分感动,于是把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后来,人们把春节叫“过年”,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挂寿星图,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功高德重的万年。
按照我国的习俗,从广义上说,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卜三的祭灶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段时间,狭义上则指正月初一这一天。
春节是喜庆的日子,新的一年从此开始。这期间民俗活动很多,许多习俗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正月初一早上,人们互相拜年,便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