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本书通过“设计师的手笔”、“艺术家的第二居所”、“雅舍”三部分内容和大量精美的图片,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多位设计师的手笔。不论是33平米的小寓所,还是在长城脚下看得见风景的院落,也不论是简约通透的现代设计,还是小廊回合的古典风格,我们所看到都是为那些生活其间的人们量身定做的个性空间。个性、小资、前卫,全面揭示现代人的梦想家园。装修造家新理念,美丽的流动,出彩的艺术生活,魔术的空间……
本书通过“设计师的手笔”、“艺术家的第二居所”、“雅舍”三部分内容和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多位设计师的杰作。不论是33平米的小寓所,还是在长城脚下看得见风景的院落,也不论是简约通透的现代设计,还是小廊回合的古典风格,我们所看到都是为那些生活其间的人们量身定做的个性空间……
现在的普通住宅,常常被人们称做“两室厅”或“三室一厅”,而这种单一化、模式化恰恰把充满人情味的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了。
在仲教授的记忆中,儿时快乐和温馨的画面几乎都与院落相关。院子中,参天的大枣树结满了鲜嫩的枣;门廊里,成群的小孩子追闹嬉戏;堂屋内,母亲与邻家的阿嫂一边做活,一边谈天说地……这切,在他心中形成了浓得难以化开的情结。
于是,当自己新宅的层高有可能从原有的28米增至39米时,丰富的空间资源使得“院落住宅”的设计理念,在仲教授的脑海中十分清晰地出现了。在设计中,由于设备和管道的一些因素,住宅中原有的厨房,厕所及一部分的交通面积保持了原有的地坪标高,其他部分的地坪则向下挖深了1.1米,在3.9米层高的范围内,仲教授增建了2间卧室及1间收藏室,将原住宅62.5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扩大到110平方米,同时,将“院落住宅”中“廊”及“堂屋”的概念巧妙地引入。
从住宅户门进入,由木栏杆围合的交通面积,酷似“院落住宅”中的“门廊”,引导着人的行动方向。向东沿阶而下,位于房屋中央原起居室的位置上没有加层,形成了一个3.9米通高的“堂”,当阳光从东、南两个方向射入后,灿烂明亮。南北两端,被增高的空间内加设了二层,北端的一层是用餐区,二层是孩子的卧室。南端层是办公读书区,再往南,是由原有的室外小院改造成的“阳光浴室”;二层则是主人的收藏室和夫妇俩的卧室。在一层,从用餐区的北墙到办公区的南墙,1.5米长的空间,用餐区、会客区、办公读书区连续而流动,大小、开合均可灵活界定,看起来,整个空间比实际上大了许多。
中国传统的“院落住宅”十分讲究“内透”,院落的外边用实墙围起,而朝向院子的门、窗、墙等尽量要通透。仲教授的家中,北端的卧室、南端的收藏室朝向“堂”的墙面,整片都是可以水平拉开的木窗,人在通高3.9米的起居空间内,宛若置身“院落住宅”的庭院。夏日,打开南北两端二层的木窗,空气穿堂而过,通风极佳。节假日聚会,敞开后的二楼恰似戏院包厢,楼上楼下,宾客几十人,其乐融融。
“门廊”、“堂屋”的空间形式,加之“内透”这传统建筑语言的应用,使仲教授家中蕴含了浓厚的“院落住宅”的神韵。也因此,仲教授说自己的“院落”情结,在新家中得以成全。
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