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外国,我们国人往往以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来替代。因为他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然而,其实,经济发达,并不代表这些国家是世界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许多其他经济不如他们发达的国家,如阿拉伯半岛国家,他们的风景之迤俪,也并不逊于以上几个发达国家。因此,如果你有出国旅游的打算,这几个国家不但不能遗漏,而且,必须要去一下。因为,他们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也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现在,就先让我们跟随本书的笔记,在纸上游览一番阿拉伯半岛各国。
这是一部有关阿拉伯国家文化风采的纪实。作者长期在阿拉伯国家做文化外交官,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图文资料。这是作者对阿拉伯文化长期考察和研究的结晶,是人们在阿拉伯世界旅游和考察的理想指南。用考古学家的眼睛,学者的思考和散文家的笔触,翔实地记录了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精华。阿拉伯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落后和不安宁。阿拉伯不只是沙漠和单峰驼。阿拉伯是人类文明最早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阿拉伯国家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和奇珍异宝。
在爱丽莎女王殉情自杀大约500年之后,她的后代中出现一位烈女,又演出了一幕与她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殉情悲剧。当时,迦太基国王哈米卡尔在位,柏柏尔人青年英雄马托,率领他的义军包围并闯入国王的宅邸,一眼就看上了美丽无比的公主萨朗波。当时她藏在祭台的帷幕后面,偷偷地瞧着这位义军英雄,为他出众的身材和英姿所倾倒。马托为追求萨朗波而将祭坛的帷幕抢走。国王怒不可遏,便命女儿前去索回。但当萨朗波一接触到马托时,两人便激发出爱情的火焰而迟迟不归。国王遂派大军前来,马托被擒,按照迦太基人的传统,要杀他祭神。国王命令女儿萨朗波亲手执行此使命。但这位将爱情高于一切的公主不忍心对马托下手,当即在父王面前饮刃自杀。马托见此惨状,也拔剑自刎,酿成了一场悲剧。这个殉情故事在欧洲流传上千年。19世纪法国大作家福楼拜,以这个故事为素材,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萨朗波》。不久,与他同时代的法国作曲家雷耶尔,又根据小说的悲剧情节,创作了同名五幕歌剧,享誉欧洲舞台。P173
我,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战线的一名老兵,同阿拉伯国家和人民打了30多年的交道。其间我曾访问考察过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且在其中的4个国家长期工作过。因此有机会有条件贴近了解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今天我将其中的精华撰写成书,有助于读者对阿拉伯世界的深入了解。
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国家,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在西亚有12个国家,即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约旦和巴勒斯坦。在非洲有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索马里和科摩罗群岛等10个国家。这22个国家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并且都是“世界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
过去,人们一提起阿拉伯,往往就把它同大沙漠、单峰驼和膘悍的贝杜因人联系在一起。其实,阿拉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约旦河流域,孕育出璀璨的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和腓尼基文化,是人类文明最早最重要的发祥地。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曾经再现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光辉,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起源地。因此,游人在阿拉伯世界可以看到在世界其他地区看不到的珍贵的出土文物和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及雕刻艺术。
阿拉伯,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西濒大西洋、南接印度洋,并有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贯通这两大洋,因而它拥有很长的海岸线。特别是地中海沿岸的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被西方人视为最理想的避暑观光胜地。因此,对于今天有条件的游人,阿拉伯世界一定要去,否则是人生的莫大遗憾。
考虑到国内过去介绍阿拉伯的知识较为零散和肤浅,我将自己长期工作过或访问后印象最深刻的7个阿拉伯国家的有关情况作为本书介绍的重点,其中的基本内容均是我对这些国家文化考察和采风的记实与思考。若有偏废或疏漏之处,还望国内同行谅解并予指正。
作者
2002年冬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