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年,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的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到达北京康熙皇帝的皇宫时,中国人对法国还一无所知。而由于马可·波罗的功劳,法国人在几个世纪前就对中国有了一个理想化的印象。本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图片,从17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到改革开放后中法的合作交融,展现了中国和法国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法国中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法国)德特里著//余磊等译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1687年,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的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到达北京康熙皇帝的皇宫时,中国人对法国还一无所知。而由于马可·波罗的功劳,法国人在几个世纪前就对中国有了一个理想化的印象。本书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图片,从17世纪的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到改革开放后中法的合作交融,展现了中国和法国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 内容推荐 北京,1687年:路易十四派出的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了康熙皇帝的皇宫。此后的一系列交往使双方彼此间产生了好奇感,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19世纪的帝国主义法国改变了对华政策:当法租界在中国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在上海建立起来的时候,诸如1860年洗劫圆明园之类的暴行彻底破坏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在中国,伴着20世纪初的改良运动,法国作为革命之母的形象随之形成。“权利与正义之国”欢迎工人与学生,引导他们展开政治斗争。这又反过来影响了法国的毛泽东主义者加入到“文化大革命”之中。今天,借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两国间形成了合作、交融、互补的崭新的关系形式,彰显出彼此间相互而持久的吸引力。 140余张图片向您展现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和法国人心目中的中国。 目录 1 序 10 第一章 对话的开始 34 第二章 对话中断 58 第三章 对话恢复:合作与诱惑 76 第四章 文化换位与交融 97 见证与文献 98 两种文明的对比 102 徜徉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旅行者 106 法国诗人的表意文字欲 110 中国诗人受到的法国影响 112 镜像绘画 114 作家的见证 118 法国的一个战略市场 118 深入阅读书目 121 图书目录与出处 125 索引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