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精应读,书小可欺,欺而易读,然后受益。本书为心理学小品,作者以轻松的笔触,将爱情、人际交往与梦境中的潜在心理深入浅出地加以分析,让你更清楚地了解他人,认识自己,解读生活。
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这是人际交往的法则;我爱着你,你未必爱着我,这是爱情的定律;我望着你,似乎见过你?哦,在梦里。
理性,能让爱情清明,也可能使之更迷茫,或许有些事,只能细洗品味……
爱情·心理学
心理学家感叹道:心理学界对“爱情”的研究几乎交了白卷。
尽管有人把爱情分门别类,并为其下千百种定义,但是谁都没法抓紧爱情这只“暗房里的黑猫”。或许,爱情只能体验,而不能放在显微镜下供人研究。
人际·心理学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判断事情,用自己的心胸感受人生……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建构出来的主观世界中。
既然大家都各有自己的观点与角度,人际沟通如何成为可能?
答案:人有理性,而且有容乃大。
奥妙·心理学
是迷信,还是心电感应?当你碰到类似玄妙的事,你相信心理学家们的解释吗?众说纷纭,哪个是真?
如果,那么容易被解开,也许就不能称之为“奥妙”了吧。
欲解脱现代人的孤独悲剧,爱是最佳良方。
爱是一种存在体验,一种给予,更是一种艺术。
精神分析家弗洛姆认为,创造性的爱是让现代人超越自我中心。回到充分诞生状态的最佳途径。他撰写的《爱的艺术》指出,在爱的过程里面,应该包含四种成分:关怀、责任、尊重、认识,只有如此才能同时创造自己与别人。
关怀,是一种给予。为别人着想,体贴别人,尽力扶持别人,这一切创造了新的希望。彼此关怀,将产生单独一人所无法出现的巨大力量。付出的人,将同时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且发现自己从前所忽略的无比潜力。
责任,近于将爱视为一种宗教。自己的责任便是去关怀对方,完成对方的成长和发展。责任是自发性的,非外界任何管制或约束。
尊重,是正视对方的存在。爱别人,是尊重别人存在的权力,欣赏其自由的发展。我们爱一个人,是爱其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爱我们“理想中的对方”或“我们想要的对方”。许多人把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强加于伴侣身上,为对方塑造出一个理想形象,然后再费尽心思去维持虚假的交往关系,这种爱只有使人陷于孤独。
认识,让人打破了自身经验的局限,超越了自我中心,而融入精神合一。认识对方,配合关怀、责任与尊重,统整而为创造性的爱。它使现代人破除了心灵的分隔,重新合一思想与情感,回归到存在的终极意义。
P3-4
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求学期间,家辉是一位香港侨生,但他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算是一位很特别的侨生。他的特别处倒不在音容的“鲜活”,而是动念的“生猛”。他的学习精力十分旺盛,且凡有所学,必有其个人的独特感受或见解,俨如鱼跃虾蹦,非加吐之而不快,终能一一写成短文,以“韩妙玄”的笔名在香港“东方日报”发表,广为读者所喜爱。
撰写既久,文章已多,家辉乃加整理,叠成书稿。我有幸先读其稿,兴趣盎然,难以释手。深觉书中各文,皆属短小精干,恰如家辉其人。诸篇谈论之内容,在学术上各有所本,非坊问常识性著作可比。书中所述虽皆为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与概念,表达方式却生动可读,绝非心理学教科书行文的苦涩。各文互相独立,且每篇仅六百字,皆属知识小品,不但适于书房中阅读,而且也可在客厅里、卧室内、旅途中、舟车上或候人时(甚至厕所里)浏览。
我自己很喜欢这本小书,相信读者也会如此。书精应读,书小可欺,欺而易读。然后受益。这是我向诸君推荐这本精干小书的原因之一。
内文精短,这篇序文当然也不能太长,就此立即结束。
杨国枢
序于台湾大学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