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明清之际,即天启元年(1621)至康熙六十年(1721)时期约一百年间产生、刊刻的拟话本小说集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拟话本”名称的晚出与歧义,为拟话本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书在文献基础上,首先就拟话本的界定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通过对拟话本的历时性描述,客观地把握几个基本的文本特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逡巡于雅俗之间(明末清初拟话本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宋若云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以明清之际,即天启元年(1621)至康熙六十年(1721)时期约一百年间产生、刊刻的拟话本小说集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拟话本”名称的晚出与歧义,为拟话本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书在文献基础上,首先就拟话本的界定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通过对拟话本的历时性描述,客观地把握几个基本的文本特征。 内容推荐 本文主要以明清之际,即天启元年(1621)至康熙六十年(1721)时期约一百年间产生、刊刻的拟话本小说集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拟话本”名称的晚出与歧义,为拟话本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在文献基础上,首先就拟话本的界定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通过对拟话本的历时性描述,客观地把握几个基本的文本特征,并在第一章对拟话本数百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个扫描。第二章讨论了拟话本小说兴起的历史氛围,认为拟话本之所以在明末迅速达到兴盛,除了文学方面的准备和积累外,与当时所处的商品经济下的文化语境及物质条件(如纸张、印刷、出版等的发达)是分不开的。第三章则开始了对拟话本的文本分析。这一章就拟话本在共时状态下的结构与历时状态下的衍变进行较为详细的讨论,在概述拟话本的基本体制特征后,将拟话本小说分为三个时期,研究各个时期卷目,入话头回,篇尾的衍变情况,指出拟话本在其体制形成伊始,就一直处于逐渐的衍变之中,其体制变化极为灵活。并对拟话本体制衍变的规律及原因作了分析。第四章是一个叙事学方面的分析,重点讨论了拟话本的叙述主体与叙事特点。认为拟话本的叙述主体虽然不光是说书人,但说书人却是其中最活跃的叙述者,具有公开性与权威性;拟话本的几种叙事谋略也颇具特色,颇有价值,如虚拟情境的修辞策略、叙述声音的主观化、叙事格局的程式化、理念先行与主题提前定位的特点以及灵动的叙事角度,等等,为后世的叙事文学作品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第五章尝试引人社会学理论中“卡里斯马”形象的概念来分析人物角色的文化意义。就拟话本中大量涌现的理想范型,主要是商人、女性角色的卡里斯马形象群作了分析,力图阐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成因及其背后的文化意味。第六章就拟话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接受问题作了讨论。通过对拟话本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及价值中介进行的分析,求证拟话本批评的价值取向与读者接受的审美趣味的契合,应是通俗文学评价的一个标准。余论部分指出,鉴于拟话本是介于高雅文学(以诗文为主要文类,以受过较高深教育的文人为接受对象)与大众俗文学(民间讲唱文学,以文盲或农村粗识文字者为主要接受对象)之间的一种文学类型,有其特殊的文化特点,如能作进一步研究,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文化蕴涵。 目录 导言 一 “拟话本”概念的由来与困惑 二 对“拟话本”概念的种种诠释 三 拟话本的流变与界定 四 研究对象 第一章 拟话本研究回顾 第一节 古、近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年以前) 第二节 现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11一1949年) 第三节 当代对拟话本的研究(1949一1999年) 第一个阶段:“文革”前十七年 第二个阶段:“文革”时期十年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 第二章 拟话本繁兴的历史氛围 第一节 商业经济下的文化语境 一 明代社会的商业文化 二 明代社会的哲学文化精神 第二节 拟话本繁兴的文学氛围 一 小说批评理论的成熟 二 前代的积累与当代的影响 第三节 拟话本繁兴的物质基础 第三章 建构与解构:拟话本的体制构成及其衍变 第一节 拟话本体制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拟话本小说体制的衍变 一 卷目的衍变 二 “入话”和“头回”的衍变 三 篇尾的衍变 第三节拟话本体制衍变的文化意味 一 拟话本文体建构与解构的内在规律 二 拟话本文体变易的原因 第四章 拟话本的叙事研究 第一节 谁在讲述——拟话本的叙述主体 一 叙述者、说书人与作者 二 说书人:公开的叙述者 第二节 如何讲述——拟话本的叙事特点 一 虚拟情境的修辞策略 二 叙述干预:叙述声音主观化的突出表现 三 程式化的叙事格局 四 理念先行与主题提前定位 五 灵动的叙事角度 第五章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 ——拟话本角色的文化阐释 第一节 符码化的道德范型 第二节 拟话本角色的卡里斯马类型 一 商人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二 女性形象的卡里斯马类型 第三节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的成因 一 卡里斯马形象类型产生的文化语境 二 作家焦虑的审美置换 三 程朱理学与古代美学的审美惯例 四 主流文化的垂范 第六章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拟话本的价值依据 一 作为价值主体的作者 二 作为价值客体的文本 三 拟话本的价值中介 第二节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价值取向 一 读者群与接受主体层面 二 拟话本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 第三节 拟话本的价值评价 一 价值与评价 二 拟话本批评的标准及价值取向 余论逡巡于雅俗之间 ——拟话本的审美品位 一 以雅为正的传统 二 第三种文化:雅俗的交融 三 雅化的努力 四 回俗的必然 五 拟话本:逡巡于雅俗之间 附录拟话本集叙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小说虽然源远流长,作品曾经汗牛充栋,但千百年来被视为旁门小道,不登大雅之堂。拟话本的研究自然是谈不上的。近代西学东渐之后,小说地位得到改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中国学术界一大批饱学之士的拓殖与耕耘,小说的研究蔚为大观,获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对拟话本小说的专门研究也真正始于此时:“拟话本”这一体式始被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名称提出。而郑振铎193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一文,则是第一份有关拟话本小说研究的书目提要,具有开山铺路之价值,揭开了拟话本研究的序幕。 中国小说由于历朝的禁毁,兵火的消弭,复加以作为闲书的随手弃置,辗转湮灭,亡佚无存者,不知凡几;再由于公私藏书家囿于传统观念,大多视小说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罕有插架庋藏者,因此,能逃脱重重劫难保留下来的寥若晨星,且大多残阙不全。因此,现代对拟话本小说的研究始自对小说史料的搜辑。 这种搜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国内遗产的鉴别、整理,一是对域外小说的搜求探访。而后者所获,对于小说,尤其是拟话本小说的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首创其功的是董康。董康是前清进士出身,历任民国要职,曾数度出访日本,至公私文库访书,写成了《书舶庸谈》。书中所著录与介绍的中国小说,尤以话本与拟话本意义为大。博洽如鲁迅、胡适,在20年代初期,尚不知有明代重要的拟话本作品“三言”、“二拍”的存在,此类作品的严重亡佚,自董康的访书而得到补救。董康引录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小说书目,其中属于话本、拟话本的就有元版《全相平话》十五卷,明嘉靖版《清平山堂》十五种,冯梦龙编著的《古今小说》四十卷、《醒世恒言》四十卷、《喻世明言》二十四卷,凌濛初著《拍案惊奇》三十九卷,又《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一卷、《二刻拍案惊奇》,金木散人编《鼓掌绝尘》四集四十回,周楫撰《西湖二集》三十四卷,熊龙峰编印的《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等各一卷。就中还钞引若干种话本集的回目,以裨国内学人得知这些佚作的大略,如《古今小说》、《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鼓掌绝尘》等,且加题跋。在《鼓掌绝尘》目下写有:“每集一事,虽为言情小说,仍寓针砭社会。”虽然简约,仍可助人了解这本从未寓目的明代话本集的内容。 当时日本青年汉学家仓石武四郎获明兼善堂本《警世通言》,董氏借观并钞引其回目,且发现与日本《斯文杂志》所载另一版本《警世通言》回目有异,如仓石本有“乐小舍拼生觅偶”;而《斯文杂志》作“卓文君慧眼识相如”;仓石本有“旌阳宫铁树镇妖”,《斯文杂志》作“叶法师符合镇妖”等。关于版本变异,董康还从盐谷温处钞得其自巴黎所摄印的别本《二刻拍案惊奇》回目,这实是《型世言》的一个别本,为后人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P34-35 后记 结笔之余,我想起了一句话:“人模仿走路,造出的是轮子,而不是腿。”在研究拟话本伊始,我就有一个宏愿,希望借鉴一些西方理论和其他学科的概念来诠释作品及其背后的蕴涵,以得出一点新的发现。结果,造出的可能既不似轮子,又不似腿。但我想,无论如何都将会有益于后继。 在论文即将装订成册的时候,我由衷地感激我的导师张俊教授。张老师在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从选题论证到写作成文,一一给予悉心指点,尤其是老师治学态度严谨,使我不敢忽略每一则资料的引征与出处,甚至每一个字句与标点;而老师学术观点的大度,又使我有勇气去做新的尝试。 感谢给我讲授过“小说与戏剧”课程的郭英德老师,感谢参加过我的开题报告的于天池老师、韩兆琦老师、赵仁畦老师,他们对我的选题论证均给予了宝贵的指点。选题之初,我曾拜望过钟敬文先生。钟先生谈到,拟话本是介于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之间的,很有研究价值。这也促使我增加了一个角度来观察拟话本这种文体;北京社会科学院的钟少华老师也就资料与构思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许多极有见地的建议。 我的硕士导师李正民教授、梁归智教授也一直关注着我的论文写作。 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一路上走得深一脚,浅一脚,但幸运的是,每一步都得到许多师长、学友的帮助,如果一一列举出来,将会是一份长长的名单。而在我心中,他们是如此的生动、亲切,我宁愿将他们珍藏起来,作为前进路上的鞭策。 2000年5月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