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茶叶两头尖,风里雨里一叶船。茶史漫漫如画卷,香茗相伴细细展。”本书共分八部分。讲述了茶的起源,茶名、茶字及茶的发音,中国茶业的发展,茶的对外传播;介绍了历史上的茶政、茶法,古代名人与茶的关系;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茶诗、茶画,并加以解释和说明,供读者鉴赏。本书适用于茶叶爱好者,也适用于人中专院校茶叶专业的学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史/说茶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董尚胜等编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小茶叶两头尖,风里雨里一叶船。茶史漫漫如画卷,香茗相伴细细展。”本书共分八部分。讲述了茶的起源,茶名、茶字及茶的发音,中国茶业的发展,茶的对外传播;介绍了历史上的茶政、茶法,古代名人与茶的关系;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茶诗、茶画,并加以解释和说明,供读者鉴赏。本书适用于茶叶爱好者,也适用于人中专院校茶叶专业的学生。 内容推荐 介绍茶的起源,茶名、茶字及茶的发音,中国古代茶业的发展史,茶的对外传播;历史上的茶政、茶法,中国古代著名茶人,古茶诗精粹与中国历代茶画赏析。 目录 茶的起源 茶名、茶字及茶的发音 中国茶业的发展 茶的对外传播 历史上的茶政、茶法 古代名人与茶 古茶诗精粹 中国历代茶画欣赏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至七字诗,又称宝塔诗,不多见,茶诗中犹少。本诗不仅形式独特、别具一格,内容上也颇耐人寻味。“香叶,嫩芽”寥寥四字,却对茶作了高度概括,可谓是神来之笔。接下来的“慕诗客,爱僧家”,又深刻地说明了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四字句和五字句则介绍了煎茶的过程及其考究程度:用白玉雕碾茶,用红纱罗过筛,铫里煎着黄蕊色的茶,倒进碗里又泛起曲尘般的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一斑。诗中最后提到人们爱茶的程度是不论夜晚清晨,不论古人今人,都乐此不疲,尤其是酒醉之后再喝茶,那简直是无以赞美了。 P187-P188 序言 “小小茶叶两头尖,风里雨里一叶船。茶史漫漫如画卷,香茗相伴细细展。” 茶,原产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自神农尝百草始知有茶以来,绵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从药用、祭祀、食用,发展到饮用;茶从云贵川森林中走来,走向西南地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华北大地、西北边陲;茶从物质形态,升华出精神内涵。茶的每一处变化、每一个阶段,无不留下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烙印。在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庶民百姓中,都不乏对茶情有所钟之人,或歌之颂之,或饮之用之,甚至躬亲茶事,在茶中体会人生真趣。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从中国走向世界,在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两方面均对世界作出了贡献。世界上所有饮用茶的国家,均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的影响。 本书共分八部分。讲述了茶的起源,茶名、茶字及茶的发音,中国茶业的发展,茶的对外传播;介绍了历史上的茶政、茶法,古代名人与茶的关系;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茶诗、茶画,并加以解释和说明,供读者鉴赏。本书适用于茶叶爱好者,也适用于人中专院校茶叶专业的学生。由于编写者学识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能予以指正。 “茶需无华天然味,君若有识地道香。”鲁迅曾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人生的一大清福。但要享受这份清福,需有练就出来的过硬功夫。如何练就这份功夫,是见仁见智的事,惟愿这一菲薄之作,能使读者阅后有所得益。 笔者自1989年在吴文艺、金晨霞、洪光华诸好友的鼓励下考取茶学系硕士研究生后,跟随恩师童启庆教授在茶学的殿堂里蹒跚学步,屈指算来,已有十余个年头。其间,在教学工作中屡屡涉及茶史。恰逢浙江大学出版社相约,便鼓起勇气将手头教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重启庆、刘祖生、钱时霖、龚琦、汤一、黄志根、骆耀平、屠幼英、朱晓玲等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王建荣先生欣然提笔相助,撰写了“中国历代茶画欣赏”,并协助收集部分图片,使本书內容更趋全面,在此也深致谢意。 本书编写过程中,吸取了不少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谨此说明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董尚胜 2002年5月于杭州华家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