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一定要大费周章,搞的挥汗如雨吗?能不能轻松一点,随兴一点呢?当然能!看看张正东和张正龙兄弟两为您准备的《大厨新主张》吧!这是一套创新菜谱,在烹饪技法和思维上提出了新思路供您参考,更提供了上百道汤煲菜肴,以“主角、配角、功夫、点评”的样式来教你学会这些美味佳肴。有了它,你可以轻轻松轻让餐桌从此缤纷热闹起来!
汤是羹的别名。把汤称为羹,显然有些雅。现在称羹的,一般还要勾芡,使舌头有些厚度感,能扩大味蕾感知的面积。
在古代,“汤”即开水之意。林冲被董超、薛霸用“百沸滚汤”烫坏了脚。生日吃一碗用开水下的面,叫“汤饼”,如果请吃面,便成了“汤饼会”,相当今之“生日派对”。
李渔说:“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当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可见,羹之存在,是因为有饭。说到底,喝汤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更不是中国古人的专利。在崇尚自然、崇尚环保的今天,喝汤完全合乎世界潮流。国外研究者认为,喝汤是治疗体液不足的有效方法。法国的乡下浓汤,俄国的罗宋汤、鱼头汤,美国的鸡汤,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美国人一年要喝掉1亿个鸡汤罐头。这本小书里所介绍的汤,则是大厨根据中国的汤文化设计出来的高、中、低档各式靓汤。
黄豆冬瓜煲肚头
主角:
猪肚头175克。
配角:
黄豆150克、冬瓜150克、生姜1块、葱结1个、料酒20克、细盐5克、味精5克、高汤1000克、白胡椒1克。
功夫:
1.猪肚洗净切条,焯水待用。
2.黄豆水泡12小时洗净,冬瓜去皮切片待用。
3.砂锅内置入高汤,加猪肚、黄豆、生姜、葱结、料酒,煲1小时左右,再放入冬瓜片煲20分钟,调味即可。
三鲜清热汤
主角:
鲜鱿鱼200克、里脊肉150克。
配角:
草菇50克、姜3片、葱段10克、细盐5克、胡椒粉1克、料酒15克、清汤1000克、色拉油20克。
功夫:
1.鱿鱼去皮洗净,改刀成鱿鱼花,焯水待用。
2.里脊肉洗净切小块,草菇切片,焯水待用。
3.热锅加入色拉油、葱段、姜片炒香加清汤,和里脊肉、鱿鱼花、草菇炖20分钟,调味即可。
有人说,餐饮业是目前中国最具持续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这也许有点夸张,但上海餐饮业每年好几百亿的营业额却是货真价实的。不过,说来也伤心,这几百亿的营业额分布很不平衡。因为上海4.3万多家餐馆,有3万多家亏损,5000家左右保本,只有4000家左右赚钱。这一统计数字就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首先是不少老板以为这行业技术含金量低,冲进围城才发现被“套牢”,要逃出去谈何容易!于是更加希望马上赚钱。短期行为势必不肯花适当价钱聘请大厨,而只希望每天晚上吃夜宵时去偷菜。结果,你出了个毛蟹年糕,明天他就有年糕毛蟹,路越走越窄。第二是部分厨师不求进步,只要短期能捞钱就行。如此这般,厨艺怎么提高?更无论要有创造性思维。
近些年来,我都以吃饭为工作。“花甲老猿”在甲申本命年退休之后,更孜孜不倦于“重新设计自己的后半生”。在这过程中,认识了不少餐馆老板和更多的大厨,切磋厨艺不断。期间认识了张家兄弟——哥哥张正龙和弟弟张正东,经常品尝他们的创新之作。我们3人就萌发了出一套创新菜谱的念头。这倒不是让读者“依样画葫芦”,而是提出新思路,供人参考,使之发生能级上的变化,从根本上来振兴餐饮业。这大概也是一种”授人以渔”吧。几经推敲,将这套书定名为《大厨新“煮”张》。在写作上,改变“原料、配料、制作、特色”的格式,并且不以“克”为计量单位,最后形成“主角、配角、功夫、点评”的样式。前三部分由贤昆仲完成,后面的“点评”由老朽来做。毕竟“廉颇老矣,尚能饭也”,世界是属于他们的,我只能在一旁打打边鼓了。不能尽如人意之处,尚请各位多多包涵了,呵呵!
江礼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