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转弯处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郑石岩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唯识心理学运用遍行心所、别境心所、善心所和烦恼心所等禅修方法,转识成智,把烦恼、挑战和障碍,提升为精神成长的动力,使心灵得以自由。

本书着眼于精神生活的更高层面,以生活调适、生命实现和心灵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同时透过爱与智慧,告诉人们在生命过程中要学会转弯,掌握快乐生活的技巧。

内容推荐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回转蜿蜒,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巨流。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直撞或逃避。这是一本讨论提升精神生活、维护身心健康、实现幸福生活的书。侧重在心理辅导、咨询的实务,把理论架构予以整合,并着眼于精神生活更高的层面上;以生活的调适、生命的实现和心灵的终极关怀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它已触及生命的希望和终极意义,让你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目录

自序

一 生命在转弯中成长

1.现代人的处境

2.识决定了人生

3.精神成长的历程

4.精神成长的动力

5.生命的希望

二 生活的调适

1.普遍影响行为的因素

2.调整接触的人与事

3.作意左右你的行为

4.感受在影响你

5.想法决定情绪和行动

6.信仰与价值观念

三 生命的实现

1.实现的基本因素

2.怀抱希望而活

3.生活的基本信念

4.学习新知和新观念

5.稳定坚毅的心力

6.智慧与弹性思考

四 精神的成长

1.精神成长的动力

2.烦恼的根本原因

3.随着烦恼衍生的情绪障碍

4.转识成智疗法

5.拯救情绪

五 生命的终极意义

1.现实我的超越

2.理想我的解脱

3.真我的实现

试读章节

现代人生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里,竞争、忙碌和不断追求经济的成长,其所承受的生活压力极大。我们生活在多元价值体系下,拥有多重选择的自由,价值上的冲突,往往成为心理生活的压力。自由的社会,给予个人尊严和肯定,但人们必须走出心理上的依赖,去做自由的思考和判断,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然而放弃依赖、走向自由本身就是一种压力。社会的变迁快速,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民生富裕,经济生活方式不断进步改变,人必须不断跟随成长,否则难免遭到淘汰的命运。于是,生活压力提高、情绪失调,将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未来人类十大疾病提出推估报告,警告世人在公元2020年时,人类十大疾病的排行中,第一名是心脏病,第二名是抑郁症。目前抑郁症还尚未进入威胁人类十大疾病的排行,那么为什么会在二十年后可能成为第二号人类健康的杀手昵?依我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观察,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高的,因为未来的社会变迁会更快,人的心灵生活所受到的压力和挑战也就跟着升高。

人类不断追求成长、自由与开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眼前就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下,从生产到消费,你必须掌握信息,用以了解和研判;从思考到决策,你必须依据信息,以便处理更多的信息。试想想,光是股票、汇兑、金融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可是你却生活在其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于繁复的现代社会生活之外。一次经济衰退就可以使人倾家荡产,一回金融风暴,即可能让你平白遭受损失。每天跟着这些变化走,利害得失,忙碌竞争,自然可以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所做推估的可能性极高。

事实上,以实际从事心理咨询的经验看,有忧郁特质的人数正在快速地增加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去面对现代生活中的心灵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的课题。

此外,由于现代社会急功近利,道德观念已日渐衰微。人们为了利益而忽略公义,为了经济生活而不顾精神生活,于是造成了犯罪、暴力和社会乱象等问题。自由开放的社会诚然可贵,但在自律的习惯和守法的态度尚未建立之前,自由可能被误用,而社会的安定和生活的品质,就因此而受破坏。

P4-5

序言

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环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横冲直撞或逃避。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越追越抓狂,幸福还是没有找到,甚至因为太急切了,压力过大,以致身心俱疲,导致失望沮丧、愤世嫉俗或自暴自弃,因而造成心理失衡或精神失常。

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但若是无止境地钻营,就会造成身心耗竭或精神生活的解体。

然而,追求总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真的能从追求中,获得到想要的吗?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让我明白,答案是否定的。一味地追求,并不能获得幸福的喜悦。

我从诸多个案的观察和体验中发现,幸福不是来自追求和占有,而是源自把握当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现实,他必须了解它,发挥它,用它去延伸,去创造更多成功的经验和喜悦才行。

运用自己的现实,去创造成功的经验,发现个中的喜悦和价值,从而建立健康的自尊,则能使人充满信心,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眼前的困境;充满兴致地去过好每一天;抱持希望去憧憬未来的生活。反之,如果一味追求,将会失去许多生活的乐趣,使人生变得困顿勉强。无尽尼有一首诗说:

终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过梅花下,

春在枝头已十分。

现代人就是因为不停地追逐,才会有诸多心灵上的烦恼与痛苦。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教导儿童追逐,强调赢在起跑点上。那种醉心于赢,强烈地想赛过别人,希望别人拜倒在自己跟前的态度,会使一个人穷追猛打,身心耗竭,到最后虚脱地倒了下来,心灵上完全地疲惫。

从我的实务经验中,不难了解现代入精神灾难的线索。它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机会试探自己的兴趣,无从发展多方面的能力,疏于学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不能用自己的天赋、资粮和环境,走出光彩的人生。洞山禅师对生命的真谛,有着深远的体验,他说: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这么会,

方得契如如。

洞山在云岩门下悟道,经过一段时间,他辞别了师父准备行脚参访,去追求生命的真理。他的老师云岩为他送行。途中洞山问道:

“将来如果有人问道,你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我该如何回答呢?”云岩直截了当地回答说:

“就是这个。”

当洞山接下去问“什么是这个?”时,云岩回头就走,一句也没有再说。

于是,洞山一路行脚参访高僧大德,一路想着什么是“这个”。直到有一天,他在过河时,从渡船上看到河面浮现自己的倒影,才恍然大悟,原来云岩所说的“这个”原来就是“现成的自己”,于是写下上述动容千古的《洞山偈》。

不过,入想要从现成的自己中活出喜悦,从自己的际遇中看出生命之道,并非那么容易。于是唯识家提出《唯识论》,对生命的开展,提出真知灼见。他们认为:

·人要懂得把握普遍影响行为的因素,不断调适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善用“遍行”法门。

·每个人都是唯一独特的个体,无论他的生涯,或每天所面对的事情,都是一种别境。他必须找出自我实现的方法才能有成功的生活和生涯,那就是“别境”法门。

·生活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心智不断成长,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并领悟到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善心”法门。

·烦恼和病苦是生命的本质,人必须懂得解脱烦恼,洗涤心中的种种冲突、矛盾和敌意,才能从诸多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超越“烦恼”法门。

唯识家除了提出这些法要之外,他们也提出唯识的人格理论:揭示三性三无性。说明没有本质的我,只有经验的累积和自我意识所形成的“自我”。这个“我”怎么想,就会怎么感受;“我”有什么样行动,就形成什么样意识世界。

为了解除生活上的痛苦,他们透过“转识成智”的方法,运用前述遍行心所、别境心所、善心所和烦恼心所,转识成智,把烦恼、挑战和障碍,化成一种成长的资粮,使心灵得以不断成长,从而去创造和实现生命。

我研究((唯识论》多年,发现这些理论若能加以阐释补充,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必能有所助益;并将这些转识成智的技巧,用在心理咨询实务上,与心理学结合,名之日唯识派心理学或唯识心理学。从而,将实务经验和思考所得,加以整理成六本书:

·《换个想法更好》在于阐释“遍行”理论,以期成功地调适生活,让人过得成功、快乐。

·《寻找着力点》在于说明“别境”的原理,以开扩丰富的生涯和成功的人生。

·《胜任自己》重在善法的运用,从而提升自我功能和增进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过好每一天》旨在讨论烦恼和痛苦的解脱,从而培养好的情绪生活,寻找身心健康与幸福之道。

·《精神体操》在于运用六波罗蜜法,开拓宽阔的胸襟和充沛的精神能量,以克服现代人情绪低沉和无助的心理困境。

以上几本书,都以实务经验为重,找出最重要的课题,加以讨论和说明,从而使读者能从中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方法。

《生命转弯处》侧重在心理辅导、咨询的实务,把理论架构予以整合,并着眼于精神生活更高的层面上;以生活的调适、生命的实现和心灵的终极关怀为目的。这是一本讨论提升精神生活、维护身心健康、实现幸福生活的书。更重要的是,它已触及生命的希望和终极意义,让你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