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养水仙,人人都会,但养好水仙又绝非易事。许多人常为水仙徒长、倒伏、哑花而苦恼。不过,现在好了,看了本书,很多你在水养过程中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书着重介绍了养好水仙的方法以及水仙的雕刻造型。全书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片,从挑选、雕刻水仙鳞茎开始,经养护加工,到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都作了较详尽的说明。相信本书对喜欢养植水仙的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爱好者都会有所裨益。
本书抓住动机家庭养水仙的关键,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来谈,配以大量图片,直观性强,让人看得明白,学着方便。
水养水仙是基础,注意控制温度、加强光照、保持清洁等几方面,水养将会得到更多快乐而不留缺憾。
雕刻造型是水养基础上的提高。通过对水仙球的雕刻可以塑造出多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不但丰富了水养的内容,还可获得无尽的艺术享受。
4.水养的几种形式
独植 独植可分为竖植与卧植两种情况。竖植是最常采用的方法。根盘向下,水仙球垂直竖立在容器中,用石子或石渣固定。竖植的效果是叶片疏朗清秀、花枝亭亭玉立,整体观看,有山峦起伏之态。如再佐以精致的瓷盆或紫砂盆,将会相得益彰,更显水仙的清娴优雅。卧植是水仙根盘倒向一侧,平卧在器皿中水养(图13)。卧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仙的高度。因为植物茎叶生长的背地性,水仙的叶片需侧弯再向上伸展,廷缓了生长速度。在相同条件下,卧植水养的水仙球开花时的高度较竖植要降低5cm左右。在室温较高的条件下,采用卧植,可以说是一种降低高度的好方法。卧植水养的水仙,开花时花葶呈弧状排列,别具情趣。如再配以椭圆形的水仙盆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花、叶芽的上翘生长,易使水仙球也随之翘起,应不断调整。
丛植 即多个水仙球密植在同一容器中。丛植多用50—60装的较小鳞茎,或是生长得较大的有花侧球。丛植不要求鳞茎端正、对称,只要鳞茎充实、饱满就行。丛植的水仙开花时群花竞放,郁郁葱葱,很有气势(图14)。丛植时,水仙球不浸水,先植入主鳞茎,再用侧球填空,不必用石子之类固定,浸水后,水仙球膨胀,自然挤满容器。
观根植 水养水仙根长可达10一20cm。利用植物根的向地性,为其留有足够空间,水仙根可垂直向下生长。将经过雕刻的水仙球放在高桩广口容器上,用脱脂棉盖住创面及根盘,并使脱脂棉延伸至容器水中。由于水仙的根没有直接触到水面,它就要去“追水”,这样可促使根长得更快更长。观根植要每曰换水,但晚间无须倒水。温度低时,可注入30℃的温水,以促根生长。开花时,洁白的根将成为观赏的一个亮点(图15)。
P16-P18
中国水仙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中国水仙产自漳州,行销全国,备受广大人民喜爱。水仙花素洁而高雅,味香甜而清幽。特别是在严寒的冬日,它不需什么营养,只要一盆清水便可在新年、春节之际为您捧出一枝枝玲珑秀美、芳香四溢的鲜花来。
水养水仙,人人都会,但养好水仙又绝非易事。许多人常为水仙徒长、倒伏、哑花而苦恼。李学松、季玉山、段东泰几位同志积多年水养、雕刻之经验,编写了《水养水仙及雕刻造型》一书,为我们解决了水养水仙中的难题,并让我们能尝到雕刻的乐趣。
“水养水仙”一章从多方面介绍了养好水仙的方法,使我们在水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得以迎刃而解。在水养的基础上,本书着重介绍了水仙的雕刻造型。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片,从挑选、雕刻水仙鳞茎开始,经养护加工,到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都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还应提到的是,作者不仅继承了水仙雕刻的优良传统,还创新采用拼接仔球的方法,制作了十二生肖及罗汉系列造型。近年来,作者深受我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精神感染,又创作了“情系奥运”系列,使造型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了动感,从而使形象更具活力。
《水养水仙及雕刻造型》是一本集前人经验和作者大力创新写成的书。本书文字简洁,图片清晰,让人能够看得懂,学得会。相信对喜欢养植水仙的初学者和有经验的爱好者都会有所裨益。
原北京市园林局局长 张树林
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