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内部审计的内部性特点,详尽地列举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禁忌。首先从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前景探讨内部审计禁忌的研究对内部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实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按照内部审计理论禁忌、内部审计管理禁忌和内部审计工作禁忌的基本框架,对内部审计禁忌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展开深入讨论。本书的读者对象既可以是广大的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也可以是组织架构的设计者、组织的管理者、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机构等,同时还可以作为会计、审计实务人才培养的参考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内部审计禁忌120例/财经新视角财会禁忌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沈征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内部审计的内部性特点,详尽地列举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禁忌。首先从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前景探讨内部审计禁忌的研究对内部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实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按照内部审计理论禁忌、内部审计管理禁忌和内部审计工作禁忌的基本框架,对内部审计禁忌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展开深入讨论。本书的读者对象既可以是广大的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也可以是组织架构的设计者、组织的管理者、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机构等,同时还可以作为会计、审计实务人才培养的参考教材。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内部审计的内部性这一特点,首先探讨了内部审计研究的意义,进而按照内部审计理论禁忌、内部审计管理禁忌和内部审计工作禁忌的基本框架,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对内部审计禁忌展开深入讨论。其视角独特,从反面论述和介绍了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应该存在和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引导读者换位思考,拓宽读者的思维观念,从而对指导内部审计的实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书适合于广大的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组织的管理者、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机构等,同时也可以作为会计、审计实务人才培养的参考教材。 目录 第1章 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禁忌 /1 禁忌1 内部审计概念界定不清 3 禁忌2 内部审计概念体系缺乏系统性 7 禁忌3 内部审计理论结构构建不当 11 禁忌4 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不明 16 禁忌5 内部审计学科体系建立不合理 17 第2章 规范内部审计职能禁忌 /19 禁忌6 理解内部审计动因失宜 20 禁忌7 界定内部审计本质失准 23 禁忌8 规范内部审计职能失当 27 第3章 内部审计假设禁忌 /30 禁忌9 对内部审计假设的认识存在偏差 31 禁忌10 构建内部审计假设体系不合理 35 禁忌11 表述内部审计假设不准 38 禁忌12 运用内部审计假设不当 39
第4章 内部审计原则禁忌 /40 禁忌13 对内部审计原则的定位不准 41 禁忌14 组织内部审计原则不当 43 禁忌15 运用内部审计原则不明 48 第5章 内部审计规范禁忌 /50 禁忌16 内部审计规范制定不当 51 禁忌17 内部审计规范结构不合理 54 禁忌18 内部审计规范内容不宜 59 禁忌19 内部审计规范表述不佳 65 禁忌20 内部审计规范实施不利 67 第6章 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禁忌 /69 禁忌21 组织内部审计职能缺失 70 禁忌22 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治理 72 禁忌22 结构中的组织地位低下 72 禁忌23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偏低 76 禁忌24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 78 禁忌25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 80 禁忌26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82 禁忌27 内部审计人员丧失诚信 84 禁忌28 内部审计人员管理规范缺失 86 禁忌29 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制缺失 88
第7章 内部审计目标禁忌 91 禁忌30 内部审计目标体系的建立缺乏系统性规划 92 禁忌31 片面关注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 94 禁忌31 忽视对内部控制其他方面的评价 94 禁忌32 片面关注舞弊的检查与报告 99 禁忌32 忽视对舞弊的有效防范 99 禁忌33 遵循性审计的执行偏离既定标准 103 禁忌34 后续审计流于形式 105 第8章 内部审计证据禁忌 107 禁忌35 缺乏对内部审计证据决策环节的足够重视 108 禁忌36 内部审计人员收集的内部 110 禁忌36 审计证据不符合质量特征的要求 110 禁忌37 对不同类型审计证据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入的了解 113 禁忌38 获取审计证据时缺乏系统性的考虑 115 禁忌39 错误地运用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117 第9章 内部审计计划禁忌 122 禁忌40 对内部审计计划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 123 禁忌41 内部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不合理 125 禁忌42 内部审计计划层次混乱 126 禁忌43 执行内部审计计划一成不变 129 禁忌44 遗漏编制和发送内部审计通知书的必要环节 130 禁忌45 忽视对内部审计的督导 132 第10章 内部审计考虑重要性禁忌 137 禁忌46 错误地理解重要性概念的界定角度 138 禁忌47 将重要性概念绝对化 140 禁忌48 将重要性概念与重要性水平概念混淆 141 禁忌49 只注重重要性的数量特征 143 禁忌49 而忽略对其质量特征的考虑 143 禁忌50 对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选择不当 145 禁忌51 按组成部分占整体的比例 147 禁忌51 分配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47 禁忌52 在不考虑重要性概念适用 149 禁忌52 范围的情况下滥用重要性原则 149 禁忌53 运用重要性原则评价内部审计 151 禁忌52 结果后的处理措施不当 151 第11章 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和执行风险管理审计禁忌 153 禁忌54 认为内部审计不存在风险 154 禁忌55 对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认识不足 155 禁忌56 将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相混淆 157 禁忌57 对内部审计风险模型的认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158 禁忌58 忽视对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的评估 160 禁忌59 对内部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步骤不甚了解 162 禁忌60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职能缺失 164 禁忌61 混淆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166 禁忌62 内部审计执行风险管理审计不得要领 167 第12章 内部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禁忌 170 禁忌63 对分析性复核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171 禁忌64 对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内部审计 173 禁忌64 各个阶段应用目标的定位失准 173 禁忌65 对不相关的数据执行分析性复核 174 禁忌66 忽视分析性复核所使用数据的质量特征 177 禁忌67 将分析性复核结果作为形成 179 禁忌67 内部审计结论的直接证据 179 禁忌68 对分析性复核发现的重大差异视而不见 180 第13章 内部审计运用抽样技术禁忌 181 禁忌69 将抽样技术运用于总体数量较少的被审计项目 182 禁忌70 将抽样技术运用于预计差错率较高的被审计项目 183 禁忌71 将抽样技术运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184 禁忌72 错误理解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的正确关系 185 禁忌73 被审计对象总体与具体审计目标缺乏相关性 187 禁忌74 被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项目缺乏可辨性 189 禁忌75 被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项目缺乏同质性 190 禁忌76 被审计对象总体不完整 191 禁忌77 样本规模的确定缺乏合理的依据以致过于随意 192 禁忌78 使用的选样方法不当造成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193 禁忌79 直接将样本特征作为总体特征 197 禁忌80 对不同类别的抽样风险 199 禁忌80 认识不清造成采取错误的控制措施 199 禁忌81 将变量抽样方法运用于控制测试 202 禁忌82 将属性抽样方法运用于实质性测试 208 第14章 内部审计面对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禁忌 213 禁忌83 将手工系统的审计观念继续 214 禁忌83 运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 214 禁忌84 过分相信计算机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216 禁忌85 忽视计算机舞弊的防范和审查 217 禁忌86 忽视对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训 219 禁忌87 只注重应用控制的评价,忽视一般控制的评价 221 禁忌88 运用不恰当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技术 227 禁忌89 忽视计算机存储审计记录的安全性 233 禁忌90 忽视审计程序的完整性 234 禁忌91 忽视审计过程记录的完整性 235 禁忌92 选择不恰当的审计软件开发和使用方式 238 第15章 内部审计报告禁忌 241 禁忌93 过分夸大内部审计报告的保证程度 242 禁忌94 对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不明 244 禁忌95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缺失 246 禁忌96 内部审计报告形式选择不佳 248 禁忌97 内部审计报告措辞不当 250 禁忌98 内部审计报告过程不规范 252 第16章 内部审计管理禁忌 254 禁忌99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机制缺失 255 禁忌100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不明 256 禁忌10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目标不清 258 禁忌10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层次混乱 260 禁忌103 内部审计自我质量控制内容有失全面 261 禁忌104 忽视内部审计质量的外部评价机制 265 禁忌105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作用不明确 267 禁忌106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组织方式不合理 268 禁忌107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制度不健全 270 第17章 内部审计沟通禁忌 273 禁忌108 内部审计沟通意识淡薄 274 禁忌109 缺乏根据沟通要求和沟通环境 276 禁忌109 调整沟通方式的能力 276 禁忌110 将结果沟通简单地理解为 280 禁忌109 提交内部审计报告 280 第18章 内部审计处理组织内外部关系禁忌 283 禁忌111 忽视内部审计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84 禁忌112 采用激化人际关系冲突的方式处理问题 286 禁忌113 对与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沟通 289 禁忌113 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289 禁忌114 缺乏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 291 禁忌113 人际关系的思想意识 291 禁忌115 忽视与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处理 293 禁忌116 内部审计机构各成员之间缺少 294 禁忌113 相互协作和相互包容 294 禁忌117 拒绝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与合作 296 禁忌118 在利用外部审计工作成果时缺乏 300 禁忌113 对其工作质量的必要评价 300 禁忌119 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专家的责任划分不清 302 禁忌120 过分信赖外部专家而忽视对其的必要评价 304 参考文献 307 序言 禁忌(Taboos)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语,原意指“神圣的、非凡的”,是指能对过分靠近它的人产生危害的一种神秘力量,后引申为“禁止的、危险的”。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有限,将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的事情归结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但是,如今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科学的信服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神秘力量的依赖。人们对禁忌的认识已经从对神秘力量的被动恐惧改变为针对造成危害的情况进行主动分析以趋利避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禁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仅应该对各种禁忌有充分的了解,还应该懂得如何去做,并随时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充分的总结和积累,以避免工作上的重大失误。当前,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禁忌的界定主要是指那些不能做或不适合做的行为。一旦触及了这些禁忌行为,则不仅无法保证工作质量,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大量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审计工作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行为,而内部审计机构的特殊位置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有更多的禁忌行为。比如,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组织内部,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金报酬也出自组织内部。外部审计人员可以无须考虑自身与被审计组织的关系,可以无须考虑审计结果的报告方式,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却有着很多的禁忌。如果选择的工作方式和报告方式不当,不仅无法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反而可能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失去工作。因此,对内部审计禁忌的研究具有更加广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选题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独辟蹊径。当前对内部审计的各种规范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全面,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内部审计准则。但这些规范全部都是从正面进行的界定,而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论述和介绍内部审计工作中不应该存在和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并对不应该采取和不适宜采取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引导读者换位思考,拓宽读者的思维观念,从而对指导内部审计的实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而言,内部审计的内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要求、工作规程等方面都呈现出与其他审计不同的特色。本书将围绕内部审计的特点,列举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禁忌,希望能够帮助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更加了解和熟悉内部审计的特点、工作方式等,也希望能够帮助组织的高层管理部门了解内部审计的职能,从而给予内部审计应有的地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前我国有关内部审计的专业书籍较少,研究内部审计的学者也不是很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广大渴望对审计实务工作有更多了解的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本书就是从实务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内部审计的,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既定位于广大的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也包括组织架构的设计者、组织的管理者、内部审计职业的监管机构等,同时还可以作为会计、审计实务人才培养的参考教材。 本书首先从内部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前景探讨内部审计禁忌的研究对内部审计理论和内部审计实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按照内部审计理论禁忌、内部审计管理禁忌和内部审计工作禁忌的基本框架对内部审计禁忌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展开深入讨论。在内部审计理论禁忌方面,我们将探讨在界定内部审计概念方面的禁忌、在完善内部审计概念体系方面的禁忌、在构建内部审计理论结构方面的禁忌、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禁忌和在建立内部审计学科体系方面的禁忌。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研究在理解内部审计动因、界定内部审计本质和规范内部审计职能方面的禁忌,在认识、构建、表述和运用内部审计假设方面的禁忌,在界定、组织和运用内部审计原则方面的禁忌,以及在制定、构建、表述和实施内部审计规范方面的禁忌。在内部审计管理禁忌方面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禁忌、内部审计人员禁忌、内部审计管理禁忌、内部审计沟通禁忌和内部审计处理内外部关系禁忌等内容。内部审计工作禁忌方面则包括了内部审计目标禁忌、内部审计证据禁忌、内部审计计划禁忌、内部审计考虑重要性禁忌、内部审计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和执行风险管理审计禁忌、内部审计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禁忌、内部审计运用抽样技术禁忌、内部审计面对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禁忌、内部审计报告禁忌等内容。 科学是无止境的,经验的积累也是无止境的,内部审计禁忌的研究不应以本书的完成而告一段落,更多禁忌问题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已经列出的禁忌也需要进行后续的深入研究。所以,本书的完成只是禁忌研究的一个起点,作者希望进行继续的研究,也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切磋与交流。 沈 征 天津财经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