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法律科学文库之一。在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基础上,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视角,揭示出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内含的功能,即确保不动产物权交易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划定国家治理术的理性运作轨迹,以及决定不动产物权登记实体效力和权利顺位的规范构建。本书从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中剥离出“物权程序”的概念,以之为出发点,探讨正当程序的构建以及可能发生的效应。适合于物权法研究者阅读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法律科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常鹏翱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法律科学文库之一。在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基础上,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视角,揭示出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内含的功能,即确保不动产物权交易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划定国家治理术的理性运作轨迹,以及决定不动产物权登记实体效力和权利顺位的规范构建。本书从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中剥离出“物权程序”的概念,以之为出发点,探讨正当程序的构建以及可能发生的效应。适合于物权法研究者阅读参考。 内容推荐 学界对不动产物权法的研究,一般注重实体法律规则的比较,忽视不动产物权登记中程序机制的作用。本书在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基础上,采用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视角,揭示出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内含的功能,即确保不动产物权交易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划定国家治理术的理性运作轨迹,以及决定不动产物权登记实体效力和权利顺位的规范构建。本书从不动产物权登记程序中剥离出“物权程序”的概念,以之为出发点,探讨正当程序的构建以及可能发生的效应。 目录 导论 一、分析对象 二、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 物权程序的建构 第一章 形式主义法律传统中的物权程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规则表达与实践 一、罗马法的形式主义规则 二、日耳曼法的形式主义规则 三、德国法的形式主义规则 第三节 解读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物权程序的意义和生成 一、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建构:形式的意义 二、形式主义法律传统的嬗变:从形式到程序 第二章 物权程序建构的正当性标准(一):工具价值 第一节 工具价值与物权程序建构的内在逻辑 一、工具价值与程序的关联 二、工具价值与物权程序建构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作为工具价值的真实观念 一、客观真实观念与物权程序的对应性:以法国法为考察对象 二、客观真实观念和法律真实观念的对比 三、对法律真实观念的提倡 第三章 物权程序建构的正当性标准(二):过程价值 第一节 物权程序过程价值的意义:以绝对工具主义为分析对象 一、绝对工具主义观念下的物权程序 二、对绝对工具主义的诘问之一:程序是完全丧失独立性的工具? 三、对绝对工具主义的诘问之二:程序没有独立价值? 第二节 物权程序过程价值的基本要求 一、程序同一 二、程序参与 三、程序理性 第三节 物权程序过程价值的地位 一、程序本位主义观念下的物权程序 二、物权程序工具价值和过程价值的协调 第四章 物权程序的基本建构 第一节 启动程序 一、启动机制 二、申请 三、小结 第二节 审查程序 一、引 言 二、审查方式的检讨和确定 三、小结 第三节 决定程序 一、办理登记 二、暂缓登记 三、拒绝登记 第二部分 物权程序的效应 第五章 物权程序的正效应(一):登记的推定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如何证明权利 一、问题的提出 二、立法范畴中的权利证明 三、司法范畴中的权利证明 第三节 登记推定力的制度内涵 一、登记推定力的特征 二、登记推定力的类型 三、登记推定力的反驳 第六章 物权程序的正效应(二):权利的顺位 第一节 顺位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的选择 二、顺位的意义 第二节 顺位的原则 一、登记决定原则 二、顺位移动原则 第三节 顺位的形态 一、形态组合之一:法定顺位和意定顺位 二、形态组合之二:正常顺位和异化顺位 第四节 顺位的变动 一、顺位变动的形态 二、顺位交换 第七章 物权程序的负效应(一):登记错误及其处理机制概述 第一节 登记错误的基本原理 一、登记错误的判断 二、登记错误的形态 第二节 登记错误的处理机制 一、问题一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二的解决方案 三、小结 第八章 物权程序的负效应(二):登记的公信力 第一节 登记公信力的类型化分析 一、绝对公信力 二、典型公信力 三、相对公信力 第二节 登记公信力的合理性分析 一、对相对公信力的评析 二、我国实行登记公信力的基础 三、小结 第三节 登记公信力的制度构造 一、引言 二、登记公信力的构成 三、登记公信力的排除 四、登记公信力的后果 第九章 物权程序的负效应(三):更正登记与异议登记 第一节 更正登记 一、更正登记的界定 二、更正请求权 三、更正登记的程序 第二节 异议登记 一、异议登记的比较法考察 二、我国确立异议登记的必要性 三、异议登记的制度构造 第十章 物权程序的关联效应:预告登记 第一节 异域经验的考察与分析 一、预告登记的界定 二、预告登记的效力 第二节 本土规则的考察和分析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预告登记制度 二、我国的预售合同登记制度 三、上海市的预告登记制度 第三节 预告登记的制度构造 一、预告登记的定位 二、预告登记的产生和消灭 结语 附录一 不动产物权登记法的一般规则 附录二 《德国土地登记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