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度重大项目“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论研究”资助。主要内容包括道与言:形而上学研究;道与德:道德学研究;德与善:儒家价值论研究;德与真:儒家道德知识论研究;德与文:儒家道德文化学研究;德与教:伦理儒教研究;德与性:儒家德性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儒家道德哲学研究(德性伦理学视野中的儒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沈顺福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本成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度重大项目“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论研究”资助。主要内容包括道与言:形而上学研究;道与德:道德学研究;德与善:儒家价值论研究;德与真:儒家道德知识论研究;德与文:儒家道德文化学研究;德与教:伦理儒教研究;德与性:儒家德性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目录 导论 道与言:形而上学研究 一、未始有物:本体论研究 二、有物:现象学研究 三、言有是非:价值论研究 四、以为有封:知识论研究 五、历史陈述:史实或特殊性 六、道隐于言:我们对本体保持沉默 七、还原理论 八、从语言到言说 小 结 第一章 道与德:道德学研究 第一节 道德形而上学 一、善恶与价值论研究 二、道德知识论与普遍道德原则的破产 三、道德现象学与功利主义分析 四、道德本体论 小 结 第二节 恕与同情——道德发生的机制 一、善与价值判断的发生 二、恕即同情 三、儒家道德产生的逻辑线路 小 结 第二章 德与善:儒家价值论研究 第一节 仁:善与价值 一、仁是价值 二、善恶的对象 三、善恶是私意的表达 四、私意不是任意 五、私意的普遍性 六、善是名 七、名不副实 小结 第二节 仁的本真与道德本体 一、仁即生生 二、日用而不知 小结 第三章 德与真:儒家道德知识论研究 第一节 道德现象学:义为人路 一、义是事实 二、事实是合理的 三、假仁假义 小结 第二节 义与实践理性 一、义是原则 二、义内:道德陈述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三、履义:道德原则的真正所在 小结 第四章 德与文:儒家道德文化学研究 第一节 价值与传统 一、价值判断与德性的形成 二、需要与文化 三、文化存在论 四、自然、自觉与自得 五、道德是传统的主要内容 小 结 第二节 礼乐与情志 一、礼:立身、序与天理 二、忠信之薄与礼之本体 三、乐:人情与善心 四、乐之本体:叙志与宣情 五、似是而非的言说 小结 回归礼乐本体 第三节 德性与政治 一、公正与正义:国家道德 二、忠:行政的道德 三、仁慈:君主的根本德性 小结 第五章 德与教:伦理儒教研究 第一节 从道德原则到绝对宗教:儒教何以可能? 一、知识的困惑 二、因果必然性与宗教 三、由呼吁到吼叫 四、从生养到天意 第二节 人—神—圣:儒家理想人格的演变历程 一、早期文献:睿作圣 二、先秦儒家:圣人,人伦之至也 三、汉代儒家:圣人天子 四、神圣合道 五、从圣看儒学道德形而上学之路 第三节 神圣与本体 一、本体名神 二、六合之外是本体 三、圣人与本体 四、圣人会通本体 五、圣人教诲 六、价值观的吼叫 七、名教与集体性 第四节 化性起伪:道德教化 一、义者伪也:教化的道德意义 二、仁义婴心:教化的批判 第六章 德与性:儒家德性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德性伦理学纲要 一、德是什么 二、德即性 三、德是中庸 四、德是品德:道德的理性精神 五、德即美德 六、德性的自证 七、内圣外王 八、德:自然与不言 第二节 德性与工夫 一、康德:对理性的迷信与原则的破产 二、德性的养成:涵养与持敬 三、主体的自然:明诚与诚明 四、解蔽:对认识的超越 五、教化成人与文化决定论 六、越名教与道德自主 七、德性天成:从斋戒到至诚 八、中庸精神与价值观的确立 九、工夫与德性的自证 十、至诚与身践:道德本体 后记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