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量模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第10个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它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庞雄奇教授和罗晓容研究员负责实施完成。参加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大庆石油学院等单位。本书既可作为石油地质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尤其是博士生培养的教学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量模拟(精)/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庞雄奇//罗晓容//姜振学//李素梅//康永尚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量模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第10个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它由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庞雄奇教授和罗晓容研究员负责实施完成。参加单位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大庆石油学院等单位。本书既可作为石油地质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尤其是博士生培养的教学参考书。 内容推荐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量模拟》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第10个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它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承担,庞雄奇教授和罗晓容研究员负责实施。课题研究主要在四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一是基于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提出了门限控烃作用理论模型,阐明了油气“聚”与“散”的定量关系,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二是揭示了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损耗机制,并建立了损耗烃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式;三是提出了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的四种研究方法;四是定量解析了渤海湾盆地混源油气藏的地质特征,确认了不同凹陷、不同源岩层和不同演化阶段生排烃量对八面河地区油气成藏的相对贡献。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为新的、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既可作为石油地质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工作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尤其是博士生培养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丛书序一 丛书序二 丛书前言 本书序 本书前言 0.1 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及定量研究的意义 O.2 研究内容及工作情况 0.3 主要认识总结 0.4 致谢 1 叠合盆地油气聚散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1.1 油气成藏体系的概念及其划分 1.2 叠合盆地门限控烃作用与研究方法 1.3 叠合盆地油气散失量与模拟 1.4 叠合盆地聚集烃量与模拟 2 叠合盆地油气运移路径特征与模拟 2.1 油气运移路径的物理模拟实验 2.2 油气运移路径的数学模拟 2.3 油气运移路径中的滞留烃量模拟计算 3 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定量模拟研究 3.1 构造变动破坏烃量正演模拟法 3.2 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反演模拟法 3.3 构造变动破坏烃量地质解剖法 3.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 4 叠合盆地混源油气来源定量解析 4.1 油气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2 油源分析 4.3 油气源相对贡献量模拟 4.4 成藏体系定量评价 4.5 有利勘探区预测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