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树与林同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心武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类像一片茂密的丛林,而它是由一个个个体的人构成的,没有一株株具体的树,林便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便要从爱一株具体的树做起;尊重生命,首先便要尊重你面对的每一个人的生命。本书献给尘世俗众中,那些有才能,肯奋斗,却未能使其才能获得充分施展发挥,黯然铩羽,默默生存的人士。

内容推荐

这是一首平凡的人生之歌,又是一部充满激情之作。主人公任众富有才华,多情善良,但命运多舛,大业未成;他擅长音乐、绘画,爱好文学,曾与遇罗克为友.经历过惊心动魄的日子,但到头来,他仍是一棵平凡的树,虽然充满了生机,却默默无闻。然而,正是这样一棵棵树,才组成了宏伟、壮丽的森林。

目录

“这叫做,我爱你有多深!”

名流明星,宁有种乎?

走出贝勒府

静夜里,谁的青春在饮泣?

阅尽人间秋色

遇罗克一家的故事:

他们和任众、笔者的某些命运交叉

人生如草枯又绿

当飞机升空的一瞬

开满半枝莲的小院

休止符

《树与林同在》新版后记

刘心武创作简历

试读章节

中外古今,许多人之所以自杀,便是人性中的冤屈感加当众受辱的强烈耻感,先摧毁了自尊心,再进一步产生出极端的自爱或极端的自卑,于是愤而“玉碎”或悄然自戕。这天在白晃晃阳光下,由司专政的人员向陌生的社会群体宣布自己的“异类”身份,已使任众萌发了自尽的念头。

自杀的另一重要触因,则是为恨所包围,失却了爱,或有所爱而已不能再爱。人性中有一种嗜爱的基因,越是遭到劫难,其噬爱量便越大,但却往往偏无爱可啖,在缺爱的饥渴中,更受到恨的伤害,于是以生命的断裂,来结束这极端的痛苦。

任众划“右”并宣布发配农村后,才得以回父母家,并与温姑娘见面,他如实向温姑娘陈述了自己的处境,头上的政治帽子且不去多说,现在他已被取消了每月四十三元的干部工资,只发放十八元的生活费,以十八元养活自己尚且吃力,怎敢再谈恋爱及往下一步想!温姑娘低头不语,欲语泪先流,以泪代语,尽在不言中……他痛苦地转过脸,却又正好望见了温姑娘的弟弟,那男孩原本与他目光对接时,总是流溢出欢喜与敬仰,此刻却满目迷茫,乃至怀疑……他觉得不仅无力再维系应得的爱,也无计再维系应得的敬……他到了树村才几天,温姑娘忽然跑来探他,给他带来了他所爱吃的年糕,却也给他带来了这样的信息:她是团员,本来自己出身就不好(父亲有历史问题),很难获得组织上信任,现在想来想去,跟他认识的事,还是再也不能隐瞒,所以,头天已经鼓起勇气,向组织上汇报了;他说那是应该的,以后别见了吧……他和温姑娘只能在地头匆匆地说一会儿话,却是些这样的话!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初夏的风拂过他们的身体,他们并没感觉凉爽,只害怕风把他们的话语裹挟到监督者耳朵里……他让温姑娘快些离去,忍住,不回头去望她远去的背影,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包年糕,年糕捏变形了也不碎,他的心却既变了形又裂成了几瓣……

……那是黑沉沉的静夜,任众仰卧在硬梆梆的床板上,他的青春在滴血饮泣……

人类啊,你当中的每一个体生命,除了幼夭者,都有其青,那如花的青春期啊,为什么往往要施加它那样多的风刀霜剑,那样多的悲愁冤苦?在地球辘辘的转动中,每当一片大地沉入夜色时,几多的青春在泰然安睡?几多的青春在欣悦欢歌?是谁在静夜中有哲思妙构?而又是谁,竟在静夜中凄然饮泣?……

P84-85

后记

这本书1999年春天问世后,未能畅销,却引出了一系列很特殊的反响。

书里写到的任众,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成为了名人。不少读了这本书的人士,特别去往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去听聚集在那里的歌友唱歌,一睹任众的风采,拿着自己买的书,请任众签名。这现象一直延续到这个第二版问世之前,估计随着第二版的发行,会有更多读者喜欢上任众这条汉子——尽管他已经年过七十了。

书里最后写到,任众计划到美国,去和他第三任妻子团聚,从此翻开在异国他乡定居的人生新篇章。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他改变了想法,又一次好说好散,留在了北京燕丹村。我曾问任众:是不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导致了你们的离异?他说不是,并详细告诉了我他的心路历程和具体情况。总体而言,他发现自己这棵树不可能把根拔掉,移栽到别处了,而已经移栽他乡并成活得很好的那棵树,也不可能再一次移栽,到头来,只能是各自把根深扎到已经栽进的土地,让岁月的风,吹拂生命的枝叶,隔着太平洋,互送祝福。

人有人的命运,书有书的命运。当1999年这本书面世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它能发行得更多一些,那绝不是从经济效益出发,而是因为,这本书里实在是饱含着血泪,浓缩着感悟,我写得非常认真,出版社也编印制作得非常精心,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买这本书,读这本书。这本书也不仅是写任众,它实际上由三条线索组成,第一条线索是写任众的命运,任众和我在一个共同的空间——清朝的涛贝勒府、后来的辅仁中学,再后来的北京十三中学——里生活过,虽然我们并没在同一时间段里相遇;任众后来与遇罗克一家成为邻居,而我和遇罗克又在同一时间段里,在同一空间——北京六十五中——生活过,只是同届不同班,没有来往;于是书里延伸出另外一条线索:遇罗克一家的故事,还有我在“文革”中的遭遇,书里关于“文革”中“红卫兵”的形成过程,我提供了亲自目击感受的第一手资料,光是这一部分,这本书也应该受到重视啊。但是,这本书尽管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受到欢迎,却只印行了一万册,没能发行得更多。

可是,这本书也有它的特殊效应。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出了《我家》,在海内外都赢得了读者。遇罗文现在已定居美国。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本书出版后,很快引起了法国方面一些人士的看重。1999年前后,担任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文化专员的戴鹤白(Roger Darrobers)读到它,非常感动,决定翻译。大家知道,中文书翻译为西文书,篇幅一般会胀出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本书里又附有大量图片,法译本如果出来,会非常厚,成本会很高,是否会有法国读者买它读它,风险很大。但是,巴黎一家小出版社还是决定出版《树与林同在》的法译本。戴鹤白那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里,每天翻译一两页,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终于译完,又从头修正、润色,使一个完整的法译本,在2002年于巴黎由安博兰女士的“中国蓝”出版社推出。法译本出来后,法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世界报》、《解放报》和几个杂志都刊登出了评介文章,除了介绍书的内容,指出读它可以通过几个独立生命的故事,了解中国半个多世纪来的社会变迁外,还特别指出译笔的精彩,认为是把中文转化为了异常优美的法文,读起来非常舒服,这当然是我最大的运气,能遇到戴鹤白这样的知音,这样优秀的中译法的翻译家。戴鹤自在翻译了《树与林同在》后,又接连翻译了我的四个作品:《护城河边的灰姑娘》、《尘与汗》、《人面鱼》、《蓝夜叉》,创造了西方国家在短时间里以一个语种密集翻译出版同一个中国作家作品的新记录。2004年春天我应邀去参加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当中的“巴黎图书沙龙”活动,现场签售自己的五本书(其中《如意》和《老舍之死》是另两位译者译的,那时《蓝夜叉》还没出版),《树与林同在》和描写外地民工的北京艰难生存的《尘与汗》售出的最多。

我和戴鹤白缘分不浅。但是任众与他的缘分似乎更深。戴鹤白是带着感情翻译这本书的。译完全书以后,他才见到任众,一见如故。他同情任众,理解任众,2004年秋天,他和安博兰邀请任众到法国访问,邀请一本书的作者访问,是司空见惯的事,邀请一本纪实性作品里写到的人物访问,这在翻译界和出版界是不多见的,更何况任众只是中国的一个无地位无名分的小人物。我为任众高兴。任众到了巴黎,戴鹤白给他安排了住处,请他到自己家里就餐,那时戴鹤白已经结束了驻北京使馆的工作,到巴黎第十大学任教,工作非常忙碌,家里又有四个还很小的孩子,家务事也必须与妻子分担,但是戴鹤白一有空闲,就陪任众畅游巴黎。也许,是戴鹤白通过翻译这本书,深切地感受到任众在青年和中年所遭受到的无辜摧残与坎坷遭际,觉得通过请他晚年到巴黎一游,能多少给他一些补偿和慰藉吧。

任众现在安静地生活在燕丹村。我比任众小八岁,但也渐人老年,也越来越喜欢安静。对别人无所求,对自己不苛刻,让生命之树在茂盛的民族之林里,成为一道朴素的风景。这本书在初版七年后,终于能够再版,我感到欣慰,我期盼它能获得更多的读者,但也不抱过多的奢望。一切事物都有缘分在内,而缘分是强求不来的。

我们都是一棵树。树与林同在。让我们的枝叶互相披拂,在岁月的风雨中,互相传递善意与和解、理解与宽容。

               2006年2月21日温榆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