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邀请文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中外古今作品进行讲解,以提供对于一篇作品的不同理解、观点和视角等方面的资料,为中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现实的、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这对于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对文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都会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从现实应用价值来看,目前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而这些研究成果会为目前的改革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语文教学与文学/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富仁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邀请文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中外古今作品进行讲解,以提供对于一篇作品的不同理解、观点和视角等方面的资料,为中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现实的、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这对于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对文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都会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从现实应用价值来看,目前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而这些研究成果会为目前的改革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 内容推荐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题在现有文艺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进行审视,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外国在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以解决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所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多卷本的系列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思路与方法。其次,这些成果适用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和高校语文教育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另外,这些成果也适合研究文艺学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因为这些成果拓展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本书是系列之一,主要研究了语文教学与文学。 目录 语文教学改革\l 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根据\1 “大语文”与“小语文”\16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34 教材·教参·教法\46 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57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71 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康的人格\83 我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88 人与语文\92 读书与教书\95 谈“好读书,不求甚解”\95 “每一颗未知的心都是远方” ——我是怎样读书的?\100 读什么?怎么读?\105 读书三忌\112 小说的阅读和赏析\115 散文的阅读和赏析\122 诗歌的阅读与赏析\126 戏剧作品的阅读与赏析\129 呼唤儿童文学\132 谈科幻小说\146 名篇赏析\151 从音、形、义话杜甫诗《白帝》\15l 独到的组接方式独特的美学效果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赏析\158 精神的形象与物质的形象 ——李商隐《无题》诗赏析\164 《秋思》发微\17l 精神“故乡”的失落 ——鲁迅《故乡》赏析\178 自然·社会·教育·人 ——鲁迅回忆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195 触摸语言 ——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赏析\210 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简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215 介绍三本书\223 后记\226 试读章节 较之西方各国的教育,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是非常发达的。它是由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立的,直到鸦片战争以前,我们基本遵循着孔子为我们开创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路线,并且没有感到对这种教育制度的不满,没有产生过对这种教育制度进行根本改革的不可泯灭的愿望。实际上,那时的中国教育,就是中国语文的教育。这种教育将个人道德的教育、社会智能的教育和国家政治的教育集于一身,与中国古代那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构成了十分和谐的关系,也为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中国古代的文化主要就是由这些人才创造出来的。 中国教育发生重大的性质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那时我们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撞,并且这两种力量是交互发生作用的: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急需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我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时开始的中国教育改革是由当时的洋务派官僚主持进行的,因而就其基本性质是国家主义的。这种国家主义教育的特点是:它是为国家的强盛服务的,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开设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是依照国家的需要评价教育的效果的。在那时,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还在中国固有的传统生活方式下生活,他们的需要仍然依照传统的方式获得满足,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也不需要这类的知识分子。需要他们的是国家,这些人才的培养是由国家选取而又为国家所录用的。他们体现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实际上,也正是这样一些人才,把我们的民族从传统的社会带入了现代社会,把我们从封闭的状态中唤醒过来,使我们逐渐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仅就中国教育的教学内容来说,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却是对中国语文教学的一次排挤和压迫。如上所述,在古代,中国的教育在整体上就是中国语文的教育。那时所有的教学内容除了少得可怜的一点算学知识之外几乎都是属于语文学科的。并且属于汉语言文学学科。 P2 序言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成果。 一、研究缘起 从1997年开始,中国语文教育遭遇了世纪末的尴尬,社会各界对于语文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批评与讨论。在批评与讨论的过程中,论争的焦点问题是文学教育。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文学教育具有的和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少并且单一、陈旧:另外,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人们认为,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极其有限的文学作品,教师往往采取“肢解”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感受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得不到情感的熏陶、审美的体验,无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批评、论争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并严重制约着问题的解决。第一,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理论陈旧的现状是造成文学教育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仅仅依靠在高校做学生时所学的文学理论,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更新、改变,因此对文章的讲解还恪守着“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的简单模式。另外,很多教师自己上学时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就寥寥无几,毕业之后很少甚至再也没有阅读过文学作品。众所周知,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往往是最累的,作业量最大,并兼做班主任。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个人爱好,语文教师一般不会主动阅读文学名著,更不会去阅读那些对自己没有直接帮助也较为难读的文学理论著作。可想而知。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这样。就不难想象中小学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什么状况了。第二,人们认识到文学理论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极其匮乏。分析原因,文艺理论研究者往往注重的是基础理论研究,而很少关注中小学语文教育。这方面的文章,往往是极少数中小学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在阅读了有关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看法。这些成果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高度,无法满足文学教学的现实需要。 从一些国家和地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加强文学教育成为母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文学教育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文学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小学文学教学的现实问题,需要文学理论研究走出原来的空间,在理论方面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与中小学文学教学结合起来,为语文教育提供科学、系统和实用的改革方案。 二、主要内容 “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题在现有文艺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进行审视,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外国在文学教育方面的经验,以解决我国中小学文学教育所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文艺学和中小学文学教育引论。 从文艺学宏观理论方面对中小学文学教育进行阐释,主要分析文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文艺语言学、文艺文化学、文艺社会学等视角来关照中小学文学教学。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论和语文教育的发展。 主要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文论的发展和语文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整理,理清发展轨迹,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文艺学理论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变革。 这部分主要是对从1903年语文学科独立之后的文学教育发展进行历史考察。首先从各个时期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文艺学理论在这些标准中的体现及其发展。其次是对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数量、类型,教学的设计和练习,以及与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各时期文艺学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20世纪文艺学自身的发展来反观各个历史时期中小学语文教育所体现的文艺学理论,从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 第四部分: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论争。 主要是对1949年以来发生的我国语文教育批评和论争方面的重要问题,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并通过微观的具体分析,研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缺憾和失误。 第五部分:港、台地区的中小学文学教学。 分别对港、台地区的中小学文学教学进行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分析文艺学和中小学文学教育的演变及其之间的关系。 第六部分:外国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 分别对俄罗斯、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文艺学和中小学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文艺学研究的成果在该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各国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的机制和思路。同时对各国的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考察,为解决我国语文教育的现实问题提供借鉴。 第七部分:名家讲名篇。 邀请文学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中外古今作品进行讲解,以提供对于一篇作品的不同理解、观点和视角等方面的资料,为中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现实的、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根据每部分的研究内容,有些部分是一卷,有些部分是多卷。 从上述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这项课题研究对于目前中小学文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从理论意义方面来看,对文学教育的目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对文学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都会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从现实应用价值来看,目前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正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而这些研究成果会为目前的改革提供直接的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成果的应用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多卷本的系列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思路与方法。其次,这些成果适用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工作者,包括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和高校语文教育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另外,这些成果也适合研究文艺学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因为这些成果拓展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四、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本研究课题是由王富仁和郑国民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如下: 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博士负责“文学与语文教学”; 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太胜博士负责‘‘中学文学教学引论”; 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学虎博士负责“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 4.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饶杰腾先生负责“中国近现代文艺学理论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国民博士负责“我国当代语文教育论争”; 6.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先生负责“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7.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张永德博士负责“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研究”; 8.香港公开大学高级讲师姚素珍博士负责“香港中学文学教学研究”; 9.台湾台北县贡寮国小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郑文玄先生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王更生先生负责“台湾小学文学教育”; 10.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助理教授蔡美惠博士和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王更生先生负责“台湾中学文学教育”; 1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张冰博士负责“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1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建为博士负责“法国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学”; 1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荣博士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唐晓敏博士负责“日本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学”; 1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洪涛博士负责“美国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学”; 15.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阎苹女士负责“文艺学视野中的中学语文名篇解读”: 16.王丽女士负责“中学语文名篇多家解读”。 鉴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工作量非常大,研究难度也较高,课题组采取了统一协调和专题负责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方案。由课题组人员共同讨论并确定每个子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每个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应该说这个课题的很多研究都是开拓性的工作,例如对各时期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的数量、类型和如何解读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和统计,从各时期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全面地、历史地考察文学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理论,等等。但是,也应该承认,这项研究工作也存在着很多的缺憾和问题。由于资料等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调整,研究进展也较为缓慢,使原计划于2004年7月结题的工作不得不推迟到2005年年末。尽管如此,还有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质量没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有的子课题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但是出版社和课题组考虑到多种因素,暂时没有纳入本套丛书。 在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之际,首先感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教授。在申请课题的过程中,童先生帮助我们修改课题研究计划,完善课题的论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童先生不仅经常关心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而且亲自参加课题组召开的每次会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课题组成员的合作与支持,这些成果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还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文学院“211工程”建设项目组。将本课题作为“21l工程”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保证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大量经费。 由于研究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这套丛书定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王富仁 郑国民 2006年2月6日 后记 我这个人太好说话,懂得的也说,不懂得的也说。 前几年,《北京文学》记者王丽采访了一些在大学里教书的人,让他们谈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意见,我也是被采访的一个,我也说了一些话。谁知王丽的采访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闹得全国各地都讨论起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来了。接着是教育部中学教育司开了一次座谈会,我也是被邀参加的一个,再接着是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虽然我不是其中的一个正式成员,但也参加了几次会。这一来,我就越陷越深了。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座谈会我也参加过一些,河北省教科所和河北大学出版社共同申请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我也被拉去当了个挂名主编,童庆炳教授为四川人民出版社主编了一套中学语文课外读物,我也是参加编写的人之一,有些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班让我去,我也去乱说一通。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教学法专业,原来是一个很强的专业,张鸿苓教授是一个全国知名的专家,学术上很有造诣的,但她退休得早,后来又因病去世,现在已经名满全国的郑国民教授当时年纪还轻,时值香港教育学院几位青年讲师希望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语文教学法专业的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就塞给了我一个语文教学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在香港招了7个博士研究生,其实是郑国民教授指导的。……就这样,我就混进了语文教学界,也写一些有关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 以上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多说了几句话。当时原本是随口说的,根本没有多么长远的考虑,但想不到正碰到一个茬口上,不说也不行了。实际上,我何尝真懂得什么中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我上的不是中文系,语文教学法这门课就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毕业后当过几年中学语文教师,但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莫说那时的学生并没有心思上学,就是学生愿意学,那时的课本也根本无法教。上研究生,读的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教育学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课程论的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也曾想多看几本有关的书,无奈我在现代文学界也是糊里糊涂混进来的,也没有扎实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再想补教育学,谈何容易?弄到现在这个地步,人不人鬼不鬼的,我自己也觉得可笑。但是既然写了,出版社的朋友们又愿意帮忙将它们印出来,我就把它们搜集到了一起。只是希望读者,特别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一定要把它们当作一个门外汉的话。看看不妨,但不要当真。假若其中有一两句话,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 谢谢出版社的朋友们!谢谢大家!谢谢郑国民先生为我所做的一切! 2005年10月10日于汕头大学文学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