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想知道春节、中秋节、火把节、泼水节……的由来吗?读完这些民俗故事你就知道了!每一种民俗文化,都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的传承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节日民俗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信仰以及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本书从中国古籍文献和民间口头传说中,遴选出近百则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小故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情节,介绍了我国一些常见民俗的由来。为了帮助小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每篇故事后面均作了简短而精彩的点评,力争做到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让小朋友们得到更深的启迪。
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喜欢贴门神。在我国民间关术中,门神已经形成了“文门神”、“武门神”两大系列:武门神有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赵公明、温元帅、岳元帅、孟艮、焦赞等;叉门神又称“祈福门神”,有天官赐福、加官晋爵、三星在户、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等。
关于门神的来历,按《隋唐演义》的说法,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传说有一段时间,唐太宗晚上睡觉时常常听到卧房外抛砖掷瓦、鬼魅呼叫的声音,弄得后宫夜夜不得安宁。而且每次闭上眼睛,唐太宗就似乎看到那些在战场上枉死的鬼魂,吵嚷着要向他讨命。唐太宗非常害怕,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们。
大将秦叔宝(秦琼)听后,便安慰唐太宗说:“陛下,请放宽心。臣一生征战四方,杀敌如砍瓜切菜一般,死伤的人不计其数,臣什么时候怕过妖魔鬼怪?从今往后,臣愿意与尉迟恭将军一起,每天晚上为皇上守门站岗,看看还有什么妖魔敢来!”
当晚一试,果然平安无事了。从此以后,两位将军就每天身披铠甲,夜夜为皇帝把守大门。唐太宗觉得长此下去,两员爱将太辛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命画师将秦叔宝、尉迟恭两人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说来也怪,妖魔竞从此消失了。
后来,民间纷纷仿效这种方法驱邪,于是,就有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门神的风俗。P16-17
民俗是历代人民相传已久的风俗习惯。这种看似形式的东西,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人没有精神,便会堕落为动物;一个民族失去精神,则会集体沦落为奴隶。所幸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绵延传承,生机盎然,它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教育他们自强不息、刚正率直。这也正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基。
本书从中国古籍文献和民间口头传说中,遴选出近百则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小故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情节,介绍了我国一些常见民俗的由来。为了帮助小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每篇故事后面均作了简短而精彩的点评,力争做到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让小朋友们得到更深的启迪。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也能成为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的智慧宝典。
编者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