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中国军旅大事纪实》中的一卷,从大阅兵、大练兵、大演习、大裁军以及对外重大军事交往活动的角度记叙人民军队精兵之路的50年,这中间这一桩桩军旅大事,人们或许亲身感受过,或许从文献资料的转述中略知一二,但未必清楚每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推出的这套纪实书,就是试图通过对军旅中这些大事产生的国内外背景、高层决策内情、具体细节、影响结果等的详尽记述,以歌颂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讴歌这支军队为创建与巩固人民政权、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加广大读者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自觉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上篇 大阅兵、大练兵、大演习、大裁
50多年间,共和国大规模的阅兵进行了13次。13次阅兵,13次巨变,特别是1999年的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国人民亲眼目睹了中国军队的巨大变化,无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和10个空中梯队,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地上铁流滚滚,空中战鹰轰鸣,威风凛凛,气势恢弘,壮军威,壮国威,展示了人民军队的非凡风貌。……
这里,我们从大阅兵、大练兵、大演习、大裁军的角度简要记叙人民军队精兵之路的概况,这不仅仅在于记下军队过去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我们走过道路的回顾和总结,坚定对未来的信心。
当你了解军队这段历史后,就会更加珍惜现在,坚信未来。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富国强兵之梦,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
拥有无比辉煌的人民军队,一定会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下篇 对外重大军事外交活动 由于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封锁孤立新中国,我国军事外交局面难以打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只有20多个国家在华设有武官处,我军与外军的交往活动也不多。海军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组建起来到1977年的28年中,从未派过舰只出访外国,而来我国访问的外国舰只也屈指可数——我国只接待过6个国家的9艘军舰来访。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队共派出国防部部长、总部领导、军兵种负责人及其他大单位领导率领的1300多个军事代表团(组),访问了80多个国家,其中军队高级将领率团出访180多批。而来访的外国军队代表团(组)则多达1900多个,2万余人次,……
开国大阅兵
开国大阅兵,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以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
为了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决定:在进行开国大典的时候,举行阅兵仪式。
“告诉同志们。只许搞好。不许搞坏”
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任副主任。同时,成立了阅兵指挥机构。任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阅兵司令员,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为阅兵总指挥,杨成武(二十兵团司令员)、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长)、刘仁(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为阅兵副总指挥。
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对于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现出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振奋民族精神,这是开国大典阅兵的一个主要目的。
阅兵指挥所由阅兵副总指挥杨成武兼,副主任有唐永健。杨成武第一次受命搞阅兵,他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走访了刘伯承司令员。因为刘伯承早年留学苏联,知道一些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情况。
刘伯承向他介绍了有关阅兵方面的知识和情况。刘伯承说:“阅兵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还鼓励说:“在开国大典进行阅兵仪式,这是我国历史上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庆典。我们一定要搞好,把中国军队高昂的士气表现出来。”
刘伯承还讲了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希特勒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在红场进行阅兵,犹如一颗精神原子弹,对正在前线殊死抗战的苏联红军将士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陈毅也鼓励杨成武:“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就当成是一次队列会操。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老百姓看到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人民军队!”
杨成武极受鼓舞,夜以继日与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很快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
方案规定,阅兵按阅兵式、分列式的程序组织实施。阅兵式在静止状态下举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主席台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在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兵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方案规定,受阅序列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第一序列是海军部队:由安东(今丹东市)海军学校与华东舰队各一个排编成一个方队,计155人;第二序列是陆军部队:由华北野战军第二十兵团和平津卫戍部队组成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各一个师。其中,战车师辖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一个,共12个方队8100人,另有6路纵队、1920匹军马组成的方队;第三序列是空军: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属的17架各式飞机组成。参加受阅的部队,总计为16400人。
受阅的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组织,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盛大的阅兵阵容。
7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听取了聂荣臻、杨成武的汇报介绍,阅兵典礼方案顺利通过。
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P11-12
军队是国家利益、领土主权的捍卫者,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伴随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上不断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人民解放军始终保持英雄本色,为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与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首往昔,新中国军旅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历历在目,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20世纪60年代末,苏军在乌苏里江界河上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这场小规模的边界冲突极富典型意义。它向世人昭示,那种外国列强任意割占我领土、蹂躏我人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人民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做到寸土不让,坚决打击一切外来侵犯之敌。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当霸权主义者的罪恶行径危及世界和平与我国国家安全时,人民军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援越抗美等斗争,给霸权主义者以当头棒喝。在霸权主义者大搞军备竞赛之时,我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向世界宣布裁军100万,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50多年来,台湾海峡的炮声持续20多年,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不断。人民解放军始终给妨碍祖国统一的各种势力和分裂主义者以极大的军事震慑,以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与强大的军事力量,正告那些别有用心者:任何分裂祖国的企图,都将在人民军队的铁拳打击下自取灭亡……
这一桩桩军旅大事,人们或许亲身感受过,或许从文献资料的转述中略知一二,但未必清楚每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推出的这套纪实书,就是试图通过对军旅中这些大事产生的国内外背景、高层决策内情、具体细节、影响结果等的详尽记述,以歌颂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讴歌这支军队为创建与巩固人民政权、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加广大读者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自觉珍惜和维护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新中国军旅大事纪实》的写作历时近三个春秋,作者均是军旅中的学者、教授、作家、记者。这些人大都已年过半百,他们在军队中工作了几十年,是新中国军旅大事、要事的目击者、参与者。书中所讲述的,大多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书中写到的边疆、海防前线作战,作者们有的当时就是参战者、前线随军记者;有的长期在祖国边疆、海防线上生活,与战士同甘共苦,在军营摸爬滚打;有的长期在高等军事院校工作,从事军事、政治教学和党史、军史研究。可以说,这套书是他们长期积累、精心研究的成果。相信作者所记述的这些事情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增长人们的知识,启发人们思索。当然,由于作者个人的局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编写过程中,湖南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从定题目到如何写好这套书,给予了热忱的支持和指导,在此,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
人民解放军的建设,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年年岁岁都有新的发展。我们将关注着军旅中的每一件重大事情,把继续研究、学习的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
《新中国军旅大事纪实》编委会
2005年8月于北京
本书是《新中国军旅大事纪实》中的一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部分学者合作撰写而成。全书的分工如下:上篇“大阅兵、大练兵、大演习、大裁军”:林建公、程秀龙、曹宏、崔淑霞;下篇“对外重大军事交往活动”:曹宏、曲静涛。全书由林建公组织,程秀龙、林建公统稿,李志经审阅,计庆功负责编务。
湖南人民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书中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亦恳请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