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康德的人曾经说道:这个世界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那么,关于这片神秘星空的法则是什么呢?本书以时间为序,从中外两个方面系统而有重点、注重事实而行文生动地介绍了星占学的产生、发展与沿革,为你解开这片星空的面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 |
分类 | |
作者 | 江晓原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叫康德的人曾经说道:这个世界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那么,关于这片神秘星空的法则是什么呢?本书以时间为序,从中外两个方面系统而有重点、注重事实而行文生动地介绍了星占学的产生、发展与沿革,为你解开这片星空的面纱! 内容推荐 星占学.这项关于算命的严肃学问,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精密科学。在古代,星占学曾经哺育了天文学的萌芽,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这一现象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世界都无一例外。所以,今天人们只要试图研究天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只要试图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科学--文化史.就不能不认真回顾历史上的星占学。本书以时间为序,从中外两个方面系统而有重点、注重事实而行文生动地介绍了星占学的产生、发展与沿革,是了解星占学不可多得的通俗科学读本。 目录 导论/1 第1章 美索不达米亚:星占学之源/15 第2章 埃及:众神的星空/45 第3章 希腊和希腊化世界/65 第4章 罗马帝国:围绕着皇冠的星占学/79 第5章 基督教会:对星占学的矛盾态度/97 第6章 走出中世纪:欧洲/107 第7章 中世纪阿拉伯的星占学与天文学/141 第8章 文艺复兴:星占学盛极而衰/159 第9章 中国星占学的特殊性/207 第10章 分野理论/217 第11章 恒星星占学/229 第12章 可推算天象:日月与行星星占学/249 第13章 彗星与流陨之占/269 新版后记/281 综合索引/283 插图索引/291 试读章节 个人的穷通祸福 预测个人的穷通祸福,本是西方生辰星占学中最基本、最经典的课题,到星占学事务所去请教这方面问题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即使到了今天,人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把握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正如一位星占学的辩护者所说的:那些不相信星占学的人面对无法把握的命运,只能在如下两者中作选择--要么是全无规律的机会的控制,要么是反复无常的神灵的主宰。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星占学的解释看上去确实要比上两者更有理、更渊博。利利宣称:他为主顾排算好算命天宫图之后,便可"对于此人一生中可能交上的好运和恶运作出总体的判断,同时也判定他的脾气、体质、品格、外貌等等";然后他就"指出其吉利的年份,涉及到健康、财产得失、官职升迁等等"。托马斯很有见地地指出,那时的人去找星占学家为自己排算天宫图并预言休咎,占算流年,和当代人去心理医生那里接受心理分析"是同样具有吸引力的",因为那时的星占学家与如今的心理医生都可以透彻地分析来访者隐藏着的心态、发展着的品格,以及应该注意提防的弱点。当然,星占学家通常总是强调指出,他们根据算命天宫图推断出来的结论,只是建立在"潜在的可能性"之上,并没有绝对不可避免的宿命控制着人的一生。这种观点,说到底还是归结到"哲人主宰星辰"--如果人们在星占学家的指导下得以避凶就吉,也就可以看作是对命运的某种战胜,而星占学家就可以被视为帮助他们取得胜利的哲人。 序言 的四种读法 本书付梓之前,已有一些人士阅读过其中的部分内容,他们告诉我,这本书可以有四种读法。由于写这样一本书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为什么不在前言中再作一次小小的新尝试呢--我将人们告诉我的本书的四种读法转述如下: 第一种读法是将本书的122幅插图披阅一遍。根据书前的本书插图目录很容易找到这些图。每幅图都附有一段文字说明。这样做可以对本书的主题获得某些浮光掠影的了解。 第二种读法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阅本书的某些章节。按照比较老派的观念,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应该不是做学问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一位年轻的女读者告诉我,本书的若干章节确实具有这种功能。我倒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其实是本书的主题所决定的。 第三种读法是大致按顺序将本书阅读一遍--最常规的读法,无需多说。 第四种读法也许还不能称之为"读",但确实是学者们经常采用的,那就是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查阅本书的某些章节。书末的"综合索引"和书中那些令人生厌的页末脚注,主要就是为采用这种读法的读者安排的。 当然,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纯粹的事物,上面的任何一种读法,都可能引起其他读法,如果这样,那我当然更为高兴。 后记 这本初版到现在,转眼之间,已经十年了。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刚刚完成了一本专门分析研究中国古代星占学的《星占学与传统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在那本小书中,我对中国古代星占学的基本文献作了类型分析,包括天象、占辞、占例等等,并分析了星占学在古代政治运作中的角色和功能。十几年来,倒也未见相同类型的作品问世--谈论中国古代星占学的书当然有,但未见像拙作中那样做的,所以那本小书最近也出了新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新版)。 谈中国古代星占学的《星占学与传统文化》出版之后不久,上海科技教育出皈社就建议我写一本谈世界各国星占学的书。我那时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压力不大,所以对那个建议也跃跃欲试,就真的动手写起来。 本书初稿中原来并没有"中国篇",但是后来出版社希望我增加这一部分,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感到也有道理,就同意了。这样与初版时的书名《历史上的星占学》也是符合的。 许多人将星占学看成"封建迷信"的方术之类的东西,其实在古代世界,星占学是历史最悠久的精密学科 因为它需要知道某些天体(至少是日、月和五大行星)在任意时刻的准确位置,而这就需要观测、计算,需要天文仪器,需要球面天文学、几何学和若干其它数学工具。所以从功能和性质上来说,星占学当然不是科学;但是从它所使用的工具来说,星占学却是最早就"科学化"了的学问。 正因为如此,在古代世界,星占学与天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难分难解,如此水乳交融,以至于这部《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天文学外史"。事实上,天文学就是喝着星占学的乳汁长大的。 到近代科学诞生之日,天文学当然与星占学分道扬镳了一一开普勒也许可以算作分道扬镳前夜的最后一个标志性人物。今天,星占学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但是,星占学与别的伪科学相比,它在今天却仍然能够得到不少天文学史专家、甚至天文学家的关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星占学史料是一笔珍贵的遗产。 姑以中国古代的情形为例。 关于中国古代的天学遗产,学者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丰富的天象记录一一收录在《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一书中的天象记录,共一万多条。这是天学遗产中最富科学价值的部分。古人虽是出于星占学的目的而记录了这些天象,但是它们在今天却可以为现代天文学所利用。由于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天体,而天体的演变在时间上通常都是大尺度的,千万年只如一瞬。因此古代的记录,即使科学性、准确性差一点,也仍然弥足珍贵。 但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另一种思路来看待中国天学遗产。办法是将这些遗产为三类: 第一类:可以用来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方面的遗产主要就是古代的天象记录,所能获得的成果有:超新星遗迹证认、解决"天狼星颜色问题"等,以及利用古代交蚀、月掩星之类的记录,来研究地球自转的变化问题 不过与上面两个带有可遇不可求色彩的古为今用的案例相比,后面这些工作没有那种可遇不可求的色彩,当然也出不了像《古新星新表》那样精彩的成果。总的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研究方向,即利用古代天象记录为现代天文学服务。 第二类:可以用来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古人出于星占学目的而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刻记录了许多天象,这些天象有可能被用来确定那些历史事件的准确年代和时刻。参见本书导论最后一节。 第三类:可以用来了解古代社会。通过对星占学史料的社会学分析,可以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的。中国古代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天文学,有的只是"天学"--这不是一种自然科学,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深深进入古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一次日蚀、一次金星或木星的特殊位置、更不要说一次彗星出现了,所有这些天象,在古人看来都不是科学问题(他们也没听说过这个字眼),而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个神学问题,或是一个政治问题--"政治"这个字眼至少古代中国人是听说过的。 这样的分类,基本上可以将中国天学的遗产一网打尽。 本书1995年初版后,曾被贝塔斯曼书友社购买版权重印过两次,内容一仍其旧。这次新版,我对文字内容作了一些补充和修订,而插图则从原版的36幅扩大了3倍以上。 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吴燕小姐和穆蕴秋小姐,她们以一片兰心蕙质,为本书新版重新配了插图--我的意思是说,在这些图的选择和安排中,反映了她们的灵气和趣味。特别是吴燕小姐,这些插图的说明文字初稿也出自其手。吴燕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她到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来读研究生,成为她两位前上司的大遗憾事),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写手,在协助我工作时,她一再证明了这两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