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是古老的传播“媒体”,是独特的营销管道,而感召是口碑传播的内在引爆器,是口碑营销的成功诀窍。本书是第一本全面阐述感召营销理论及实践的书籍。它首次系统地提出感召营销的理念,深入剖析感召营销的精髓,并对如何启动感召营销、以及感召营销的五个步骤进行提炼与论述,与此同时,作者还对口碑传播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本书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用大量应用感召营销的经典案例,将从更宽广的范围启发读者的思维,让读者从感召营销中受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召营销(口碑传播的内在诀窍)/汇才文化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金伯杨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口碑是古老的传播“媒体”,是独特的营销管道,而感召是口碑传播的内在引爆器,是口碑营销的成功诀窍。本书是第一本全面阐述感召营销理论及实践的书籍。它首次系统地提出感召营销的理念,深入剖析感召营销的精髓,并对如何启动感召营销、以及感召营销的五个步骤进行提炼与论述,与此同时,作者还对口碑传播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本书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用大量应用感召营销的经典案例,将从更宽广的范围启发读者的思维,让读者从感召营销中受益。 目录 序 /3 引言 /5 I 感召的力量 /1 《读者》畅销的秘密 /2 感召巧渡华帝危机 /8 内部营销的爆发力 /16 追随者的追随方向 /22 要么感召,要么被感召 /28 关注汇才:人本教练模式 /33 进入口碑的资格 /38 II 感召的基础 /43 人是营销的本源 /44 与理想接轨 /49 寻找内在价值 /56 以顾客为中心 /61 关注汇才:起点就是感召 /68 口碑犹如接力棒 /73 III 启动感召营销 /77 "你"是最重要的 /78 从心出发 /84 感召的误区 /91 置身于状态中 /97 创造体验平台 /104 突破历史障碍 /112 你赢了,那又怎么样? /119 关注汇才:共赢才是真的赢 /124 口碑传播的深层动机 /130 IV 感召的步骤 /133 设定范畴 /134 感召五部曲 /140 印证你的感召 /147 关注汇才:高难度的自由跳 /151 口碑传播的方 /160 V 感召无处不在 /163 谈判的最佳选择 /164 领导力的本质 /168 CRM:不是管理数据库 /171 生命是一场感召游戏 /175 关注汇才:汇才专业用语 /179 后记 /186 试读章节 《读者》畅销的秘密 永远的蝴蝶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企业老板很感慨地说,他从读中学就开始看甘肃出版的《读者》杂志(以前叫《读者文摘》),一直到现在。只要人们提起爱情小说,提到蝴蝶的故事,他就会想起(《读者》曾经刊载的一篇小小说"永远的蝴蝶",并且能够背诵出小说的内容。说完,他当场给大家朗诵: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地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米,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P2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呀,那是一封写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他的朗诵声情并茂,真情流露。朗诵结束,大厅里静悄悄的,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声。两分钟后,如雷的掌声从四周响起,不少人的眼里含着泪水。 他说,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是10多年前。那一天,他在大学的宿舍里 看书,读到了《读者》刊登的台湾著名作家陈启佑的这篇作品。很巧,收 音机里也传出了作品的配乐诗朗诵。那一刻,他感觉全身像触电一样,无法抑制心情的激动和身体的颤抖。10多年了,当初的情景和感觉他记忆 犹新。 那次"触电",让他永远记住了"永远的蝴蝶",也在心里为《读者》 腾出了一个永久的空间。10多年来,每一期新的(《读者》都会陪伴着他,从来没有间断。有一段时间,他以为(《读者》定位的对象是涉世之初、追 求成功的人们,就像当初自己一样。后来他发现,无论自己拥有多少财富,无论自己在社会上多有地位,《读者》一样可以让他感动和产生心灵震撼,就像那一只永远的蝴蝶。 《读者》影响了他的为人,也影响了他经营企业的方式。阅读《读者》成为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也喜欢上了《读者》,新杂志一到,就和爸爸争抢,想先睹为快。P3 序言 汇才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一直都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多年来,汇才一直都是以"感召"作为口碑传播的载体,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新颖的商业模式。一般人很难理解汇才的客户何以在没有任何金钱获益的情况下,不断向外界推介汇才的产品,有的客户甚至在完成汇才的训练多年以后,仍然会主动推荐客户给汇才。这种客户的忠诚度令人惊讶,也启发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将这种模式引入自己的企业中,用于谈判、销售的过程,或是加强人际之间的沟通、联系。有的人干脆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感召作为教育孩子的新方法。 当中有无数令人振奋的成效,但始终只流于获益者自己津津乐道。这次金伯杨先生与我合作写出这本书,令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这一模式。 每个人都有经营梦想、品尝生活的权利。 因此,我也乐于把自己过去多年的探索和经验通过这本书贡献出来,支持更多的企业运用"感召"这一工具成就自己的梦想! 黄荣华 2005年3月28日 后记 我与黄荣华相识5年,通过她才知道汇才,才开始接触并了解到汇才的传奇故事,此后一直关注汇才的发展。同所有走近汇才的人一样,当初我也经历了好奇和狂热的心路历程,期间有不少的感受、收获以及震撼。当我亲身经历了汇才所有的训练过程,近距离地观察了汇才的运作后,惊讶于汇才创造的成功案例以及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我离开汇才 训练近4年的今天,当初训练中体验过的各种细节已经淡去,好奇和狂热早已归于平静。我相信,很多经历过汇才训练的人同我一样,尽管时间将细节冲淡,但对汇才的商业模式却饶有兴趣,希望能够从中解码,取其精华运用在各自的事业之中。 感召营销虽为汇才所运用、推广,却不应该为汇才所独有,其"以人为中心"的聚焦方式适合任何一个行业,其将"以人为本"市场化、系统化的做法值得所有企业借鉴。因此,我试图立足汇才又超越汇才,提炼出汇才商业模式中带有共性的闪光点。由于汇才的成长包含了太多因素,涉及心理学、管理学、营销学等诸多要素,本人才疏学浅,惟有尽 力为之,但愿对您有所帮助。 不少人知道我在研究汇才后,不约而同地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如 何看待汇才",我的回答是"不偏不倚"。在我看来,汇才就是一家企业,一家以人为经营对象的企业,其他企业遇到的经营以及管理难题,汇才也同样会遇到,区别可能在于难题的方向、发生的时间以及解决的办法不同而已。相反,剖析和提炼汇才的特色才是促使我写作本书的动机。 感谢黄荣华的合作和分享,感谢其他汇才人以及更多朋友对我的支持,尽管我不能一一列举你们的大名,此书的顺利出版却有你们的智慧闪耀其间。 金伯杨(jby007@tom.com) 2005年3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