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的非洲之旅,一段真实的文字图象记录。在那里,有的只是温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没有噪音,不见烦躁。书中记录了非洲神秘莫测的文化习俗和美丽的自然境域.在那里,你也可以将你的心灵释放,在天地里尽情的飞翔!
相信"梁子"这个名字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独闯非洲的侠客行迹及其所带回的许多珍贵的非洲图像和资料给中国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识梁子是在我刚到厄立特里亚上任不久,我为有这么一个中国记者对我正在工作的国家感兴趣而感到高兴。然而2003年11月初当她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时,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我原以为一个敢独自闯荡非洲荒漠和丛林的中国女记者不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剽悍"巾帼,至少也是一名相当男性化的女性,但站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个眉清目秀、身材纤细的普通女子,你不由得会十分佩服她的勇气和胆量,称赞其智慧和才能。
梁子性格开朗活泼.但又极具坚忍不拔的个性;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又不乏女人那细心的观察力。她很健谈,说起话来像机关枪似的,不仅滔滔不绝,而且还具有穿透力。
从她的言谈举止中,你不难发现她既具有一往无前的军人气质,又有西北高原"油泼辣子"的豪爽性情,什么"难"呀."苦"呀,甚至"险"呀,从她嘴里出来似乎并不沉重,自然是她的丰富的阅历"炼"就了她那要强的性格,敢想敢干,永不满足。可能有人觉得梁子这个人有点"怪",不是吗7世界上热闹的地方有的是,她却对非洲的穷乡僻壤情有独钟,非洲有那么多大国她不去,却选择了像厄立特里亚这样的一些小国,放着气候宜人的首都阿斯马拉她不呆,却偏偏跑到那个在地图上都不易找到的小渔村提奥去遭罪。也许这就是非同寻常的梁子,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要强女性。一个记者在事业上的执著追求。
厄立特里亚是位于红海之滨的一个非洲之角小国,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300多万,1993年才刚刚独立,是非洲最年轻的国家。由于受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影响,经济发展尚处于百废待兴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很低。
厄立特里亚人民心地善良、民风淳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中厄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在中国也许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厄立特里亚,但在厄立特里亚却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china"在厄立特里亚老百姓中可谓老少称道,妇孺皆知。
厄立特里亚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上各半,两教信徒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前两次非洲之行不同的是.梁子这次所蹲点采访的提奥村属厄立特里亚南红海省的穆斯林地区,主要是阿法尔民族的居住地,那里交通和通讯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由于条件的限制、宗教习俗、生活习惯等种种原因.对于一个女性的梁子来说在那里所遇到的不便、困难、尴尬甚至危险便可想而知。正因为如此,她这次在红海和沙漠之间那块狭长地带的经历读起来既有点像荒漠游记,又有点像探险小说,内容丰富翔实,文字生动朴实,叙述情真意切。仿佛是带着你游荡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历经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短短的三个来月,从一个陌生的外来客到与当地人"混"成一家,从起初怒目相视到离别时依依不舍,毫无疑问。梁子的付出是值得的,收获也是颇丰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上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她从提奥回到阿斯马拉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时.发现她那本不太壮实的身体已明显地消瘦了一圈.而且由于受到裹挟着盐分的海风吹拂和赤道阳光的灼热.她脸上的肤色与厄立特里亚人已相差无几了。更意想不到的是,当询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回答竟是"我现在特想吃肉,而且想吃肥肉",好一幅"垂涎欲滴"的绝妙写照。祝贺梁子以《红海大漠》一书为中国读者走进非洲成功地架起了又一座桥梁。
愿"梁子"这个名字作为增进中厄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友好使节永远铭记在厄立特里亚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