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青蛙温水自杀”定理而展开,不仅对知识经营做了学理上的分析,还借用大量案例对知识经营的战略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一本难得的管理学创新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做一只跳出温水的青蛙--知识经营战略研究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王国进 |
出版社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青蛙温水自杀”定理而展开,不仅对知识经营做了学理上的分析,还借用大量案例对知识经营的战略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一本难得的管理学创新著作。 内容推荐 当青蛙面临显而可见的危险时能有所防范,而对潜在的危机却漠然视之,最终吃了大亏。这就是著名的“青蛙温水自杀”定理。今天,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就像正在缓慢提高的水温。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不仅要具备认识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应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实现新的价值,即从事“知识经营”。 所谓知识经营,从知识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来看,就是把知识这种特殊的资本,通过流动、收购、兼并、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多种途径,进行优化配置,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就是以知识作为经营活动主要的、乃至唯一的资源输入,通过卓有成效的知识管理活动提高企业产出中知识贡献的价值,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资源作为进一步的资源输入,从而为组织持续创造高额收益的活动。 目录 序 引言 从水煮青蛙说起 第一章 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 第一节 宏观环境的变化(4) 第二节 微观环境的变化(14) 第三节 知识经营研究的兴起(17) 第二章 从知识到知识资本 第一节 知识(22) 第二节 知识商品(26) 第三节 知识资本(30) 第三章 认识知识经营 第一节 什么是知识经营(37) 第二节 知识经营与传统经营(44) 第三节 知识经营与知识管理(49) 第四节 知识经营与知识生产(56) 第五节 知识经营的过程(58) 第四章什么样的企业才能从事知识经营 第一节 知识经营的特征(66) 第二节 知识经营的条件(72) 第三节 知识经营的意义(82) 第五章 作出正确的知识经营战略决策 第一节 正确的决策意味着成功的一半(90) 第二节 知识经营战略决策的内容(99) 第三节 知识经营战略决策的过程(105) 第六章 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知识经营战略 第一节 全面理解技术创新(111)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121)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机制(125) 第四节 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的支撑条件(132) 第七章 以无形资产为中心的知识经营战略 第一节 知识产权与知识经营(144) 第二节 技术标准是知识经营的杀手锏(151) 第三节 品牌经营是企业价值的放大器(162) 第四节 创新的商业模式是知识经营的减压阀(176) 第八章 以人才资本为中心的知识经营战略 第一节 知识经营与人才激励(190) 第二节 国内外知识经营人才开发现状(198) 第三节 构建富有成效的人才激励机制(203) 第九章 以促进知识创造和转移为中心的知识经营战略 第一节 构建有利于知识经营的企业文化(210) 第二节 以合作意识构筑知识联盟(222) 第十章 做一个成功的知识经营者 第一节 知识经营者的类型与素质(236) 第二节 在庄稼地里掘金的郭浩(243) 第三节 深谙品牌维护之道的刘瑞旗(255) 第四节 把人参果卖出天价的吴正仓(260)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19世纪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在这生死关头,反应敏捷的青蛙奋力跳出,安然逃生。之后,他们又盛了大半锅冷水,再把这只青蛙放进去,然后逐渐加温;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已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锅底。故事的结果很耐人寻味:当青蛙面临显而易见的危险时能有所防范,而对潜在的危机却漠然视之,最终吃了大亏。这就是著名的“青蛙温水自杀”定理。 人和青蛙一样都是有惰性的,一旦进入并适应了舒适生活就容易贪图安逸、满足现状,不愿再向前多迈一步。但长此下去,就难以逃脱“温水青蛙”的命运,会在浑然不觉中被舒舒服服地烫死。现实的环境就像一锅无形的温水,尽管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是,我们好像并不认为这与我们自己有太大的关系。也许我们偶尔会谈到来自环境的压力,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在随遇而安,甚至随波逐流。这样的结果,和那只温水中的青蛙不可能有太大的区别。 要想不重演青蛙的悲剧,最根本的路径在于消除惰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主动自我加压、充电,始终保持拼搏奋进的锐气。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讲的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要顺中见逆,居安思危。温水中的青蛙最终难逃一死,就是因为它躲在锅内,没有抬头看周围的世界,甚至排斥周围的世界。幻想有什么东西能保住一辈子是不明智的,所以我们要时刻想像有一盆无形的温水存在,万万不可重蹈青蛙温水慢性自杀之覆辙! 今天,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就像正在缓慢提高的水温。就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对世界富豪排名时,前十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而如今排在前十名的世界富豪一半以上与信息等高科技产业相关。以往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的财富是建立在庞大的有形原料和产品之上的,而如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却包含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之中,其麾下的微软公司不但以市场价值2000亿美元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市场价值的4倍,而且还造就了除他自己以外的2000多名百万富翁。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在提醒“温水中的青蛙”:水温正在提高,你如果不赶紧跳出来,那么等待你的将是死路一条。如何跳?这里的关键是要在水温还没有将自己“麻木”之前,以一种积极而不是抗拒变化的心态来实现自我变革。P1 序言 水煮青蛙的故事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本书的作者把这个故事运用于创新企业的经营理念,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为什么要“做一只跳出温水的青蛙”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新的发展环境。 从宏观环境来看,首先,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到来的标志。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已经在社会生产中取得了主导性的地位,并根本地改变了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在知识经济发达的美国,知识正在成为其最重要的出口产品——1999年,整个国家的特许和版权收入为370亿美元,而同期销售飞机的收入只有290亿美元。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人逐渐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自主活动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由工业社会的主一客关系,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一主关系,即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迅速加快。这种全球化以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为社会的主要支柱,它的轴心原则是后工业文明原则,其基本结构是“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它主张多元文化而反对单一的文明,强调差异而否认同一,反对思维等级和中心而主张“平面化”,反对先验的理性或本体意义的决定论、惟一论而推崇全球性话语。第三,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牵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不再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制造业,而是以信息、文化、科技为主体的“软资源”,同时,以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环境标识、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税收、绿色包装、绿色检疫制度为特点的环境立法在全球范围内渐成趋势,绿色产业渐成主导产业。第四,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并导致产业生命周期的缩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世界范围内相对独立的各国经济逐步区域化、一体化,各个国家、地区、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智力、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技术寿命的不断缩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心并采取更为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从微观环境来看,首先是竞争环境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以企业能力为中心的竞争。同时,随时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使企业的竞争对手更加难以辨别,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竞争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信息产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竞争日益软化,高新技术对于经济增长作用的加大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灵魂,科技体系的日趋复杂和企业对长期利益的更加关注使合作成为企业取得整体竞争优势的关键。其次,竞争的范围正在变得模糊。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把在线订货单上的数据传送到工厂车间,使制造者更容易与销售者联系,使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地与每一位顾客进行持续的一对一的对话,确切了解他们的爱好并作出反应。再次,由于企业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知识型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虚拟运营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营方式,快速灵活的团队成为企业的主要作业方式,电子网络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要素,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到前台,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最后,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和开发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深刻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这些变化,并积极寻求对策,我们才能以这个时代主人的身份把握自己的命运。 本书的作者王国进是我在复旦大学培养的第一届博士生。作者治学态度严谨,在产业经济、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具有比较扎实的功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博士论文的研究,曾撰写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编多部学术著作,独立承担纵向课题或承担其他课题多项,使得其博士论文具有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博士毕业后,作者一直关注企业知识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围绕这一领域发表了多篇论文。可以说,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晶。 通览全书,我认为,本书是一本难得的管理学创新著作。首先,作者对知识经营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规范的定义;其次,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知识经营战略的四种模式,并给出了各种模式的操作性思路;再次,作者对知识经营企业的特征、条件,以及知识经营者的素质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些分析无论是对于我们构建知识经营型企业,还是做一个知识经营型企业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然,由于本书所提出并试图论证的一些观点在国内外都很少有人研究,因此本书的不完善在所难免,但是,任何瑕疵的存在都难以掩盖这本书对管理学研究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相信本书将为我国企业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把握竞争的主动权,并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王家瑞 2004年11月19日 后记 出版专著是作者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但是,由于担心自己的一些观点不太成熟,所以尽管曾经写过一两本书稿,都只能压在箱底。今天,这本书终于正式出版了,作者真是既兴奋又惴惴不安。 本书之所以能够最终出版,首先得感谢我的导师王家瑞教授。作为他的第一届博士生,我在他那里得到的关怀和教益是难以言表的。不管是在青岛,还是在北京,他始终以老师对学生那种特有的拳拳之情,留出足够的时间向我们耳提面命。这些年,他不仅耐心地指导我拟定博士论文的选题和大纲,还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论文初稿和再稿,甚至精心修改论文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不仅热心指导我的专业课学习,还无比耐心地帮我排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帮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说明的是,经他亲自指导所完成的一些理论成果,有的已经成为本书的一部分,因此,本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王老师的成果。我希望自己不会辜负老师的殷切关爱。 师从王老师是幸运的,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恩师苏东水教授。初识苏先生是在1998年的金秋。当时,我怀着一个准硕士毕业生对复旦的无比眷恋之情,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苏先生的课堂。从此,我被他那谦逊、儒雅、豁达、睿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尤其是他融汇古今中外管理理论和实践,以及他自己几十年人生感悟而创造性地提出并阐述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思想激发了我皈依苏门的信心与决心。此后的四个春秋,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我不仅顺利地被录取为管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还出色地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任务。苏先生的思想精深而博大,我在先生那里所得到的帮助不仅仅是顺利完成博士学业,更将是一生都受益的。 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倪大奇教授和王伯军副教授、我的博士后导师王其藩教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首次认识了复旦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导和激励我在复旦一直学习和工作了8年。 我还要感谢著名数学家李大潜院士、北京钢铁研究院杨文远教授,他们对我在复旦的成长都付出过大量的心血,可以说,没有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无私帮助,我根本不可能顺利走到今天。 我在上海企展经济文化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得到上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诸多关心和照顾,因此,我要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山西经济出版社李肖敏老师、寇志宏老师和任冰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还得到过很多亲友的帮助,如广州舰艇学院的闽长虹先生、《新闻报》社的徐斌忠先生和上海房屋销售有限公司的王骏翼先生。限于篇幅,我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列举,但是,我会在内心深处向他们祝福。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书中尽可能注明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一栏中详细列出。但是,由于本书历经多次修改,有些本应当注明的出处可能被遗漏。因此,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除了要对所有启发本书思路形成的文献作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以外,还要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歉意。另外,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尚有诸多缺憾,希望尊敬的读者不吝赐教。 王国进 2004年11月31日于复旦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