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商社会生活史(上下)/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宋镇豪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中的一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之一种,立足于文献、古文字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进展,深入系统考察了夏商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细括环境、居宅、邑聚、人口、婚姻、交通、饮食、服饰、医疗保健、宗教信仰等,史料翔实,视野开阔,题材丰富,方法审慎,见解新颖,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著。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担的198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有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十卷。《夏商社会生活史》系其第一卷。

夏商人们一日两餐,食物有粟、黍、麦、稻、高粱、人豆等“六谷”以及蔬果、肉类食品与水产品。酒的消费量甚大。卜层社会的“食礼”,从礼器名数组合到使用中表现的节仪,从肴馔品类到烹饪品味,从进食方式到筵席宴飨,蕴含着阶级之严别,等级之序次,人际关系之谐修,社会人伦教化之倡导,显示了缘饰规范中“寓礼于食”的实际功能。

夏商以农立国,为求年成丰收,每每举行御除蝗灾、风灾、雨灾、大旱土龙求雨和焚巫祈雨的祭祀。社会信仰系统呈超自然神上帝、天地自然世界诸神及祖先神祗、地下鬼魅三大分野,“定其人神所居”而有不同的祭祀场所。祖先祭礼隆繁,族葬成俗顽强维持。迷信梦,有占梦、释梦、禳除梦忧的巫术行事。龟卜、骨卜与筮占法盛行。

夏商有学校称“大学”、“瞽宗”、“右学”等,尚武尚勇,绳绳相继,习文习武,学舞学乐,学行仪,知礼容,敬耆老,习驭竟射,阅武操练,为贵族子弟基本受学内容,执教者有乐师多万、精通各种乐器祀乐的瞽矇者、巫师、亚官乃至商王。

文字使用在夏商社会生活中已有一定覆盖而。甲骨文与流行于世俗社会的筮数陶文、各地出土的自由不羁、随意草率的陶文、石器文字、骨刻文字,以及庄重典雅的青铜礼器铭文、铜餐印文字、华贵的玉器朱书墨刀刻文字等等,多层面揭示了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使用状态,起有相应的文化传播功效。

目录

上 册

绪论

回顾和现状

要旨和体例

第一章 环境、居宅、邑聚

第一节 夏商居民对环境的选择和治理

夏代择居的人地因素

商代的国土经略

第二节 居宅和邑聚

史前的居宅

度地制邑

第三节 建筑营造仪式

史前建筑仪式

夏商建筑仪式

第四节 居室设施与作息起居习俗

民居建筑

居室设施

四时与年岁

纪时制

第二章 人口

第一节 早期人口清查统计

第二节 夏商人口总数估测

文献所见夏商人口数

夏商人口总数的考察

第三节 夏商王邑人口分析

王邑人口规模

王邑人口的自然构成

第三章 婚姻

第一节婚姻形态的演进

第二节夏代婚姻

鲧禹时多态多姿的婚制婚俗

夏代王室婚姻

第三节 商代婚制

一夫一妻婚制

多妣多妇的命名和变态婚制

贵族的政治婚姻

婚娶礼仪

冥婚观念

第四节 生育、子息与亲属观念

婚龄习惯

求生习俗

名子礼俗

命氏之滥觞

亲属称谓

第四章 交通

 第一节 交通的缘起

 第二节 夏商交通地理观念

 第三节 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网络

殷商道路交通制度

第四节 交通方式和工具

徒步外行

过河和用舟

车之用

骑乘

第五章 饮食

第一节 原始时期的饮食

火食伊始

多元区域性的饮食生活形态

第二节 夏商人的食粮

谷类粮食

肉食、水产与蔬果

饮料品——酒的酿制与品种

第三节 烹饪俗尚

几种原始熟食法的演进

粮食加工与食品储藏

烹饪礼尚与调味品

第四节 器以藏礼

为器之用

等级制的饮食礼器

第五节 食以体政

饮食心态

筵席宴飨

合族聚食

第六节 以乐侑食

夏代贵族的饮食重乐

殷人尚声

商代的乐政

第七节 饮食业

下  册

第六章 服饰

第一节 衣着装饰之原始

先民的衣着和发式

原始时期人体装饰品

第二节 夏商服饰品类

夏时期的服饰品类

商时期的服饰品类

第三节 衣料质地和色调纹样

衣料质地

夏商时期服饰的纹样图案和色调

第四节 人像雕塑所见的衣服式样

跪坐像

蹲居像

箕踞像

立像

第五节 冠制和履制

冠制与冠式

特殊冠式与皮甲

履制

第六节 头饰、发型与饰物

中上层社会头饰与发型

下层社会头饰与发型

头饰的形式与饰物

耳饰

第七节 服饰的地域性差异

五方之民服饰的多元形态

三星堆出土人像的服饰款样

金沙遗址出土人像的服饰式样

华夏服饰系统内蕴心态的代变

第七章 农业礼俗

第一节 农业生产礼俗

第二节农业信仰礼俗

农业御灾礼俗

“告秋”及“告麦”礼俗

农业登尝礼俗

第八章 人生俗尚与病患医疗

第一节 礼俗与刑法

第二节 社会崇尚和学校教育

 尚武尚勇

 学校与教育

第三节 卫生保健俗尚

环境卫生

饮食卫生保健

个人卫生

性生活度制与妇幼保健

第四节病患知识

原始人的常见疾病

夏商人对疾患的认识

第五节巫医交合

巫医不分

医疗的俗信

第九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宗教分野

第二节 自然神祭礼

日神崇拜

东母、西母之祭

玄鸟生商

房屋建筑神与门神

 第三节 气象气候诸神的神性与神格

风、雨、旱诸神

雷、云、虹蚬诸神

雪、寒、煖、雹诸神 

第四节鬼魂观念和祖先神崇拜

鬼魂信仰

祖先崇拜的祭礼

丧葬礼俗

第五节 梦与占梦

第六节 甲骨占卜

占卜源流

甲骨占卜礼程

殷商王朝的占卜制度

第十章 文字与文体

第一节 夏商文字之使用状态

第二节 文体文例

文体种类

甲骨文体文例

甲骨文金文著录书目简称对照

后记

增订版后记

试读章节

原始时期人体装饰品

人体装饰品和衣装,前者主要出于增美饰或某种信仰观念,后者则以掩体避寒暑为本,实际功能有别,起始年代不一,最初并无必然联系。

早期人体装饰品主要取材于生产活动中所获石、玉、骨、牙、蚌、贝、螺、蛋壳等等,经适当选择和加工制成,包括颈饰、胸饰、腰饰、头部额饰、发饰、耳饰,以及腕饰、臂饰、指饰、足饰之类。

人体装饰最早之起,似可上追到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的北京新洞人遗址,曾发现两件经磨制的骨片。②距今约十万年前的阳高许家窑人,曾加工制成球核形骨片。③这些遗物表明,当时先民可能已有意识加工成一些粗简饰品,以植物纤维拴结于身作为装饰。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饰品的种类择取和加工技巧渐趋成熟。距今二万八千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有用石墨磨制的小装饰品,上有钻孔。④距今约一万八千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至少发现有六种装饰品:其一是白色石灰岩石研磨制成的石珠,有钻孔,共七枚,均染有红色(赤铁矿),且均发现于头骨附近,似为头饰品;其二是黄绿色有孔小砾石,扁圆形,两面钻制;其三是穿孔牙齿,有116枚,属之獾、狐、鹿、狸、虎的犬齿或门齿,有的还染成红色,孔周围光滑有亮光,是穿系戴用甚久之证,概皆穿之成串,作颈部及腰部之饰物;其四是骨坠四件,表面均磨光,上有长形凹入之痕;其五是穿孔海蚶之壳;其六是被染成红色的穿孔鱼骨。⑤在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曾出有穿孔骨饰,孔从两面对刮而成。⑥海城小孤山遗址,出有穿孔兽牙和穿孔蚌壳,在蚌饰边缘沟槽尚留有红色染料,同出还有骨针。①可见这一时期的人体装饰品,已从单纯拴结向穿孔挂戴演进,注重饰品的整体加工以及饰物造型、本色乃至染色,所饰部位头、颈、腰均有,呈现出饰品组合化和装饰部位复合化的趋势。从饰物与骨针等同出现象看,人体装饰品和原始衣装似初相结合。

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体装饰品日趋繁化,各地均有丰富实物资料出土。有学者曾综合考察了全国几大考古区域所见这一时期人体装饰品,指出它们有三方面的共同因素:

(一)从质地言,都是从早先对兽骨、兽牙、蚌贝等自然物进行简单加工成饰品,而向完全由人工制造的陶、石、玉质饰品过渡发展;

(二)在形制上,以有孔、易穿戴的环形饰品为主流,由此又出现各种形状的如块、珠、管等小件饰品种类;

(三)从装饰人体部位看,早期偏重头饰和颈饰,后发展到几乎遍及全身的肢饰、胸饰、腰饰、足饰等,而尤重于手、臂部的装饰。②

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各居民共同体的人体装饰尚好,已呈现出地区性或族系群体等方面不同差异,且时期不同,装饰习俗也并非一成不变。

北京门头沟区东胡林村一处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遗址,一具少女尸骨残留有颈饰、腕饰和胸饰三种人体装饰品,颈部的项链是用50枚大小匀称的穿孔海螺串系而成,腕部的骨镯是用七节牛肋骨截段磨制的骨管,长、短相间串联而成,胸饰则为穿孔河蚌制品。③这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北方地区所见人体装饰较齐整的一例。距今约7000年以前,本地区先民还以当地所产煤精制成饰品。沈阳新乐遗址出有煤精制的圆泡形饰、耳珰、圆珠等,还出有石珠、玉珠、玛瑙和木雕饰品。④到五千年前后的红山文化阶段,玉饰品大量出现,多为形制较小的片状坠饰,有鱼、鹗、鸟、龟、猪龙等多种动物形象,另又有玉珠、玉环及较大型的璧、璜、箍形器等饰物。辽西牛河梁遗址一号积石冢的M4墓主,一玉箍形器斜口朝下横置于脑后,据说是一种束发器,另外墓主的胸前有二件猪龙形玉饰,并排倒置,背靠背,吻部向外。M15墓主头顶下方也有箍形器,腰部左侧有玉璧、玉环各一,双腕各有一玉环。M14墓主的胸前有一勾云形玉饰,二玉环佩戴在腕部。①在东山嘴遗址还出土了陶塑人像的腰部装饰残块,似属一种皮索类腰带。②概言之,以玉箍束发,系腰带,胸前佩玉饰,双腕套玉环,是本地区先民人体装饰的典型形象。

与北方地区不同,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一龙山文化时期居民,尽管自有其额戴串饰或头戴玉冠饰③,耳挂坠饰,颈戴串珠或佩一对象牙琮,足上套石环或串珠之类的人体装饰法,但手臂戴环、镯却更为普遍,男女老少不拘,环、镯有石制、骨角制、玉制、陶制者等,一般为单臂单环或单镯,戴于左臂还是右臂无定式,也有双臂皆戴的。如山东邹县野店遗址M88一男性墓主,右臂有六枚陶镯,左臂有三枚;M47一男性墓主,右臂有玉环多达九枚,左臂有六枚④;是较为突出者。另外成年男女戴指环也很常见,指环有玉石或骨角制者等,大汶口遗址M22墓主戴的一个骨指环,其上还镶嵌有绿松石⑤,是很精致之品。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居民,也有戴指环的,如江苏常州圩墩遗址发现一男性人骨的左手上有一骨指环,但不太多见。而玉石饰品之多是为一大特色,早期佩玉耳块者盛行。圩墩遗址所见成年女子或儿童,双耳或一耳每佩有玉块。⑥金坛三星村遗址所见,有胸饰玉璜,玉管和玉片串成的腕饰,成对的玉耳坠和玉块等,如M636一青年女性,右耳佩玉块,左耳戴骨环。⑦吴县草鞋山遗址马家浜类型墓葬所见,以玉块最多,也有少量玉环、镯;至崧泽类型墓葬,转以玉石制璜饰最多,大都为胸饰,耳坠次之,又有陶环、石环、玉块等;晚后的良渚类型墓葬,还出有玉珠、玉璧、玉管、玉珠以及玉镯等饰品。⑧吴县张陵山遗址出土玉饰品57件,经鉴定,多数为阳起石和透闪石软玉,少数为蛇纹石和玛瑙,均产自苏、浙、皖一带。P553-555

后记

本书初稿写成于1992年6月,印行出版于1994年9月,一年后再版,1996年先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1992—1994)优秀科研成果奖。承蒙学界师友、同仁厚爱,对本书的体例构架、研究方法和撰述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但本书初版到现在已有十年多了,写作的当年,资料收集远非今日可比,写作条件也相当艰苦,尤其是许多重要考古遗址遗迹尚未发现,不少田野发掘报告都没有公布发表,有的只能靠搜罗整合考古学年鉴或报刊发布的点滴信息进行汇总,显现出书中的种种不足和遗憾,有些问题研究的深度也还不够。此外,原书中有些古文字字形不确,有些脱夺衍误字也未校出,均影响到读者对文义的理解。近十几年来,新的古文字资料和考古材料不断发现公布,推动着我一直留意如何别开生面开拓夏商社会生活史研究领域应有的前沿性选题,以及怎样追踪学科发展的演绎脉络,与时俱新以把握学术探索的深层次问题,电脑利用的便捷,得以使我能够随时随地对本书作出一次又一次的修订补充,也、使我对夏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认识时常发生着一些变化和更新。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机会应该把这部书的增订本奉献给广大读者。200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计划整体推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系书》,这部增订本被列为首卷,我的这一愿望有幸实现。

这部增订本与初版本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补充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夏商考古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新成果,以及近出多批甲骨文金文与有关简牍文献资料,包括这些年来我利用海外访问讲学机会所收集到的各种学术资料,使书中的内容较初版本丰富得多,信息量也充实许多。

第二,扩充调整了原书的章节。初版本共八章,此次扩大为十章,即:一,环境、居宅、邑聚;二,人口;三,婚姻;四,交通;五,饮食;六,服饰;七,农业礼俗;八,人生俗尚与病患医疗;九,宗教信仰;十,文字与文体。其中第七、十两章为新增。第三章增补进的“亲属称谓”节,第五章增补进的“肉食水产和蔬果”、“夏商时期的酒业”、“饮食业”节,第八章增补进的“礼俗与刑法”、“学校与教育”节,第九章增补进的“丧葬礼俗”、“梦与占梦”节等,都是原书语焉不详或不曾论及的。

第三,原书所有章节几乎都作了增订或改写。如第一章中“邑的‘度居’形态”、“四时与年岁”及“纪时制”节,第八章“病患知识”节,均属于细化性增订;第二章中有关史前至夏商之际86座古城遗址的居民人口数率表及9座商代城址居民人数估测,比初版本的人口研析,资料收集上更趋详核。第五章饮食、’第六章服饰,则进行了彻底的改写。

第四,为使全书图文并茂,增加了大量的彩图、线图和黑白图。

因此,这部增订本也可以说是与初版本不同的一部新作,从中大概多少可以看出我这十多年来在此领域的学述轨道。

这部夏商社会生活史增订本的出版,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张树相先生的决策和第一编辑室编审张小颐女士的鼎力推动与精心设计编辑分不开。海内外众多师友、同仁也为我提供了可贵的学术资料。在此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中恐怕仍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处,有些问题也还在探讨之中,我期待能得到各方的批评赐教。

宋镇豪

2004年12月23日于北京朝内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