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丛书共讲述了六百多个物理故事,并且有二百多幅插图。形式新颖活泼,构思精巧,故事跌宕起伏;行文深入浅出,语言自然流畅,插图清晰精美,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最新科学知识和高技术的良师益友,是中小学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最佳选配图书。
本书内容翔实,知识准确精到。我们没有作深奥而抽象的理论阐述,也没有用不着边际的奇思幻想来取悦读者,而是从当前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的成就出发,推论出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造福于人类的美好事物和灿烂前景,着力在青少年朋友面前展现一个令人神往、富饶博大的物理知识王国;热情引导青少年朋友步入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物理科学百花园,使之目不暇给,流连忘返。
目前,核废料的处理有“天葬”、“水葬”和“火葬”三种方法。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有们提出用天葬的方法处理核废料。天葬前,把核废料先固化成玻璃块,装到特制的合金棺中,在棺材外面装上隔热外套,然后航天飞机把棺材带入预定的轨道,机械手随即把它推入太空,再点燃助推火箭将它送入3000千米的轨道上,让核废料远远离开人类生活的地球。本次精彩物理故事为你讲述核废料的处理故事——天葬!
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央打报告请求发展核潜艇。报告很快批了下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马上进入准备状态。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发展核潜艇。赫鲁晓夫的态度非常傲慢,说核潜艇在技术上非常难,花钱非常多,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毛主席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中国要搞核潜艇,当时全是白纸一张——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参加过1954~1958年间由苏联提供图纸的我国常规潜艇的仿制工作,至于核潜艇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没见过,研制人员对核潜艇的认识,全来自于总参一位同志在香港买的一艘美国核潜艇玩具模型。大家都把它当作宝贝,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至于“真家伙”的具体数据和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当时困难之大,今天很难想像:没有试验设备,甚至连核潜艇专用的特殊钢板也没有。尤其关键的是:我国核工业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到了1963年,核潜艇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
翌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1965年春节,黄旭华向有关部门写报告建议恢复核潜艇研制。中央很快批复同意这项工程重新上马,黄旭华被任命专事核潜艇总体设计的六机部七院19所副总工程师。由于没有正总工程师,实际上他就是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总设计师。
那时还没有计算机,成千上万个数据就是由算盘、计算尺一个个算出来的。为了一个数据,经常工作到深夜。研究所和核潜艇制造厂之间原先还有班车接送,“文化大革命”一来,连班车都取消了,设计人员要去船厂只好步行。“文革”时,许多设计人员白天挨批斗,晚上加班加点搞设计。连总设计师黄旭华也于1968~1969年间被关进了“牛棚”,被罚去养猪。就在核潜艇研制受到最大干扰的时刻,“尚方宝剑”到了:中央发出了关于保证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常进行的指示。此后,核潜艇的研制进程大大加快:1968年,核潜艇建造工程正式开工,1969年进行了水压试验,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试航。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被命名为“长征1号”的鱼雷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我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1年,我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也顺利下水。
核潜艇的研制,涉及全国24个省的2000多家工厂、研究所及大专院校,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宛如一个大型乐队的指挥,只有精确地处理好每一个音符,才能使乐队奏出最辉煌的乐章。事实证明,黄旭华的“指挥”艺术是一流的:第一艘核潜艇的设备达4.6万多台,管道长达120公里,全部是国内制造。某大国的核潜艇在水下潜航80多天以后,有的艇员最后只能被抬出核潜艇;而我国的核潜艇在水下航行90天,艇员们仍能精神抖擞地走上码头。这充分表明:我国核潜艇的质量是一流的。
特别感人的是黄旭华亲自下核潜艇做深潜试验。所谓深潜试验,就是指核潜艇下潜到极限深度。懂行的人都深知这是非常危险的。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中,当快接近极限深度——300米时出事了,核潜艇和艇上160多人葬身于2000多米深的海底。而黄旭华,为了给试验人员增加信心,坚持亲自下艇,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数据。终于,300米深潜试验成功了!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深潜试验的第一人。P5-7
在刚刚步入的21世纪里,世界各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科技实力,竞争的焦点是高技术及其产业。可以预料,21世纪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迅猛,并将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今后十几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不了解科学发展进程,不懂得高技术,就不能了解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可能面临的未来。那么,眼下前沿科学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21世纪又将是个什么样?人类未来的前景如何?诸如此类人们渴望了解的问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更加富有魅力,更加诱人了。
为了有所准备地迎接并顺利地走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为了适应青少年——21世纪的主人渴求掌握科学、了解高技术的强烈愿望,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精彩物理故事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为10册,分别是:《力学故事——昂热桥惨案》《光电学故事——电子警犬》《核物理故事——天葬核废料》《电磁学故事——遇难者的救星》《核武器故事——“小男孩”摧毁一座城市》《声学故事——寒山寺的钟声》《天体物理故事——恒星在飞驰》《引力学故事——向地球引力宣战》《声波学故事——征服无声世界》《航天故事——圆了千年飞天梦》。它们既囊括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原子物理、天体物理的基本知识,也广泛地涉猎了物理学方面的最新知识、技术及其发展动向,还提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物理问题,以激发青少年朋友对物理学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学习、理解、精通物理学这门课程。
这套丛书,讲述了六百多个物理故事,并且有二百多幅插图。形式新颖活泼,构思精巧,故事跌宕起伏;行文深入浅出,语言自然流畅,插图清晰精美,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最新科学知识和高技术的良师益友,是中小学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最佳选配图书。
这套丛书共计一百多万字,作者努力做到内容翔实,知识准确精到。我们没有作深奥而抽象的理论阐述,也没有用不着边际的奇思幻想来取悦读者,而是从当前的科学技术已经取得的成就出发,推论出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造福于人类的美好事物和灿烂前景,着力在青少年朋友面前展现一个令人神往、富饶博大的物理知识王国;热情引导青少年朋友步入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物理科学百花园,使之目不暇给,流连忘返。倘若青少年朋友能够从阅读这套丛书中获取乐趣,学会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并能触类旁通,我们将不胜欣忭。
于今昌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