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元明清文学知识的信心不足,在准备考博时,不得不找相关材料来“恶补”。其中一本是日人青木儿正写的《清代文学评论史》,中有许多清人骂明人、清人骂清人的材料,很容易就让人嗅到那文学批评的生动泼辣气味。它沾满了极世俗的人间烟火和情怀,与过去通过本书看来的和一向默想的飘然姿态迥若云泥。
本书首要关心的是如何呈现明代诗文论争的总体风貌,以期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是故,第一期以唐宋诗之争这种专题形式为主,在一个大的话题下,看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有何种不同意见,从而见出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演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 明代诗文论争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冯小禄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介绍 |
编辑推荐 由于对元明清文学知识的信心不足,在准备考博时,不得不找相关材料来“恶补”。其中一本是日人青木儿正写的《清代文学评论史》,中有许多清人骂明人、清人骂清人的材料,很容易就让人嗅到那文学批评的生动泼辣气味。它沾满了极世俗的人间烟火和情怀,与过去通过本书看来的和一向默想的飘然姿态迥若云泥。 本书首要关心的是如何呈现明代诗文论争的总体风貌,以期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是故,第一期以唐宋诗之争这种专题形式为主,在一个大的话题下,看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有何种不同意见,从而见出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演进。 目录 引论 概说 一 明代诗文论争的广泛激烈 二 明代诗文论争的分类 三 明代诗文论争的分期 上编 文学政治时代的诗文论争 (洪武元年至正德元年) 一 明初围绕杨维桢展开的争论 贝琼“词涉夸大”考索 王彝“文妖”之评 原因探析 二 师古与自得——明初的探讨 师古之必要性 如何师古 成功之师古 三 “宋绝无诗”论考 一唐宋诗之争(一) 黄容批判“宋绝无诗”论 刘崧前后的宗唐风气 刘崧前后的抑宋风气 四 民众、台阁与理学、心学 ——唐宋诗之争(二) 宗唐和卫宋的创作、诗话 台阁作家的崇盛唐诗观 理学的为宋诗辩护 心学家的诗歌态度及唐宋诗观 五 唐宋元诗三朝合论 ——唐宋诗之争(三) 三朝诗合论 宋元诗比较论 中编 文学复古时,弋的诗文论争 (正德元年至万历十八年) 一 由习尚到宗法的传播 ——七子派复古口号考源 二 “改趋”与“守化” ——徐祯卿与李梦阳之争 “改趋”之争 “守化”之争 三 同异之辨 ——吾谨与李梦阳之争 四 李何之争古今言说述评 李何之争现当代言说述评 李何之争平议 李何之争的明代言说述评 五 变:文质人移 ——以顾磷为中心 早年劝陈沂弃宋 晚年与崔铣、陈鹤论诗文 对唐宋派的态度 六 时尚——批判前七子派 前七子派的批判 杨慎等人的反思 理学家的批判 七 在前后七子派之间 ——唐宋派的离合与差异 风节与宗法的离合 格局与心态的差异 八 从论文看唐宋派的发展与要求 ——以茅坤为中心 唐宋派的发展 唐宋派的要求 九 后七子的派内派外之争 ——以李攀龙为中心视点 宗派和家长作风 批判李攀龙 十 后七子的派内派外之争 ——以王世贞为中心视点 派内之争的王世贞 派外之争的王世贞 南北之争的王世贞 “泛应众”的晚年风度和“泛应众”的 晚年诗学 下编 文学师心时代的诗文论争 (万历十八年至崇祯末年) 一 师心与晚明的“对作” ——以公安派为中心 从理、辞的呈现看公安派的师心 公安派与“对作” 进入文学史与自我“对作” 二 三方论坛 ——公安派、竞陵派与后七子派的论争 李维桢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公安派的批判、反批判和自我批判 竟陵派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三 “功臣”论 ——明代诗文论争的重要认识 “功臣”论的出台 “功臣”与流派的关系 “功臣”论的意义 四 文社·宗派·性格 ——艾陈之战再检讨 事件重述 宗派之战 性格之战 余论 附录 明代诗文论争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后记 |
随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