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再造新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三次浪潮》作者关于政治领域的理念浓缩,被誉为“21世纪的公民指南”。本书将阐明,我们为何认为美国的政治已到下一个大步飞跃的时候了。这不是民主党对共和党,或是左派对右派,甚或自由派对保守派的问题,问题比这些要大得多。本书认为,有必要更加明确区分谁是想要重拾那一套已经行不通旧制的守旧人士,谁又是准备好要转换进入我们所称的“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的政治家。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未来学巨擘托夫勒关于政治领域理念的浓缩,可以称得上政治层面的第三次浪潮,并被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誉为“21世纪的公民指南”。

当前的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重危机,家庭体系出现了危机,社会保障、都市、价值体系亦然,特别是政治体系,更是在实践层面丧失了民众的信赖。为何这许多的危机,都在这个历史时点上纷至沓来?对于民众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政治权力日益从议会、国家机器、政府机关及政党等有形的政治架构,转移到以互联网互通讯息的草根组织及媒体身上。

像这样的重大变迁,无法仅从政治角度作出解释,因为这些和家庭生活、工商企业界、科技、文化及价值观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个社会快速变迁、人心幻灭乃至同胞相残的时期,我们需要有一套适用于21世纪的治国之道。为应对这个变局,本书提出了崭新而有力的一套架构,一旦这套架构为人们了解,我们就能采取实际的措施,开拓未来的全新时局,力争主宰之而非受其掌控。

工业革命使旧有的许多政治结构为之埋葬,同样的道理,知识革命及其所带来的第三次浪潮的转变,将对全球化下的国家造成相同影响。托夫勒在本书中提出警告:第二次浪潮的既得利益者和第三次浪潮的开创者的大争战一触即发、以“知识储备”为财富工具的社会将占领战略的制高点、“知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托夫勒呼吁我们:人类不只在过渡,而是在转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社会,而是一个崭新文明的再创造。

目录

前言

第三次浪潮的政治:再造新文明

序言

21世纪公民指南

第一章 大争战

革命的前提

后浪推前浪

未来的浪潮

第二章 不同文明的冲突

主导性冲突

分众化的社会

第三章 终极的替代品:知识

点石成金的信息

知识与资本的角力

第四章 创造财富之道

生产要素

无形价值

分众化

工作

创新

规模

组织架构

系统整合

基本建设

加速度

第五章 物质至上?

失业问题的新意义

智力工作衡量表

低档对高档

低档企业的意识形态

高档企业的意识形态

第六章 传统的社会主义与未来的冲突

前电脑时代的机器

财产悖论

要多少“左旋”螺丝

第七章 选民的冲突

为过去而游说

明日的民意基础

第八章 第三次浪潮议题的大原则

是否采取了工厂模式

会带来大众化社会吗

篮子里放多少鸡蛋

是垂直还是虚化

是否强化家庭

第九章 21世纪的民主

少数派的权力

半直接民主

决策分工

扩展中的精英阶层

创造的使命

附记

试读章节

低档企业的意识形态

在低档的工业经济中,财富都是以所拥有的物品来衡量,因此物品的生产被认为是经济的主轴。反之,符号性及服务性活动虽然有其必要,但却被加上不具生产性的烙印。汽车、收音机、拖拉机、电视机等产品的制造,被视为是"阳性的"或男子气的,"实际"、"踏实"、"实在"等字眼都与之联想在一起。相形之下,知识的生产或信息的交换,却总被贬低为"文牍主义"。

这种态度衍生出一整套想当然的推论,例如把"生产"视为物质资源、机器及体力的结合,认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有形的资产,认为国家财富是由商品贸易的盈余而来,认为服务业的作用仅在于促进商品流通,认为教育只要提供必要的谋职就业技能就好,认为没有做无谓研究的必要,认为人文学科和事业成功无关,甚至有害。一言以蔽之,只有物质的东西才重要。

持这种观念的,并不只是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者,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拥护这种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想要把高档工作纳入其理论体系,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描绘了成千上万的快乐劳动者的形象,他们鼓励着阿诺·施瓦辛格般的大块肌肉,背景是齿轮、烟囱、蒸汽火车头之类的玩意儿。他们颂扬无产阶级,将之视为革命的先行者,这其实反映了低档经济的原则。

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所呈现的并不是局限于少数人的理论、想法及态度而已,而是形成了一套自以为是、自圆其说的意识形态,其基础则是一种阳刚的物质主义,一种粗俗无文、洋洋自得的"物质至上主义"。事实上第二次浪潮批量生产的意识形态,就是物质至上主义。

过去物质至上主义可能还有几分道理可言,但到今天,多数产品的真正价值,都在于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物质至上主义就变得反动而愚蠢了。哪个国家若是继续选择以物质主义为基础的政策,就注定要成为21世纪的孟加拉。

P59-60

序言

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政治变局与政权兴替,从苏联的解体、意大利二次大战后政治体制的垮台、加拿大执政党在1993年大选中的溃不成军(其国会席位从153席锐减至两席)、40年来一党独大的日本自由民主党的分崩离析(以及新改革风潮之起)、美国总统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RossPerot)的兴起,到美国1994年的大选变局皆属于这种情况。各国政局及政权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令人惊异不已的变化。

从政者、政治专栏作家及学院人士,似乎都被这场巨大的变局弄得手足无措。权重一时的当道势力尝到失势落魄之苦,这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旧时代挨受的苦痛使得新时代的展望为之失色。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现象。赫伊津哈(Hui zenga)所著的《中世纪的衰落》(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指出,如今在我们回顾看来,文艺复兴是史上一个璀璨辉煌、令人屏息的创新时期,但对当时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却是既有秩序崩塌的可怕景象。同样的,中国礼教社会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崩塌,在当时也被视为是伦常纲纪的可怕废弛,而不是迈向更丰富、更开放的新兴未来的前奏。

阿尔文·托夫勒及海蒂·托夫勒,25年来以教学、演讲及写作前瞻未来,他们让世人得以把当前的种种乱局,放在一个充满活力、令人振奋的未来世界的正面框架中来看。他们第一本畅销书的书名《未来的冲击》,成了谈及当前巨大变局的通用词语(若以销售比例来说,此书在日本比在美国还畅销)。《未来的冲击>唤醒人们注意到,急速的变迁让全世界的人有手足无措之感,无论个人、企业、社团或政府,都时常因之而变得不知何去何从。

托夫勒夫妇即使只写出《未来的冲击>一书,也已经足以跻身重要的社会评论者之列,而他们的下一部重要作品《第三次浪潮>,更是对认识这个时代作出了更重大的贡献。托夫勒夫妇在《第三次浪潮>中,比观察世事更向前了一步,提出了预言性的理论架构。他们以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信息革命,将之和农业革命及工业革命这另两次重大转型相提并论。根据托夫勒夫妇的看法,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第三次重大变迁的>中击,因此我们正处在创造一个新文明的过程之中。

托夫勒夫妇正确地了解到,信息的发展及传播,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及权力活动。从全球财经市场,到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所传送的24小时即时新闻,乃至生物科技革命的种种突破,对人类健康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冲击,几乎在每一个层面,我们都看到信息革命改变了生活的面貌、步调及实质。

由于《第三次浪潮》使得这一转变为人所了解,对工商业及政坛领袖采行的策略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以外的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快速增长地区,如今都致力于高科技信息密集产业的发展。在美国也是一样,许多企业领袖受到这本书的影响,着手重整其公司架构,借以迎向21世纪。

第三次浪潮的模式最重要、最成功的运用范例之一,是美国陆军训练及战略思想司令部(U.S.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Command,简写为TRADOC)的唐·斯塔里(Donn Starry)将军对其在战略思想上的应用。斯塔里将军在20世纪80年代初读《第三次浪潮》时就认定托夫勒夫妇对未来的剖析正确无误。因此托夫勒夫妇被邀请到TRADOC的门罗堡基地总部,和陆军各部门的战略思想研究者探讨第三次浪潮的模式。托夫勒夫妇在其近作《未来的战争》(War and Anti-War)中,对这个模式有精彩的论述。1979~1982年的陆军战略思想发展中,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的理念至关重要,我对此知之甚详,因为我以新晋国会议员的身份,和斯塔里将军及莫雷利将军(Horelli,已经作古)共同发展出这些理念,后来演变成空陆作战(Air/Land Battle)的理念。

新的陆军战略思想,导向了更具弹性、快速、权力分散化、信息密集的系统,这种方法可用来评估战况、集中资源、运用训练有素但权力分散化的统帅领导,来压倒仍处于工业时期的敌人。  1991年,全球目睹了第三次浪潮的军事系统与陈旧的第二次浪潮的军事机器的首次交战。“沙漠风暴行动”是美国及盟军一面倒打击伊拉克人的一场作战,这主要是因为第三次浪潮的军事系统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第二次浪潮的精密防空系统,一碰上第三次浪潮的隐身式战机就发挥不了作用。沟壕防御的第二次浪潮的陆军,碰上第三次浪潮的锁定及后勤信息系统,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这场战争的一面倒态势,可以和1898年时在苏丹的恩图曼,第一次浪潮的伊斯兰教王朝军队大败于第二次浪潮的英国埃及联军一事相提并论。

虽然种种迹象一再显示,政治、经济、社会及社会福利各方面都在产生剧变,但各界对托夫勒夫妇的洞见的重要性,显然认识得还不够。多数的美国从政者、新闻记者及评论作家,都对《第三次浪潮》的紧要性视而不见。谈到要将第三次浪潮人类变迁的理念,有系统地融入政策规划、竞选政见及政府运作之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对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模式未能善加运用,让美国的政治陷于挫折、消极、抑郁及灰心丧志的困境中。

世界大局的客观变化,和政治当局的故步自封之间产生的落差,正侵蚀着政治制度的体制。除了第三次浪潮的理念,没有别的分析架构,可以说明工业世界普遍可见的政治混乱与困顿现象。我们找不到用以描述我们所面对的难题的语句,没有长远眼光可以勾勒出的值得奋斗争取的未来,也遍觅不着一套可以缩短减轻转型期苦痛的方案。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我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和托夫勒夫妇携手发展一个称为“前瞻民主”的理念,当时我是西佐治亚州立学院的年轻助理教授,对历史和未来的交会极感兴趣,我认为这是政治和政府在全盛时期的精髓所在。20年来我们致力于发展一套侧重未来的政治学,让民众对之有所了解,好让美国从明显式微中的第二次浪潮的文明,顺利转型到新兴、但有待进一步界定与理解的第三次浪潮的文明。

这个过程比我20年前所料想的要艰辛缓慢得多。尽管有着种种困难,但第三次浪潮的政治及制度的发展,对自由的未来及美国的未来至关紧要,因此乃是势在必行。

我虽然是国会的共和党领袖,但在解决种种问题以利于美国转型进入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这项要务上,我认为这不是共和党人或国会的专利。民主党籍的市长如密尔沃基市的诺奎斯特(Norquist)及费城的伦德尔(Rendel),在市政层面作出了真正的突破。副总统戈尔在改造政府上的一些努力,虽然脚步还是放不开,无法作出决定性的突破,但也朝正确的方向跨出了几步。

事实上,民间部门每天都在进行着转型,企业家及公民致力于发明创新、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不受官僚体制的妨碍。

1995年1月5日,第三次浪潮打入美国民主政治,国会图书馆的联网系统“托玛斯”启用,每个公民都能通过它拿到立法案、委员会报告等国会文件。在启用后4天内,2.8万人及2 500个机构利用“托玛斯”,下载了175 132份档案。事实上,在24小时内使用“托玛斯”的人,比起国会图书馆平常一星期内的使用者还多。

和“托玛斯”一样,本书旨在让这样的公民得以真正向前跃进,开始创造第三次浪潮的文明。我相信,如果读者阅读了托夫勒夫妇对这个重大转型作出非凡贡献的书,并把认为有用的部分记下来,然后在周遭社区内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着手进行一些小型计划,不消几年时间,你将会吃惊于自己所获得的丰硕成果。

纽特·金里奇

1995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次有影响的宣告!

《纽约时报》

一部浓缩的精选集,将肯定成为超级畅销书。

《新共和》

本书描绘出了信息革命的大致轮廓。

《政府执行官》

通过本书,您将明白对公民授权的效果远胜过党派和狂热信仰。

《落基山新闻》

在对第三次浪潮未来的描摹中,人类的进化将是顺理成章,并令人欢欣鼓舞的。

《哈佛法律与技术杂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