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华夏时报》自2005年11月18日成功改扩版以来的100余篇深度报道中精选出11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调查性报道,经过编写者的整合及再加工后创作完成的。编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对华夏深度报道进行了理性、客观的点评,并对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该书的编著者杨松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曾荣获第六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道就是力量--暗访历险监督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杨松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从《华夏时报》自2005年11月18日成功改扩版以来的100余篇深度报道中精选出11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调查性报道,经过编写者的整合及再加工后创作完成的。编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对华夏深度报道进行了理性、客观的点评,并对当前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该书的编著者杨松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曾荣获第六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 内容推荐 人道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价值标准。在罪恶与邪恶面前,正义的力量无比的。但在任何事物面前,我们永远秉持人道,因而人道的力量向同样无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道作为一种无以替代的价值判断标准,却又更具社会意义。人道,将战胜一切。 目录 前言 事实就是深度 咄咄怪事:假警察在真警局办案! 难以置信:妇幼保健院用假试剂化验 触目惊心:北京一市民当街被打致死 何其残忍:公交售票员掐死14岁少女 直面人生:尿毒症女孩网上开店 欲盖弥彰:安贞医院签订高额赔偿协议 富理性,更富建设性 只因少绕一个山头:八达岭高速极限设计酿惨剧 因为一篇报道:四部委联合发文出规定 多亏舆论监督:法院强制执行欠费业主被叫停 颠覆行业潜规则:公立医院拒绝大处方 附 录: 有这样一批“新闻人” 有这样一份报纸 有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新闻事实 后 记 试读章节 一则报道掀起大“风暴”,有人来京“寻仇” 一则引发全国近百家媒体竞相转载的重磅新闻连载掀起了一场“风暴”。 对新闻媒体而言,轰轰烈烈的转载狂潮犹如一场飓风,各家媒体几乎不约而同;对这篇系列连续报道中事件发生地的河北保定来讲,更是一场风暴,7人被刑事拘留,2人被开除公职或撤销职务;一场更大的风暴则是网上十多万条评论全都是针对这则报道,网民沸腾、社会关注。 更为令人心惊的是,报道刊发后,一支“队伍”来到了报社所在地——首都北京。 他们自称是“带枪”的,来北京将是“黑道白道”均会有“大动作”,他们叫嚣要来提记者的人头,他们说采写报道的记者“犯忌”,要“死定了!” 他们的幕后指使者是谁? 如果这些幕后指使者是“白道”,那可能是一拨警察;如果这些幕后指使者是“黑道”,那可能是一拨“假警察”。因为这则报道断了他们的财路,这则报道揭开了这些“假警察”与真警察相互勾结抓嫖罚款的内幕1 2005年11月21日,《华夏时报》深度报道栏目开始推出系列新闻连载《北京一职员遭遇真假警察事件系列报道》,第二天开始,《华商报》、 《新文化报》、《广州日报》、《河南商报》、《成都商报》、《华商晨报》、《重庆时报》、《兰州晚报》、《山西青年报》、《重庆时报》、深圳新闻网、保定在线、中国宁波网、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等近百家媒体纷纷转载或摘编这一报道。 究竟这篇报道为受众呈现了什么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以至带来如此剧烈的社会反响呢? 2006年1月中旬, 《华夏时报》深度报道部主任李江涛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显得并不轻松,眉宇间透出的是令人不易察觉的沉重,话语间的停顿总是令人窒息,我的心也被吊在了嗓子眼里。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也变得压抑起来,甚至有种呼吸受到抑制的感觉。 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作者应邀赴北京参加《华夏时报》深度报道研讨会,就这则报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采访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欲探究竟,即使一个很小的细节都能谈出很多花絮,其中不乏一些惊险的情节。 这到底是一则什么样的报道呢?
嫖客疑心起:“难道我遭遇了假警察"? 这个故事听起来异常玄妙。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简单到我至今想起,自己也会偷着笑,简单到用一个成语就能够理解故事的大意。 人们经常说“警匪一家”,这无疑是个糟糕的词语。这样的现象应当发生在黑暗的旧社会,我们即使一时冲动骂上这么一句,但打心底里还是知道,今天绝对是“警民一家”。 但遗憾的是,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也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则报道讲述的就是一个这样令人沮丧的例子。 2005年11月21日,《华夏时报》深度报道栏目第17、18版以《记者卧底调查假警察抓嫖罚款真相》为题用两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北京某公司职员在河北保定遭遇的蹊跷事。 2005年10月底,这名叫王勇(化名)的男职员到河北省保定市出差,因嫖娼被抓到保定市内的东关刑警队接受了处罚。处罚自然是经济处罚,交纳了数千元的罚款后,他重获自由,也得以回到北京,河北保定发生的事难以启齿,自然不再提起。 看上去,这只是一宗简单的嫖娼案。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玄机,一份被撕毁的讯问原始笔录揭示了这起令人疑窦丛生的抓嫖案。 这一切,都源于王勇的“反思”。 据他讲。不知为什么。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种种迹象表明,这里面有问题。 “难道我遭遇了假警察?”一天,他突然有了这样一个自己也感到荒唐的想法。 之后的几天里,他认真把各种有说服力的疑点条理化了一下。最终决定向记者求助。 记者在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赶赴保定进行相关的采访调查。并通过各种方式打人“内部”,以假警察“跟班”的身份卧底数天,亲身亲历、亲眼目击发生在河北保定这间警局里的生死“无间道”。更为难得的是,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全程隐蔽拍摄了这里的假警察设局抓“老嫖(嫖客)”、到刑警队里“办案”并“罚款”的全过程。 从记者向作者的讲述中,可以回放整个过程:这个北京小伙子在河北保定嫖娼蹊跷被抓,交纳罚款后没有得到警方出具的任何凭证,从他的原始笔录中又可以发现诸多疑点。于是记者亲赴保定调查,并成功的全程隐蔽拍摄了保定市假警察张强、跟班小力、小光一伙在自己开设的小发廊里24小时内三次抓获嫖客陈西、卓韦、赵前进(均为化名)三人,到保定市北市区东关刑警队里审讯、罚款、放人的全过程,为读者揭开了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秘密。 记者所作的这一切,揭开了这些假警察办案的背后所隐藏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内幕。也正是在这无限接近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究客观存在却不为人知的一切,他们是在刀尖上跳舞!P6-8 序言 记者是“无冕之王”。 这种几乎形成思维定式的看法自然有着各式的理由,充分的理由促成了记者头上的诸多“光环”。 记者是“高危职业”。 应当,或者说也许,会有很多人认同这样的说法。 “远”处看,不仅从历次最“高危”的战场中总会有记者的身影;从“近”处看,记者正常采访屡次遭遇阻挠乃至殴打、拘禁。 有人说记者是“正义的化身”,却也被一些人视为“罪恶的撒旦”、 “文化恶人”。 梁晓声说的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有两类记者并生并存着。各司其职,又互为“另类”。这本书里大概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个“另类”记者群体的故事。 我希望您在看过这本书后能有一丝冲动,不必细究这种冲动的具体原因,如果您一向认为记者是个很“风光”的职业,我也希望您在看过这本书后有所改变,至少也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是“安逸”的。有着这样一个“另类”记者群体。他们当中不乏一些较为知名的或重量级的“大腕儿”记者。 他们为了揭示事情的真相,距离事实更近,往往不得不采用隐性采访或者说暗访的手段去发现并记录正在发生的、即将成为历史的新闻事实。他们甚至打人黑恶势力内部去作卧底。他们卧底采访的经历,或危险丛生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或条件恶劣甚至无法生存,或身陷黄赌毒场所几乎难以脱身,或遭诽谤诬陷以致官司缠身。“他们实施舆论监督的合法权益至今得不到有效保护,中国新闻记者的维权之路甚是艰难。”④ 但是,他们仍然在为伸张正义、揭露黑暗而笔耕不辍,即使死亡威胁与恐吓也不曾使他们退缩,即使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也不曾使他们止步。 但是,猜忌与不解,甚至嘲讽和恶语相向、打击报复却使他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为名?图利?流言飞语中他们毅然前行。 采访中、发稿后,这些记者经常会遭遇或面临无形的人身安全、法律、道德等风险,“擦边球打不好就翻船。”同业、学界与社会的争议中,莫大的压力让他们终日生活在令人窒息的氛围里。 我们在读罢这些报道大呼“过瘾”时,可曾了解当时他们采访中的艰难甚至危险的境况?这些曝光于天下的黑暗的场面会令我们看到正义的曙光,相信正义的力量。这些场面的曝光总是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即使一点点,一点点。 实际上,这些记者所采写的稿件,并不应当狭义的解读为“赚取”、 “吸引”读者或者说受众的眼球,而应当理解为这些报道也正是传媒存在的最重要的、最值得尊敬的理由。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报道无不体现着这些记者对社会的人道立场、正义新闻原则和人文关怀的责任,无不体现出他们作为新闻工作者所秉承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故而,这类“另类”记者,在我的心目中,是非常可敬的。 杨松 2006年5月28日 后记 在本书即将完稿时,我得到了《华夏时报》发行突破30万份的消息。报社上下欢腾,我同样欢愉、同样雀跃。想必读者亦然。 感谢《华夏时报》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摄影部提供了本书的部分图片资料,深度报道部的各位记者及实习生们更是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与配合,还要感谢李江涛主任及人民网的字秀春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支持,在北京采写期间他们二人所提供的诸多帮助至今令我感动不已。 最后要感谢浙江传媒学院的各位领导对本书采写、出版的大力支持。院党委书记奚建华教授、院长彭少健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柴志明教授、副院长王文科、沈兵虎、王渊明、院纪委书记张守虎等院领导始终关心并多次过问本书的出版情况,令我十分感动。院团委书记应广兴、团委副书记陈永斌老师同样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新闻传播系刘新荣、张雪良、徐凤兰、张芹等系领导,詹小路、胡立德、李灵革、邱鸿峰、曾真等老师也给以许多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杨松 2006年6月6日于杭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