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员吕山在公交车上捕获扒手时突然遭到开枪拒捕,吕山当场牺牲,罪犯脱逃。在专家组侦查工作毫无进展时,一天,侦查员董松林和杨志友经过三个小时的跟踪,捕获了扒手三站三孙旺,审查中发现一条重要线索……
在本书中,你将看到什么?观扒手何种脸面,知扒手何种手段,看警察如何出战,明百姓怎样防范!这是一群行扒的怪于恶魔,这是一部反扒的侦探小说,这是一本防扒的警世手册,更是一首制扒的英雄颂歌!
车厢里,董松林正在焦急中,突然发现杨志友站在车门口,令他好不纳闷儿,寻思道:刚才眼见他被汽车甩得无影无踪,怎么这会儿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车上?难道是他两条腿追上汽车轮子。他暗自佩服杨志友的机智和勇气,此时见到战友,一双愁眉顿时舒展开来,即刻朝着杨志友眨了眨眼睛,投去一个信号。那信号分明在说他监视的目标还在车上,杨志友立即作出反应,悄悄地绕过拥挤的乘客,向董松林靠拢。
17路汽车顺着马路,拐个弯子,驶入另一条繁华街道。孰料,就在拐弯儿时,汽车突然刹车。瞬间,毫无戒备的乘客前仰后合,董松林和杨志友打个趔趄,紧紧抓住车厢顶部的黑铁扶手。司机心惊肉跳地跳下车,只见一位中年妇女连同她骑的自行车倒在左后车轮旁边,险些葬送性命。“咳!怎么骑车哪?不要命啦!”司机怒斥道。
“哟——呵——有惊无险,虚惊一场,这镜头在电影里也没有,真好玩,哈——哈——”车厢里,就在乘客惊魂未定的那一刻,突然传出这么一句玩世不恭令人十分厌恶的声音。于是一双双鄙视的目光投向一个留着小分头,二十六七岁年纪的人,只见他长形脸,高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上中等个子,穿一件蓝色西服,扎一条粉红色暗格领带。此人,何许人也?乘客不知,原来这个年轻人是银都城明光街上小有名气的痞子,横行市井的恶少,人称绰号“小白脸”。
站在小白脸身旁一位二十来岁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姑娘,朝着小白脸冷眼斥责说:“德行,幸灾乐祸!”
“你骂谁哪?你德行好,有本事下车练练!打死你!”小白脸两眼一瞪,气势汹汹地举着拳头摆出一副打架的姿势。
人们不由得为姑娘捏着一把汗。一位男乘客劝道:“算啦,算啦,车外边的事,车内何必动肝火。”两位中年妇女,转过脸来面对面地细语道:“看样子是个地痞……”中年妇女话说了一半,回过头又见那年轻混混挽起衣袖,瞪着眼睛威胁道:“哼!怎么着,不服气,我揍死你!”面对野蛮和威胁,梳着齐肩小辫的姑娘愤慨地瞥了他一眼。不知是姑娘慑服对方的凶恶,还是自以为是个女孩,不具备战胜对方的强大力量,或许暂时的屈服是保护自己安全的有效手段,她把目光移向窗外不再言语。虽然如此,但每个乘客无不把敢于向那个丑陋的玩世不恭的小白脸发起挑战的姑娘视为胜利者。
董松林一直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他斜视一眼小白脸,顿时,眉头紧皱,心想:此人好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在拘留所吗?是在街头那些失去理智、穿着喇叭裤跳着迪斯科舞的年轻人中?还是在街头手里拿着木杆,围着台球桌嗷嗷乱叫的闲人当中?然而,他搜肠刮肚也未想起来曾经在哪儿见过。此时,由于跟踪着目标,无暇教训这个可恶的市井混混。如若在平时,他就会以乘客的身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把这种恶人的嚣张气焰压下去。他这样想,然而他的目光仍然盯着扒手。
汽车司机回到车上,握着方向盘坦然地踩着油门,汽车继续向前行驶,眨眼的工夫到了车站。站台上,一群男女乘客焦急地等候17路汽车。一对中年夫妇提着食品兜儿,看看左右人群,面露难色。“你瞧,今儿怎么了?这么多人。唉!我听人家说,小偷诡计多端,你小心点,别丢了东西。”妻子提示丈夫道。丈夫满不在乎地说:“你以为我是擀面杖吹笛子——缺心眼,我什么时候丢过东西?看!车来啦。”
“笛——笛笛——”17路公共汽车鸣着喇叭停下车。就在此时,董松林发现站在车厢里的三站三突然转身向车门走去,即刻他向杨志友丢去一个眼色,暗示做好抓捕准备。瞬间,他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去。“啊,你们干什么?”窃贼嚎叫一声,挥起两臂企图挣脱,却被董松林、杨志友死死的缚住,命令道:“老实点!”瞬间,车厢里鸦雀无声,一双双惊愕的目光齐刷刷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变故,仿佛还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刚刚平息了口角,突然又有人动起了拳头。或许所有的乘客根本没想到身边发生盗窃案件,也没想到便衣警察就在车上。
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