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程的一份导游图,考生心情的一张晴雨表,家长必备的一枚指南针!
本书是作者教育随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一个中学生父亲的教育手记》出版后,在国内引起过一定的反响,曾被几百家网站和十几家报刊选载、连载和推介。也曾被很多读者誉为2005年最热的帖子之一和父母必读之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陪着孩子走过高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李长春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考历程的一份导游图,考生心情的一张晴雨表,家长必备的一枚指南针! 本书是作者教育随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一个中学生父亲的教育手记》出版后,在国内引起过一定的反响,曾被几百家网站和十几家报刊选载、连载和推介。也曾被很多读者誉为2005年最热的帖子之一和父母必读之书。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李长春,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71年参加工作,1988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宣教干部学院作家班。做过采油工人、汽车司机、公安干警、武装干事、杂志编辑。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驻地作家,大庆市文化局专业作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在全国数家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散文、小说、报告文学250余万字,作品多次获省部级文学奖,也多次被收录权威性的选刊和选集。 本书是作者教育随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目录 A辑 年夜饭 元宵节 租房 送饭 骗子敲门 移民 动员会 参考书 分班 题海战术 神仙一族 免费大餐 特长生 自主招生 加试 高考综合症 高三恋 加分 无言的日子 模拟考试 “2B”的烦恼 橡皮的第二功能 体检 神奇的兴奋剂 减压期 熟悉考场 不容忽视的小事 B辑 定心丸 锻炼胆量 押题 心系考场 考场外的祷告 作文 偏科 阅读题 遭遇尴尬 生理周期 察言观色 读考题 朋友的契约 老考生小考生 政府也要有颗平常心 C辑 估分 预测分数段 填志愿 第二志愿 零点查分 考分质疑 地理位置 称谓 专科 专业 录取 考的越臭越吃香 状元炒作 金榜 小留学生 出售笔记本 烧书 重读 谢师宴 太空期 后记 试读章节 送 饭 送饭,是我们没给女儿租到房子,一阵撕心裂肺的悔恨自责之后,不得不做出的一个新的决定。也可以说,为了安慰这颗可怜的父母心,而采取的一项补救措施。 女儿学校距离我们家二、三十公里远,需要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还要步行1000多米的土路。自然不能顿顿送、天天送。于是,我们就决定周三和周六中午各送一顿。妻子负责采购、烹饪,我负责传递到女儿的手里。之所以选择这两天,周六就不用说了,是法定的公休日。周三这天上午在学校当保健医生兼健康老师的妻子没有课,早晨报个到就可以悄悄溜出来。不坐班的我呢,虽然周三是一个礼拜惟一的“例会”日,可“例会”一般都是在10点之前结束,即使偶尔开个“大尾巴会”或有个饭局什么的,只要说明情况别人也能理解。 周三这天,妻子八点半准时躲过领导的目光从单位出发。先是到农贸市场风风火火地一阵采购,然后是进厨房滋滋啦啦地一顿煎炒。等她把滚烫的饭菜分别盛进两个保温饭盒里,我也刚好跨进家门。有时,连鞋都不用换就滴啦当啷地直接上路了。 公交车上有坐还好,一只膝盖上放一只保温饭盒,还不怎么辛苦。如果没坐,这罪就遭大了。一只手拎一只饭盒,无法扶把手。偏偏那条路又凸凹不平,三步一颤五步一抖。就只有让后背紧紧地贴在一个椅背上,两只脚的十根趾头死死地扣住车厢板,竭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大脑呢,还必须像练气功一样守住一个念头:一滴不能撒!一滴不能撒!撒出一滴,弄脏了衣服是小事,女儿就会少吃一点。而少吃一点,说不定就要影响她的智力,影响她的高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姿势、这念头,竞使我渐渐练出了“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的本事。 下了车,踏上那段土路,正常情况下是要“疾步走”,而车一旦晚点就得“飞速行”。原因是女儿11点15分下课,必须赶在这个时间之前,站在她们教室的门口。否则,她就会随着奔跑的人流到食堂就餐。因为中午只休息45分钟,她没有工夫等。如果是那样,我们夫妻二人这一上午就白忙活了。待她回到寝室把两个饭盒里的内容彻底消灭掉,我再公交、步行地赶到家,最早也要下午1点多,才能抚慰一下咕咕作响的肠胃。 所以,忙得我常常是冷天一脸霜,热天一头汗。 学校门口管收发的长者,是我一个朋友的父亲。每当看见我他都感慨地说,你这爸爸当得太到位、太辛苦了。 我总是回答,不算到位,更谈不上辛苦。 这话一半是谦虚,一半也是事实。 P19-20 后记 给这本小书划上最后一个句号的时候,我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一刻,让我真正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不吐不快”。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陪着女儿走过高考的岁月,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是,每每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仍心有余悸,仍不寒而栗。在那些个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里,女儿过的是暗无天日的日子,我和妻子过的也是暗无天日的日子。如果说,高考,孩子累的是“脑”,那么,家长累的就是“心”。实际,心累往往比脑累更可怕,它会让你变得无精打采、无欲无望,无所事事。说来,没经历过的人肯定不会相信。在那漫长的几个月里,我未读过一本完整的书,未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我从事专业文学工作以来,既“空前”也可以断定是“绝后”的事情。尤其在报志愿那三天三夜,我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体重陡地下降了四五斤,人也顿时憔悴了许多,衰老了许多。其实,我对女儿的期望值还不是很高的,也不是把孩子上大学看作是惟一出路的人。至于那些一心巴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就更可想而知了。 我有一位陪完了女儿、又陪着儿子走过高考的老同事,曾深有体会地给高考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他说,什么叫做“高考”?高考,就是把人放在高温炉里烘烤,孩子和家长受到的是同样的煎熬。 他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道出了所有考生和家长的心声。 实事求是地讲,在那场虽无刀光剑影,也硝烟弥漫的角逐中,用世俗的眼光看,我女儿既没杀进“名校”,又没杀进“重点”,根本算不上是一个胜利者;在报志愿方面,我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按照“胜者王侯败者贼”的自然规律,我本没有资格就此问题说三道四夸夸其谈。然而,或许就是因为这些,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高考的种种弊端,社会的种种误区,人们的种种偏见,也让我憋了满满的一肚子话。 现在,社会各界“打倒高考”、“消灭高考”、“埋葬高考”的呼声很高。寻常百姓如何同仇敌忾,我就不提了。据说。著名学者孙绍振曾亲自撰文,要求立刻枪决高考,不能“死缓”,更不能“无期”;1977年直接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的湖北大学查教授,也浩叹,若知现在,何必当初。 实际,作为直接受害者,我对高考更是深恶痛绝。但是,坐下来冷静想想,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选拔机制尚未诞生之前,我觉得与其声嘶力竭,捶胸顿足,振臂高呼,倒不如把自己那满满的一肚子话写出来,更现实一些。说不定,还能对未来的考生和家长起到一点借鉴作用,对深化教育的改革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这就是我创作此书的初衷。 2006年4月 于大庆万宝小区陋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