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年轮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共和国同龄人与祖国共同走过的历程为背景,以曾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六位男女知青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社会近几十年所经历的坎坷和风风雨雨,勾划出共和国的年轮。

内容推荐

书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他们激扬过也失落过;神奇的北大荒曾使他们热血沸腾,也令他们迷茫无奈。他们有中国传统的家庭亲情,又有比亲情更高、为朋友义不容辞的友情,还有阴差阳错、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爱情。当改革大潮席卷大地的时候,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但是,他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代人壮美的人生,刻画出共和国同龄人的年轮。

目录

此情难再(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试读章节

黑板前,三个少年皆在弯腰系鞋带。

他们都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律将左脚或右脚踏在讲台边上……

斯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这三个少年。

在北方最北的这一座省会城市里,九月上午的阳光依然温暖。为迎接国庆,教室的窗子已被擦得明明亮亮。如果没有窗框,一眼望去,像是不存在似的。

前几天,班主任曲老师在班会上说:“国庆前,学校照例要进行卫生评比。去年咱们班因为窗子擦得不太仔细,扣了两分,所以没评上第一。我希望今年咱们班是第一。”

曲老师说话总是很轻柔,那一番话她也说得很淡然。似乎得第一虽是她的希望,但如果竟还是没得第一,那她也不会感到多么的沮丧。又似乎,那纯粹是学校领导要求每位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们说的话,否则她也许就不说了。

近两个月以来,曲老师的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每一个同学都能看出,曲老师肯定是生了重病了,她是在每天坚持着给同学们上课。连班里最调皮捣蛋的男生,近两个月以来也守纪律了。

那是一个中国人最能够将心比心的年代。因为那一年是一九六一年。从一九六。年起,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挨饿。有的省份,正成百上千地饿死着人。

饥饿居然使中国人之间都有那么点儿惺惺相惜。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觉得自己们活的还算容易点儿。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老师们对学生们的要求已不甚严格;在学生们眼里,老师们也都变了。以往动辄板着脸对学生们大加训斥的老师分明已饿得没有精气神像以往那样了。而使同学们感到亲切的老师,自然是对学生们更加亲切了——比如曲老师。她站在黑板前望着同学们时,眼里往往充满了怜爱。虽然她面对的只不过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但他们却全都能够从她眼里读懂那一份怜爱。

那一代中国的小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都太渴望被怜爱了。

想获得什么就会对什么格外敏感。

连动物亦如此。

胃里终日空空荡荡的,心里边不能也一样啊!

曲老师毕竟是老师,对于同学们的胃,她无法给予什么;她所能给予的,仅仅是同学们的心里边需要的。尽管,那种给予根本不能等于食物,但却能对胃起到一点儿麻醉的作用。

就曲老师那么几句话,班里的女生们便当成了是她们的神圣的任务。她们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认认真真地完成了那一任务。有的女生甚至为将玻璃擦得更透明而牺牲了自己的小手绢。

那是一个只有少数小学女生才有手绢的年代。大多数的她们上学前只不过往兜里揣一卷裁剪成手绢大小的报纸而已。

正因为女生们将玻璃擦得那么的明亮,这三个正在系鞋带的男生才将黑板也擦得极为干净。

明明都正饿得饥肠辘辘,却还有心情尽好值日生的责任,这在今天的孩子们肯定是难以理解的——然而那正是当年的小学生们的特征。

学习不好没什么,但是思想绝对不可以比“集体”所要求的差——这种意识早已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了。卫生值日的态度与学习好坏无关,但是肯定会与思想怎样被别人连在一起来评说。小小年龄的他们,心里都是明白这一点的。

阳光透过窗子,将教室照耀得暖洋洋的。他们中的一个,用手背抹了下额头。他已经出汗了。

他们的鞋带竟还没有系好——且慢!咦?原来他们都不是在系鞋带,而是在用粉笔涂他们脚上的破胶鞋。是的。正是这样,他们都企图将他们脚上的破胶鞋涂成白色的。

当年,一双白色的胶鞋比一双黑色的或蓝色的胶鞋贵一元多钱,叫中国少先队员的“队鞋”。由于是特种鞋,生产的少,所以贵。而他们脚上穿的都不是队鞋。他们的家长从没舍得多花一元多钱为他们买双“队鞋”。以前他们参加少先队的活动,都得提前几天说尽好话磨薄了嘴唇向有“队鞋”的小学生去借。普遍的人家都很穷;他们是更穷的人家的孩子。

然而,一九六一年的国庆即将来临,市里指示,为了加强人们度过饥饿年代的精神力量,这一年的庆祝游行一定要比往年的规模更为盛大。

P1-2

序言

《年轮》原本是电视剧本;当年以这些文字拍摄的电视剧播出后,曾受到许多观众的喜欢,创下很高的收视率。据电视台方面收集到的信息反映,连有些监狱里也破例组织犯人集体观看。而且,我也确曾收到过犯人从监狱里写给我的几封信,向我诉说他们的感动心情。

后来就有出版社将剧本出版了,于是又感动了一批读者。

它曾给我带来某种声誉。

进言之,其实是文学的理想主义品格给我带来了某种声誉。

理想主义的品格;特别熟悉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着重于塑造人物而非以讲故事为主的创作方式;那份儿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执着;综合起来使它朴素又大方,使它居然成了我的代表作之一。由是,使人们更加有理由肯定——梁晓声是秉承理想主义文学的作家。

当我亲自校对这一部书稿时,连我自己也不止一次停下笔来,为我笔下的人物所感动,并为当年的我自己所感动——当年的我自己,以笔来讲述人世间的真善美时,那一份作家的情怀是多么热忱多么真诚啊!正如我的好友女诗人舒婷当年对诗的热忱和真诚一样。

应该说,以现在的标准看来,《年轮》它当年的制作是粗糙的。

但是请想一想吧,它是以每集三万余元拍成的四十五集电视剧啊!

演员们每集的酬金才几百元不等!

坦率讲,有一个时期,我是很不情愿承认《年轮》也是我的代表作之一的。

每当有人对我说:“我读了你的小说《年轮》以后……”

我总是要纠正道:“那不是我的小说,那只不过是我创作的电视剧剧本……”

言下之意,对方自明。

而现在,我倒很情愿承认《年轮》也是我的代表作之一了。

因为我当年创作《年轮》时那一份理想主义的热忱和真诚,委实难再了。

《年轮》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我笔下的人物们身上——那些少男少女;那些知识青年;那儿子女儿;那些父亲母亲们;那些老师们;那些后来自己也成了父母的男人女人们,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友爱啊,他们的心地是多么善良啊!甚至,连他们每一个人的缺点和弱点,似乎也具有了可爱的色彩!

当年的我,也真的理想主义得可以!

当年的读者和观众,竟也都那么容易又那么真诚地愿意被好人形象所感动!

此情难再,此情难再。

仅仅为了纪念我自己和别人们当年那一份崇尚善良的情怀,我现在也应该承认《年轮》它当然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啊!……

而现在,仍有人当面或写信问我:“你为什么不再创作《年轮》那样的作品了?你究竟怎么了?……”

我怎么也没怎么。我还是我。但,已不是当年的我了。

当年我心灵里的理想主义热忱和真诚,快死灭了。

每还有感动时,便用散文表达了。

而这也正是我和散文的亲密关系的真相。

我也只有用散文来培护我心里的理想主义的根了。

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背面变成了那个样子!我们的心灵的质地它已多么的脆薄!我们人和人的关系已多么的功利化了啊!

叫我还怎么理想主义得起来?

叫我还怎么理想主义得起来?

索性便用笔一味儿地抨击呢?却又每每的不忍,下不得笔去!  我们还得都活在这现实中!

我们还得依赖于这现实的发展。那么,便总得给它一种尚可发展的前提……

昨天我到北京市某精神病院去探望哥哥,患了四十余年精神病的哥哥一如四十年前是大学学生会主席时那么爱诗,他大声向我朗读他在精神病院里写的“小诗”:

快快来吧,

快快来吧!

大家都来学雷锋吧!

大家都来学老三篇吧!

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做一个真正的

特别善良的大好人!

那样

该有多么好!

四十余年不变,哥哥的理想主义,可谓持久!

我看着他,听着他朗读,感慨万端。

我清楚地知道——理想主义,这乃是现实主义文学在今天,在中国,留给我这样的作家的惟一出口。

但我还是在心里说——别了,理想主义写作!

然而我的另外的出口在哪里呢?

连一扇《楚门的门》,都没有。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昨天的年轮……

2006年10月31日

于京

注:在创作此电视剧本时,从《雪城》中移用了几处片断;当年也不曾想到还会印成为书,恳请读者给予原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