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一个最具艺术气质的艺术家,他多情善感,才华横溢。在坎坷人生中,如在“文革”中遭到批斗和侮辱,他是靠对艺术和美的热爱,才顶住了严酷的精神打击。去世前,他曾说,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不能再读古诗词了。以上,就是丰子恺的漫画具有浓郁诗意的主要原因了。
按一般人的理解,漫画是一种讽刺或幽默的画种,但这样的阐释不能涵盖丰子恺漫画的内在精神。丰子恺漫画的最大特点是“抒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意漫画”。他早期的漫画创作中,有许多作品是古诗诗意图,如《几人相忆在江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认为好的漫画作品应当是:“寥寥数笔的一幅小画,不仅以造型的美感动我的眼,又以诗的意味感动我的心。”
丰子恺先生一生勤奋创造60余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而《护生画集》的创作历时近半个世纪,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当年,子恺先生的老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又一次来到了他在上海的家。在朝夕相处的一个多月中,这对师生酝酿了一个大计划——编绘《护生画集》,由子恺作画,弘一配文题字,一诗一画,文画对照,宣传“爱惜生灵,戒除杀机”。
儒家文化以仁爱为本。对于动物,孟子有言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白居易也有诗日:“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丰子恺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宣传“爱惜生灵,戒除杀机”,是丰子恺与弘一法师既定的护生画创作宗旨。普劝戒杀、护生爱物在护生画中是反复被强调的主题。《乞命》、《暗杀》、《诀别之音》、《生离欤?死别欤?》、《“我的腿!”》、《酷刑》等凄惨画面,触目惊心地警示世人,求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也是上帝赋予每个生物的权利。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绝不能滥杀无辜。
有人认为,丰子恺的护生画是自相矛盾的。你不是鼓吹戒杀食素吗?那么,动物是有生命的,而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呀,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如果对植物也要护生,那么人岂不是菜也不可割,豆也不能采,米麦粮食都不可吃,人只得吃泥土沙石了!又有人认为,护生是不能彻底的,因为泥土沙石里有小虫,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水中还有无数细菌呢。面对浅见的质疑,丰子恺是这样解答的:“护生者,护心也。”就是“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目的。故日‘护生者,护心也。’详言之:护生是护自己的心,并不是护动植物。再详言之,残杀动物这种举动,足以养成人的残忍心。,,因此,丰子恺认为,“无端有意踏杀一群蚂蚁,不可!不是爱惜几个蚂蚁,是恐怕残忍成性,将来会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而无端有意去轰炸无辜的平民!岂真爱惜几个蚂蚁哉?”
事实证明,丰子恺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且不说丰子恺开始创作护生画的年代,正是社会极其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年代,杀人者视生命如草芥,平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即使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的精神文明是否也在同步发展?人们的爱心是否得到滋养?人性之美是否得以充分张扬?综观全球,战争的炮火仍然此起彼伏,生命在现代化战争中显得更为脆弱,不堪一击。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而在和平社会中,那些残杀生命的暴行给家庭给社会造成的灾难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人说过,杀害生命有三种,一是禽兽杀人,二是人杀人,三是人杀禽兽。事实上,如今动物伤人事件已鲜有耳闻,人杀人的新闻却天天见之报端,而人杀动物更是泛滥成灾。更可怕的是人杀人的举动残忍不堪,杀人的起因无理横蛮到极点。想不劳而获的,就谋财害命;有个人恩怨的,就来个满门抄斩;恋爱不成的,要杀人;受了委屈的,也要杀人……最近还有报道说,一个旅行者将同室居住的宿客杀了,原因竟是因为此人睡觉打鼾声影响了他的睡眠。以这样的理由杀人,简直令人发指。与这样杀人如捏蚂蚁者同处一个屋檐,人们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当生命不再被尊重,当同类的哀号被冷漠忽视的时候,怎不叫人彻骨心寒?
读一读护生画吧。当“诀别之音”振聩耳膜的时候,当生离死别的动物流露出乞命的眼神的时候,你是否体验到“是亦众生,与我体同”的滋味?护生即护心。当人们的善心关爱到动物之身时,那么,对于自己的同类,该不会无情而冷漠了吧。P2-3
我的《感悟丰子恺》一书出版后,承蒙读者不弃,出版社张益储先生约我再写一些有关丰子恺艺术的赏析文章。其时,我对《护生画集》的阅读正好有些新的认识,就把这些想法与他作了交流,得到赞同,于是就有了写这本书的初衷。
丰子恺先生一生勤奋创造60余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而《护生画集》的创作历时近半个世纪,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当年,子恺先生的老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又一次来到了他在上海的家。在朝夕相处的一个多月中,这对师生酝酿了一个大计划——编绘《护生画集》,由子恺作画,弘一配文题字,一诗一画,文画对照,宣传“爱惜生灵,戒除杀机”。1929年,护生画第一集由开明书店出版,子恺以此画恭祝老师50岁生日。1940年,子恺又作护生画60幅,寄往泉州祝贺老师60岁生日,这是第二集。弘一收到画稿,非常高兴,写信与子恺相约:“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可惜的是1942年法师就“圆寂”了。而子恺先生为了老师的嘱托,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经历“十年浩劫”的非人折磨,矢志不渝地进行护生画创作,直到逝世的前两年——1973年,终于完成了护生画六集的全部创作任务。
这份师生间的伟大情谊令人感动!当然,更感动人的还是护生画本身的内容。
“护生者,护心也!”子恺先生以其深广的文化学养,一贯的仁慈和真诚胸怀,投入《护生画集》的创作。每一个画面,每一根线条,都浸润了他的慈爱与善良。他关爱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点爱心,颂扬每一份善意,每一幅画都是一份浓浓的爱。这一份爱,不仅给予同类,而且润及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一切自然生命。他关心的不是自己,也不仅是人类的小世界,而是整个自然的大世界,是仁者的大视野,大关怀。护生画中尊重生命,关爱弱小,谴责野蛮残杀,主张简朴生活,尊重万物生存之道等理念,与我们当今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文明生态,构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是那么吻合,那么一致。
鉴于上述认识,我重读了护生画全集,从450幅画中选出120幅,将其归为“普劝戒杀、护生护心、爱心善举、敬惜生命、和睦相处、有情世界、舐犊情深、情顺自然、欣欣向荣”九个单元,采用一画一文的形式,三五百字的短文是我读画的心得和体会,每单元前还有一篇千字文,对所选的画作概括介绍和评论。这样的分类并无充分依据,因为子恺先生的每幅画中所表现的思想都是丰富而多元的。作如此划分,只是我个人的认识,认为某幅画在某个方面的表现相对集中些;再者就是为了写作和阅读的方便。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丰一吟老师,张益储先生,周云庭、林爱武、金莹等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是一部闪烁着生命理想的光辉巨著。我相信,其蕴涵的丰富思想在任何时期都有永恒的意义。
丁秀娟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