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著名学者刘荫柏在文学馆和中央电视台所作《西游记》系列讲座的书面集结。全书笔墨轻松流畅,娓娓讲述西游人物的来龙去脉,点破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玄机与微妙关系,为读者祛疑解惑。
《刘荫柏说西游》以著名学者、作家刘荫柏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央电视台所作《西游记》系列讲座为基础,选配精美图片,加以修改增订而成。
《西游记》的特色之一是宗教色彩浓厚,种种仙佛神怪,令人目不暇接。本书以轻松流畅的笔墨,娓娓讲述西游人物的来龙去脉,点破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玄机与微妙关系,为读者祛疑解惑。
《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神话小说,其内容之丰富,气魄之宏伟,不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步,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没有可以和它类比者,兼以它的语言幽默、诙谐,在说说笑笑的谈神志怪之中,常常透露出对人世间冷峻的见解,所以能在几百年间一直为人民所喜爱,以致其中许多人物早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了。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在今天还提出这个问题看来似乎是可笑的,因为现在稍有些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是明代中期的吴承恩。但是,在实际上吴承恩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并不是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到的,而长期以来曾被误以为是别的人,甚至是毫不相关的人,即华阳洞天主人——邱处机。P1
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西游记》。我在天津郊区某中学任教,孤身一人,寂寂津郊,老母在北京,盼我常归,故而常有游子天涯飘泊之感,又加之那时极左的政治气流,使我更感到冷漠、孤寂。我最初大量读史书,后来忽然对《西游记》发生极大兴趣,并因此对佛教、道教逐渐产生浓厚兴趣。我想写一部研究专著,故每见到有关资料便一一辑录,而南开大学中文系下放的朱一玄先生正在附近住,他的三公子予民便是我的学生。因这层关系我们成为忘年交,朱先生每月回南大借书时,便也为我借些参考书。因此,我在津郊十年间,完成了《西游记研究资料》、《西游记发微》的初稿。1978年我考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戏曲系研究生,攻读戏曲史,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西游记研究资料》,1995年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了《西游记发微》,算是对我多年研究工作的总结.此后便专心于对佛教、道教和《易经》研究。不想《西游记》与我情缘极深,并不能就此放下。2001年中国文联艺委会组织编排了从学术性、知识性介绍《西游记》的影视节目,在北京广播学院影视厅搞了整整两天,约二十集内容。2002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文艺”栏目孟杰先生多次找我,策划推出十集介绍《西游记》小说和电视的节目,在2003年春节期间连播。去年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请我给小学生讲过一次《西游记》小说,我感到不容易沟通。今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傅光明先生,在刚刚讲完《三国演义》之后,推出了《西游记》讲座系列,我担任了三讲,对《西游记》与佛教、道教、民间诸神和巫术做了解说。正在讲课兴致之中,中华书局副总编徐俊先生约我写一本介绍《西游记》的普及读物,不久编辑张继海先生来电话与我商定书的形式与内容。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书。继海先生经常来电话,我已老矣,有些招架不住,时有怨意。但正是在他频频督促下,才使我尽快完成此项工作。7月14日深夜,我终于写完最后一页,顿时感到异常轻松。我轻轻走上凉台,夜风袭来,心神俱爽,倦意顿扫。突然间我对继海先生改变了旧观,觉得他催促得好,该了之事就应尽快了之,岂可拖泥带水,这正是我一生做人的原则。第二天我送上手稿,不到半月光景就要发排了,使我甚喜。我非常感谢继海先生,与此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当年帮我了此心愿的一玄先生,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何满子、邓韶玉先生,台北文津出版社邱镇京先生,并对因《西游记》与我结下情缘的孟杰、傅光明、徐俊诸先生,及此次鼓励我的老友王景桐弟,深表谢忱。
刘荫柏
200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