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圣人文化丛书精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作品《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中广为人知的语句,配以白话和英文翻译,对重点语句给予详细的注释,并配上多幅精美插图,使本套图书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可以满足研究中国哲学的外国人及相关人士的需要。该套丛书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本书是从书之一《孟子》。
《四书》精华版是中国圣人文化丛书中的一套,共四本。该丛书精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作品《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中广为人知的语句,配以白话和英文翻译,对重点语句给予详细的注释,并配上多幅精美插图,使本套图书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
《孟子》和《论语》一样本无篇名,是后人选每篇第一章的
前几个重要的字而命名的。
前言
一、梁惠王上篇
二、梁惠王下篇
三、公孙丑上篇
四、公孙丑下篇
五、膝文公上篇
六、滕文公下篇
七、离娄上篇
八、离娄下篇
九、万章上篇
十、万章下篇
十一、告子上篇
十二、告子下篇
十三、尽心上篇
十四、尽心下篇
公孙丑问:“您如果在齐国当政,能够建立像管仲、晏子一样的功业吗?”
孟子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晓得管仲、晏子。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强一些?’曾西不安地说:‘他是我父亲所敬重的人,我怎敢和他相比?’那人又问曾西:‘那你和管仲相比,谁更强一些?’曾西马上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拿我和管仲比?管仲得到了齐桓公完全的信赖,执掌国家政权的时间那么长久,而功绩却不大。你为什么拿我和他相比呢?…停了一会儿,孟子又说:“曾西都不愿和管仲相提并论,你以为我会学他吗?”
3.2 (孟子)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P45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中国战国时期的大儒,孔子后一人,有“亚圣”之称。他幼时曾得力于母亲的教诲,后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游学于齐、梁之间,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孟子发展孔子核心思想仁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说,体现了儒家的重民思想,反对统治者的武力兼并,主张“仁政”是统一天下的基础。孟子提倡性善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孟子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功夫,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心学的鼻祖。
宋元以后,孟子学说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其本人的地位也日益显尊,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定为“亚圣孟子”。
所著《孟子》七篇,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并称《四书》。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若干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各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规迹,是研究儒家学说及其发展的重要典籍,也是了解孟子本人及其学派的重要依据与资料。
为了帮助青年读者能够读懂这部儒家经典,前几年华语教学出版社以文白、汉英对照版和《大学》、《论语》、《中庸》一起出版。向海内外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现在作为“中国圣人文化丛书”之一的《孟子》精华版,对原有篇章有所删减,又增加了一些注释和精美插图,使本书更具观赏性和实用价值。